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电视舞蹈选秀节目的制作与发展
——以美国舞蹈选秀节目《舞魅天下》为例

2014-03-28杨惟名刘库

传媒 2014年6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

文/杨惟名 刘库

电视舞蹈选秀节目成为当代全球电视舞蹈产业的主要发展潮流,以美国FOX电视台举办的《舞魅天下》(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为主要标志的选秀节目红遍国内外。毫无疑问,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电视选秀浪潮中,电视舞蹈选秀节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当我们看到国外成功的此类节目时,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选秀节目:电视与舞蹈融合的新样式

电视与舞蹈的结合由来已久,在经历了电视舞蹈短片、电视舞蹈专题节目和电视舞蹈晚会等多种形式的尝试后,电视舞蹈选秀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电视选秀具有极强的魅力,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电视产业的支柱之一。几乎大部分艺术门类与电视选秀发生联系后,就立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无论是《美国偶像》《超级女声》或是《英国达人秀》,都在各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高潮,电视选秀成为拯救电视产业的一剂良药。世界范围内的电视舞蹈选秀正在蓬勃发展,如美国FOX电视台的《舞魅天下》、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中央电视台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贵州卫视的《舞艺超群》以及星空卫视的《星空舞状元》等。各类节目使出十八般武艺,或主打真人秀牌,或主打明星牌、专业牌,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抢夺电视观众的眼球。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利与弊,对舞蹈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值得我们探究。

《舞魅天下》的成功因素

由美国FOX电视台举办并播出的电视舞蹈选秀节目《舞魅天下》自2005年夏季举办第一季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0季。节目中素质优秀的舞蹈参赛者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作灵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追捧,无论是专业舞者还是业余爱好者,甚至是从未接触过舞蹈的人,都对此节目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英文版的《维基百科全书》称该节目2006年夏季的收视率在年龄段为18~49岁之间的观众中排名第一。优秀的收视率和火热的询问度成为了节目连续举办的最大因素。而该节目的专业性却并没有打折扣,曾经多次荣膺美国电视业最高奖项“艾美奖”,其中半数以上为“最佳编舞奖”。

专业性要求下的内容编排。与国内一些歌唱类型的选秀节目相比,《舞魅天下》并不具备较为火爆的话题性,好看、有趣、令人为之动容的舞蹈作品才是节目的核心所在。通过海选层层选拔出来的参赛者具备极佳的舞蹈才能,他们成为节目成形所必备的基础。海选由具有极高专业造诣的评委评判,他们保证了选手的专业水准。在海选过后的决赛阶段,参与决赛的20人里每一周要淘汰两人,而这一阶段的排名从头到尾完全通过美国观众的电话投票来决定。因此,节目既保证了参赛选手的较高专业素养,又保证了观众对节目的收视热情和参与程度。此外,节目的评委和舞蹈编导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具有极高的发言权。他们成为节目的主导思考者,敏锐地感知舞蹈界的发展趋势并引领着节目的走向;他们将选手拿捏成形后,推向舞台的正中。

《舞魅天下》的主要特色还体现在对节目中舞蹈作品的时间控制与舞种的选择上,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观众作为电视业面向的主体对象,具有绝对的发言权。电视节目的主要制作方非常清楚,只有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节目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舞魅天下》中的舞蹈作品时长平均为一分半左右,每一期节目都至少有数量在8个以上的舞种依次出现在舞台上。在短时间内用丰富、精彩的短小舞段密集地“轰炸”着电视观众的视听感官,充分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其次,由于舞蹈是一门对身体素质和体力要求较高的艺术,持续时间较长的高强度舞蹈表演会对参赛选手造成严重的负担,更何况随着节目的推进留在舞台上的选手逐渐减少,短小精悍的舞蹈作品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最后,舞蹈的创编就如同艺术领域中的其他种类一样,需要艺术创造者扎实的功底和在某一刻中“神性”的创造,后者所占的地位远远高于前者。时间较短的舞蹈作品可以很好地减轻舞蹈编导在每一周里的工作量,使得编导能够更好地精选、浓缩作品内容,进而保证节目的艺术水准。

商业化思维下的环节设置。海选是《舞魅天下》节目中最受瞩目的部分之一,由于没有对选手年龄、擅长舞种、是否专业学习过舞蹈等所有条件的限制,只要对舞蹈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来参赛。在海选时,观众可以透过电视看到,各种在传统意义上让人觉得与“舞蹈”二字不会产生任何关联的选手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跳出令人惊艳的舞蹈。无论是重达200多斤的黑人女孩,还是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街舞少年,他们的舞姿都让人过目不忘并让人深受鼓舞。虽然这些话题性选手都没能进入拉斯维加斯的决赛,但节目制作方仍会不定期地通过短片回顾或邀请他们作为表演嘉宾重新回到舞台上进行表演,体现出了在商业化制作模式下的人文关怀。

随后,通过评委精心挑选出的20位选手进军拉斯维加斯的决赛,再通过观众的电话投票以每周淘汰两名选手的淘汰赛制为主,最终评选出冠军,并给予高达几十万美金的奖励。参赛选手必须会跳几乎所有种类的舞蹈——现代舞、百老汇舞、爵士舞、舞厅舞等,同时要做好和任何搭档一起表演的准备,形式包括两位异性一组、两位同性一组的双人舞和所有人参加的集体舞。这种多变的赛制不断地刺激着观众的观看欲望,并在观众观看的同时,形成对特定选手独占式的支持方式。在这一阶段,美国娱乐工厂所擅长的造星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将参赛选手由普通人打造成为耀眼的明星。

最后,每一季比赛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结束,由本季人气选手加盟的舞团会立即展开巡回演出,并发行节目光盘,明星选手开始参加各种谈话性节目,持续维持着曝光度。在之后的比赛中,前几季的选手也会不定期地返回节目为新选手创编舞蹈作品,或作为舞伴重新返回舞台。

由此看出,《舞魅天下》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电视节目,既然是选秀,我们就可明显地察觉到它与之前的各种美国选秀节目的相似性。无论是节目的大体流程还是主导思想,都深深地打上了“选秀”的标记,成为大众娱乐产业的新兴板块,其魅力更是跨越国界,进而影响了全世界,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关注。

《舞魅天下》对国内电视舞蹈选秀节目的启示

国内的电视舞蹈选秀节目制作相比美国的《舞魅天下》等节目还有较大差距,其在艺术水准与商业成就上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舞魅天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三点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要在艺术水准上下功夫,只有舞蹈本身优秀出众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眼球。具体来说主要是在评委和参赛者两方面提高要求,这也是舞蹈选秀的核心内容。其次,要认真学习其他成功节目的编创经验,可以在比赛环节、场内外互动等项目上多做文章,这是对电视媒介的载体作用的有效利用。第三,把舞蹈艺术和电视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观照,在充分把握舞蹈艺术特征和电视艺术本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二者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电视舞蹈艺术,并将其准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电视产业中,电视观众具有最大的发言权。如果此刻电视画面上的内容不能立刻吸引住屏幕前的观众,他们会随意使用手中的遥控器对正在接受的信息投下反对票然后迅速换到另一个频道。电视产业的从业者便在电视观众对视听感官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不得不翻出新花样,进一步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求得收视率的提高,因此陷入了一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循环中。电视产业中所推崇的“娱乐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代表着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浅层化的猎奇心态。当然对于想借助电视平台来发展自身的舞蹈艺术来说,眼前的挑战也无疑是巨大的。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这一僵局的打破提供了基础,而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则为观众和艺术家之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桥梁。电视舞蹈选秀节目作为这座“桥梁”的一部分是否能够借助观众对舞蹈艺术自发的高度关注获得长足发展,至少在现阶段来看,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