APP下载

本期话题:纸媒如何跳出困境?

2014-03-28

传媒 2014年6期
关键词:报业报纸传统媒体

@郭光东:当我们谈论“纸媒困境”的时候,有没有再往深一层想想,是全部纸媒都困境了吗?杂志和报纸都一起困境了吗?如果纸媒困境成立的话,新媒体、自媒体就不困境了吗?事实上,新媒体、自媒体的困境到来得更快。门户网站已经沦为传统媒体,博客死了,微博热闹了两年消停了,微信朋友圈很多朋友也有点厌倦了,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喻国明: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不仅要考虑转型问题,还要考虑升级问题,不能一味被所谓的新媒体牵着鼻子走,而要在报道模式、经营模式上都有所创新。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举例说,最近网络上热议《纽约时报》的“秘密报告”,其实是该报利用半年时间推出的转型报告,其核心是报业要迅速调整战略,以应对读者向社交媒体“迁移”的破坏性趋势。

@王学锋:自2013年以来,各地不断传来报纸亏损的消息,营收下滑20%已算不错。一些上市传媒公司的问题更明显,作为主业的广告经营全部下挫,少数挣钱的公司收入也主要来自非报纸收入如房地产经营、基金投资等。经历了都市报业近三十年的高歌猛进,我们已经习惯办好报纸就能赚钱,甚至在金融危机时声称,中外情况不同,美国的今天不会是中国的明天。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报业下滑的三步曲:广告下滑、裁员减薪、关门歇业也会在中国上演。

@陈步春:尽管大部分纸媒正以日落速度急速没落,但我一直坚信,纸媒远未到山穷水尽、万劫不复的地步。正相反,我总觉得,经过一个暗夜,在阵痛之后,很多纸媒还会重生。很多地方,明天依然会艳阳高照,莺歌燕舞,柳暗花明。很多纸媒人依然会像往常那样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大步流星。而要拥抱这个阳春,无论是纸媒还是纸媒人,历经一次完全颠覆、彻底重构、脱胎换骨的大蜕变,则是必须的。转型、跨界、摧毁、融合,可能就是这个重生前夜的关键词。

@刘扬: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对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信息传播模式形成了挑战。在新的传播生态环境中,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升级,学会与新媒体相融共生。

@微信传媒圈:当传统媒体启动新媒体转型,其中的媒体人往往一肩两担,生物钟变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重节奏的叠加。更糟糕的是当中国传统媒体运行的商业模式无力继续下去 ,活下去的方式似乎就是采编事业部化,无论是文人办报还是专业主义办报,传统媒体人都面临着放弃理想乃至底线,乃至自视为严肃知识分子的最后一丝尊严的窘境。

@朱学东:我国纸媒发展这些年来,整体办刊水平,从理念到技术,到经营,到体制,一直处于一种粗放混乱的状态中几无提高。甚至,在很多方面,更是每况愈下。比如,人才的流失,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职业尊严的消失,许多报道几成笑柄;比如,内容报道的空间,愈益窄逼;再比如,新闻理想的失落,功利主义机会主义的盛行。

@王亮: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都市报面临巨大危机,同城报业陷入同构困境,行业的整合和重构显得尤为必要。对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都市报行业整合经验进行研究,认为政府主导的报业整合有其优势,但并不具有普遍性。都市报未来的转型可以从社区报、都市圈建设、网络化三方面出发,在大中城市主动创办社区报;利用城市群建设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发展都市圈报业市场;抛弃纸媒思维方式,向全媒体转变,学会网络化生存。

@高韵斐: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受众来说,生产内容已经不再是报纸的专利。以往报纸所生产的普通社会新闻等内容已经被众包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在微博上、微信上生产这样的内容。如果今天我们只抱着内容为王的态度来做报纸,抱着内容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的传统赢利模式不放,我们将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注意力的转移。

@巫奕龙:传统媒体的形式和业态可能被取代,但传统媒体的内涵和灵魂却不会消亡。无论媒体形态如何改变,“内容为王”是不会变的,新闻最基本的属性仍是真实性,新闻价值评判的标准仍是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可读性等要素。

@郭全中:当前,传媒业、通信业和IT业的行业融合快速推进,跨界竞争对手纷纷融入传媒业,不断侵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已经颠覆了传媒业的旧格局,传统媒体正处于快速坍塌中。在这种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就要求传统媒体跳出旧有思维,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来看待和运营传媒。

@张发扬:在百年报业发展史上,报纸已不是第一次受到冲击。很多人忽略了整体经济下行的趋势和事物波浪式前进的曲折性。只要看清这一点,就必然会相信报业发展还会迎来新的高峰。报业正在经历一次深刻危机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如同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此次危机实际是传媒行业的一次洗牌,兼并、重组、淘汰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报业必须在危机中重新审视、打量自己,与危机赛跑,找准自己的瓶颈所在,打破瓶颈,拓展新的空间。

@王冲:我国报业目前所遭遇的“本领恐慌”,既有全球报业共同面临的盈利模式困窘,也有我国本土报业自身的原因。对于饱受“本领恐慌”困扰的报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认清自己的核心本领,即作为大众传播媒体,无论使用什么介质、通过何种渠道,都能够及时、准确、清晰地提供受众欲知、应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报业要积极向新媒体学习,从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掌控和盈利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改造传统基因。

@孙宝传:报业转型已实施多年了,历经了新闻网站、电子报、二维码、报网互动、手机报、客户端、全媒体化等多个阶段,经受了探水、磕碰、试错、激荡等各种磨砺,如今到了转型的关节点。需要认真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陈国权:一个传媒集团有很多的单元,它们在传媒集团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单元不可能实现赢利,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整个集团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或者为其他单元的影响力服务。而有些单元则是可以实现赢利的,比如报纸、网站、游戏平台、房地产、物业、财务投资。因此,在报业转型的设计中,就不一定需要每个单元都有经济指标的要求,只要每个单元能够形成合力,构建的整个集团能有经济指标要求就能够保证整个集团的运行。

@杨明秋:既然纸媒危机不是简单的介质危机,纸媒的危机也不完全是新媒体导致的,那么,纸媒应对危机、发展脱困的方法就值得理性思考,而不是被情绪和氛围左右。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国内大部分纸媒有所了解,也和很多知名的纸媒负责人有过交流,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我有意识地和不少纸媒的负责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既看到有些纸媒人努力改革寻求发展的决心,也感受到行业的整体悲观气氛。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纸媒不仅不死,甚至纸媒不老,但需变革前行。

猜你喜欢

报业报纸传统媒体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