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2014-03-26徐向龙辛东东梁益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济学实验室实验教学

梅 虎,徐向龙,辛东东,梁益军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实验教学是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实验教学体系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2]。不少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3-6],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学教学科研方法的数理化[7],使得原有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在建设理念、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学习方式、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与教研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1997年,2007年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称中心)。近6年来,中心按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用房、经费投入等方面有了更大发展和支持,中心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比例由47.2%上升至79.2%,博士学位人员比例由38.9%上升至72.8%,实验教学使用面积由641 m2增至1 541 m2,6年投入经费307.5万元。在学校大类招生的环境下,配合经济学、管理学类本科教学工作的深入展开。经济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经济分析实验室、证券分析实验室、ERP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及综合实验室等7个分实验室。中心由面向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本科专业开课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全院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并辐射至硕、博士研究生。

1.2 建设理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建设理念对其建设实践具有决定和指导作用[8]。经济学教育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深厚的经管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能创造性地解决经管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9]。

根据教研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经济学学科特点,中心实验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养、“以生为本,知行并重”的实验教学理念[10]。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实验课程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明确了理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以生为本,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了“四个层次课程、三大教学平台、两类学习结合、一项综合能力”的“4321”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

2 “4321”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

“4321”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和创新(创业)实验课程4个层次课程;形成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三大教学平台;激励学生将第一与第二课堂、主修与辅修两类学习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业实战能力和科研素养能力,以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见图1。

图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

2.1 四个层次课程

2.1.1 基础实验课程

该模块主要针对所有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他们在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所能用到的计算机应用和经济学方法以及对经济专业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7]。因此,这一模块又分为计算机应用实验模块、经济学方法实验模块和经济学专业认知实验模块。计算机应用实验包括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网络软件的应用和信息检索等;经济学方法实验包括应用统计学实验、多元统计分析实验、随机过程实验、时间序列分析实验、经济统计分析实验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经济专业认知实验包括宏观经济学实验、微观经济学实验、国际贸易学实验和国际金融学实验等。这些实验都为学生以后专业实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1.2 专业实验课程

该模块主要针对学院经济学类专业的划分和经管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将专业实验模块细划分为经济学类实验、国际贸易类实验、金融类实验、人力资源类实验、会计类实验和工商管理类实验6个小模块。这6个小模块分别针对自己专业的实验,都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精而专[11]。

2.1.3 综合实验课程

该实验模块是将6个相关或者相近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着重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类实验在设计时将多门,甚至全部专业课内容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该实验模块的实验。该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国际商务综合实验、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实验、市场营销管理实验和企业沙盘模拟实验等。这些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1.4 创新(创业)实验课程

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机制,为基础好、感兴趣、能力强的优秀本科生开设。在增设创新性项目和自主开发性实践项目的同时,通过组织和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创业)实验课程把知识和实践很好地融合,调动大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2 三大教学平台

针对多数实验教学平台功能定位单一、局限于第一课堂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实验教学流于形式[12]、课外实训缺乏、校外实习放任,提出经济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三大教学平台。

2.2.1 实验室内教学平台

承担4个层次实验课程体系的实验室内教学。面向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以操作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确保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实验课程和创新(创业)实验课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教师给出题目和任务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内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先进网络化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及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确保实验室全天开放。

2.2.2 课外实训教学平台

依托学校,对学生实施课堂外的实验教学,此平台是培养学生理论走向实践的中间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完整思维和方法、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科研立项实验、校内创业、课程调研、毕业论文设计、调研等教学任务利用此平台完成。

2.2.3 校外实习教学平台

依托校外企业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基础。学院现有稳定的实习基地10多个,半松散型实习基地20余家,各专业学生每年均要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岗位实习等活动。另外,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验教学、引入社会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等,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整合社会资源,还可以促进实验教学与社会的有机衔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2.3 两类学习结合

2.3.1 内外结合,即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相结合

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条件限制,实验教学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通过第二课堂,采用多层次多模式的形式,传统形式包括兴趣小组、学术讲座与研讨,现增设学科实验竞赛,如模拟炒股比赛、ERP比赛、进出口模拟业务比赛等赛事,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组建校内各种创业团队,如“砚湖书吧”等,使教学计划内实践项目与第二课堂开放性实验项目相结合。课外教育和课内教育相辅相成,课内教育是基础,课外教育是教育的重要补充,二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

2.3.2 主辅结合

进入大学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部分学生主修专业的课程不能满足他们渴望学习更多知识的需求,因此,学生希望将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同所学专业知识尽可能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举办第二学历本科、辅修课程、开设其他专业实验课、增设相关专业必修课程等形式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相结合[13]。

2.4 一项综合能力

实验课程设置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是基于经济学学科的互相渗透、互相关联发展趋势而构建,并且实验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业实战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递阶式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关联和逻辑性就是以能力为主线把这些实验课程串联起来,按照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业实战能力和科研能力层次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增强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授课、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强化能力导向。

3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成果

依托设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后逐步建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实验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心主要面向学院经管类本科生业和部分硕、博士生开展实验教学服务,同时辐射全校部分辅修经管课程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一体化教育服务。2007年以来,新增实验课程17门,年均实验人数2 154人,实验人时数97 740。

依托中心,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1项,本、硕、博学生公开发表论文459篇,本科生在C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硕士生在C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3篇经济类论文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获“挑战杯”国家金奖银奖各一项,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二等奖,2013年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中心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6项、教研项目11项,在SSCI、C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360篇,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7项,获教学成果奖10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3门,主编实验教材5部。

4 结论与探讨

经济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及相关内容建设是一项较新的、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如综合性实验课程开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等工作还存在不足,教师对实验教学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创新性实验教学缺乏一定动力,对实验指导书编写、教材出版,包括自编教材和讲义等教材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因此,应该以现代社会对经管人才的要求为指导,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通过进一步加强精品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项目等教学内容的建设,大力开发大型数据库、创新性实验项目等软件方面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编写,加大对创新性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开发的支持力度,优先购买配套软件,优先资助出版实验教材。提高实践型导师在实验教师队伍中的比例,着力提高实验教师待遇,稳定实验教师队伍,提高积极性,并将承担实验教学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加大对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支持、奖励力度。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出发,使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使实验教学在整个本科教学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 邓子新.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4.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EB/OL].(2005-05-24).http://www.chsi.com.cn/jyzx/200505/20050524/25907.html.

[3] 陈纪平.本科经济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5):134-136.

[4] 李军军,黄茂兴.课堂实验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110-113.

[5] 张真继,刘世峰,常丹,等.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79-181.

[6] 江彦,王金圣.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38-143.

[7] 李秀芳,涂宇清,华钧,等.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72-376.

[8] 郑兴福,胡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发展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217-222.

[9] 范公广,刘永萍,谢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34-136.

[10]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加强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10,31(12):23-27.

[11] 蔡晓,刘福金.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37-139.

[12] 罗勇,骆东奇.基于“六个结合”建设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112-115.

[13] 杨晋,陈圣飞.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56-159.

猜你喜欢

经济学实验室实验教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