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与规划——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实例比较研究

2014-03-25张启全余凤龙齐莉莉

关键词:南通历史旅游

张启全,余凤龙,齐莉莉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旅游吸引物,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国外主要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注重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别重视社会、文化和环境价值,并将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作为推动城市再生的重要手段[1]。国内学者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提出了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但一般都包括完整的街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特色建筑及丰富的历史地域文化传统[2],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开发现状,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同时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具有代表性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各自利弊,提出要将创意产业理念引入历史街区,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创意产业的有机互动,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江苏省南通市,简称“通”,别称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建城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旅游城市。“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旅游业发展迅猛,根据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南通旅游将围绕建设长江三角洲北翼著名旅游中心城市,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江、海、山、河、港、城、人、馆”特色,形成“一核、五区、两带、四极”的空间布局。作为南通濠河城区休闲核中的重要景区和南通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目前,部分学者展开了对南通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如陈炅等提出将寺街古街区的保护与建设与张謇旅游文化结合进行开发[3],顾小光通过SWOT分析法对寺街的旅游开发价值进行评价[4],孙媛媛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5],并基于各自研究重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与措施。国内外的研究为南通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经验教训和科学依据。

一、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一)寺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寺街,因依街内的天宁寺而得名,原名“天宁寺街”。天宁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有近1200年的历史。寺街作为南通古城中心的历史街区之一,全长600余米,宽约3米,与其平行的官地街住宅群组成南通旧城西北部的古街区,文物古迹相对集中,民居质量相对较好,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保存了基本的历史街巷格局,存有众多各个历史时期精美的宅地院落,留下了众多的名人遗迹,是南通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寺街为主干,其东侧延伸着大巷、小巷、三衙墩巷、中学堂街;西侧延伸着石桥头、育婴堂巷、胡家园、柳家巷、古郡庙巷。

古街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具体包括:(1)宗教建筑,主要有天宁寺、光孝塔、华王庙;(2)明清古民居多处,主要位于大巷、小巷之内;(3)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名人故居,有清初画家李方膺的花园式小庭院,明代进士袁九皋,著名画家袁运甫、袁运生诞生地的三宅并排的清代院落,中科院院士黄耀增的高大屋宇,状元胡长龄保存依然较完整的故居建筑等;(4)具有开发价值的诸多遗址,有农民起义首领黄朝扬就义处,烈士沙淦殉难地,南通“三·一八”斗争活动地点,辛亥革命后的南通军政府、商会旧址等;(5)特色书院,有光孝塔西侧南宋的紫薇书院,光孝塔东北方清代的紫琅书院,柳家巷内全国第一所本科制女子师范学校等。

(二)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根据南通濠滨论坛(http://bbs.0513.org/)上对居民发起的关于寺街保护与开发意见的投票,意见主要分为:15%的投票人群希望 “原样保留老房子”;16%的人群主张“将破旧的建筑拆除,跟上市中心的繁荣”;38%的人群建议“适当休整加固,使其更长久保存”;而31%的人群则主张“将一部分比如名人故居留下,其余拆除”。调查显示,一部分人认为与那些全国著名的老街古镇相比,寺街过于小儿科,保留的必要性有待商榷,且寺街太破旧,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居民的生活条件太差,这块市中心地皮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应在这里建设新的商业和住宅区,创造新效益。然而大多数居民认为寺街是城市的发源地,这些名人故居,拆了就没有了,仍然希望通过对目前文化遗迹进行有选择性的保护和不同程度的适当改造,将寺街整体面貌保存下来,做保护性的维修。目前,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具体表现在:

1.政府关注度高,保护开发力度较弱

从2008年起,政府就出台了寺街保护改造总体构想,并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9―2030)》为代表的一系列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是开发规划的政策建议较多地停留在理论阶段,具体行动比较迟缓,在南通快速的城市化改造进程中,寺街仍然是被遗忘的角落,昔日胜景不复存在。目前街区内现存的大部分文物古建筑和遗迹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保护措施而破败朽垮。同时开发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民间资金投入到街区的保护改造也未能形成规模,寺街地处城市中心地带,面积小,建筑多,人口也多,没有足够资金支持街区开发和对居民的安置工作,资金的短缺直接导致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没有被妥善保护好,造成损失。

2.建筑环境遭受破坏,亟待改善

街区内一些古建筑破坏严重,私自改建,甚至建成二层、三层洋房,在本来就拥挤的情况下更加影响建筑物的光照与通风,存留下来的大量木结构古民居也由于年久失修而严重破损。乱搭建、乱停放、乱张贴现象较为普遍,头顶的天空也被零乱的电线分割,人文景观破坏严重,且建筑密度高,防火能力差。寺街内多数是木结构老式建筑,电线私拉现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且巷道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出,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

3.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差

大部分的传统民居原先只是提供给一户人家居住,而现在寺街居住的本地居民大多只是老年人,小辈已经在他处购置房产居住,很多房屋都低价租给了外地人,一套房子里面生活着六、七户人家,大大超出了原设施的承受能力,超负荷的使用加速了建筑的老化进程。并且这些留下来的民居大多在结构、设施上难以满足居民现在的生活需要,没有排污管道,仍是老式的手提式马桶,至今不能使用抽水马桶,生活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差,寺街居民抱怨也最多,同时部分巷道路面标高高出建筑室内地面标,造成生活污水难以排出,雨季积水倒灌进室等现象。排水、排污系统陈旧,乱排污、乱倒垃圾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4.旅游资源类型单一,综合吸引力较弱

寺街内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人文资源与古建筑两大类,类型较为单一,并且建筑损毁严重,需要修复或改造,保护与开发的难度较大,另外,国内许多城市都具有较多类似古街区,而寺街历史街区缺乏特色与新意,综合吸引力不强,难以得到游客的青睐,这需要开发设计更加吸引人的旅游载体,才能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转化成游客易于接受的旅游活动项目。

二、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与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经验的比较

目前,国内有许多开发较为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798艺术区、上海新天地和成都的宽窄巷子为例进行研究,从中发掘对寺街乃至南通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启示。

(一)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就是将历史文化街区与创意产业有机结合的典型实例,是21世纪初在原有工业建筑闲置空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区,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来的工业厂房进行设计和改造,进行出租,在这里汇集了各项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798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的代名词。在798艺术区,传统工业厂房适用于新的创意产业,现代创意产业在旧的工业躯壳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只凭借古建筑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让游客前来参观,从而难以维持自身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仿效北京798艺术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入历史街区,将寺街古街区中的古建筑内部重新进行空间划分与设计,改建为工作室供出租,并引进一些艺术家、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及未成名艺术家们,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使得这里成为艺术交流、消费的文化场所,从而使得历史街区保护、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经济效益联动发展,既保存了历史文化,又取得了经济效益。从单纯的消费型或生产型街区转化为复合型街区,即同时具有创作型文化街区与消费型文化街区的功能与设施,兼具创作性空间与消费性空间,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街区内历史建筑的多样化价值。

(二)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方式是保留较多的典型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修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同时对建筑内部作了较大的改造,结合了现代化的装潢和设备,以适应办公、商业、餐饮和娱乐等现代化的生活状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和延续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风情,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同时又为街区的商业活力与经济价值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把原有居民全部迁出,把民居全部改成旅游、商业和娱乐等设施的做法,削弱了居民的公众参与的程度,不能对历史街区进行一种日常的、持续性的自发保护,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

南通寺街历史街区在改造时也要遵循“原真性”保护的原则,不仅是建筑物外形和外观上的原真性,还有居民生活的原真性,在这样的前提下,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不能改变原来的特征与基本材料,按照原有特征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复,修旧如旧,将一些与传统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拆除或者按照传统风格重建,形成与历史传统相融合的氛围。内部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有功能,而对于空间布局与内部设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必要的改动,比如重新划分室内空间布局、增加卫生设备,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街区的环境质量。由于寺街位于南通市中心地带,周边是城市中心商业区,对街区内沿街的建筑物进行功能置换,把民居改造成商铺,进行商业活动,可以活跃街区气氛,获得经济效益。

(三)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的宽窄巷子步行历史街区是指只允许行人通行,禁止机动车辆进入的历史街区或限制车辆通行并具有步行环境的历史街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将宽巷子与窄巷子改造成为步行街,井巷子为车行道,并同时在井巷子地下设置地下停车设施。宽窄巷子改造后成为了集商业与居住为一体的街区,并且保留了原来街巷的鱼骨型的网络,在保护老成都的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了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步行街道。

南通寺街历史街区街道狭窄,环境质量本身不好,步行化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措施。由于历史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机动车进入会造成街道的拥堵与损坏,并且排放的尾气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侵蚀伤害,对空气质量造成破坏。而街区步行化后,通过改善地面铺装、调整街道照明、建设公共设施,不仅可以改善街区的环境质量,提升街区内居民生活品质,更使行人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漫步过程中体味到街道两旁的建筑中所蕴含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居民传统生活,同时在步行中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乐趣,使得街区成为人们休闲聚会的场所。

三、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策略

南通寺街历史街区的开发建设应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底蕴,运用好其地处濠河风景区与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外部维持传统的历史风貌与完整的街巷网络,内部对资源与功能进行优化组合,完善设施设备,将建筑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寺街打造成为充满文化氛围与时尚魅力的复合型创意街区。

(一)保护与延续街区的空间肌理

寺街历史街区开发遵循的首要原则为“原真性”保护,从宏观的角度看,寺街的空间肌理主要是由街巷、道路的形态与走向体现的;从微观的角度看,寺街的空间肌理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集聚方式上。寺街中绝大多数的建筑是传统民居,有机生长在街区中的民居群决定了街区空间布局的肌理特征,在寺街历史街区空间的保护规划设计中,应主动的延续街区的空间肌理。根据阮仪三等学者提出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措施[6],对寺街历史街区应根据遗存建筑的历史价值、保护程度、开发价值进行分类开发,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方面:(1)保存,即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2)保护,保护建筑的原有风貌,并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条件;(3)整饬,根据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和要求,对建筑立面和形体上不符合历史风貌的部分进行强制性的整伤;(4)暂留,暂时维持现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拆除、改建;(5)更新,针对影响传统风貌较大的建筑,采取拆除更新的措施。第二、建筑风貌规划方面:(1)依靠房管局、街道等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对街区内的建筑和住户进行摸底调查,为最好地保留街区建筑的原始风貌、韵味和历史文化底蕴,应开展详细地入户访谈调查,对涉及到房屋的门牌号码、产权人、产权面积、居住户等信息逐一进行登记;(2)聘请专业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规划应突出“名寺、民俗、名人、民居”特色,最大限度地保护街区遗产和整体风貌,完善街区功能;(3)改善街区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寺街内建筑高度实行控制,同时也要控制周边建筑的高度,保持优美的城市历史天际线。

(二)实施政府主导,注重社区参与

寺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牵涉到多个行业和部门,应由政府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1)制定和颁布符合南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特点的法律法规,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科学的管理,加强治安管理、消防管理、保证街区内的安全,使得街区内的活动有法可依,并且依法执行,同时建立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进行日常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及时听取和反映民众对街区的开发建议;(2)资金支持,选择合适的开发商对街区进行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历史价值高的名人故居改成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将废置的宿舍楼、旧民居改造成创作室、客栈、咖啡馆、露天舞台等,将一些毁损严重且无特殊价值的建筑进行推倒,重建成一些建筑艺术与公共设施;(3)引入文化企业与人才,同时注意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发掘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在街区内成立工作室进行艺术创造及艺术交流,形成一个成熟的生产与消费的网络。与此同时,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4)注重社区参与原则,积极引导街区居民进行保护与开发,按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街区与居民社区和谐发展的原则,让居民投入到街区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在有助于街区的整治与开发的同时,居民、企业、街区等也获取了各自的效益。

(三)采用市场化经营策略

市场化经营策略,是在政府完全拥有对历史文化街区所有权的前提下,由政府统一安排,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事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管理,并结合市场运作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进行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市场化经营策略是一种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寻求共赢的策略,强化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专业化管理和精细化保护,同时又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市场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由政府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的管理,例如设置寺街旅游发展公司作为旅游经营开发主体,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通过政府指导,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经营发展上寻求市场经济增长点,通过对街区旅游资源的利用,促进街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与周边景区联动开发

寺街地处国家5A级濠河风景区内,周边拥有较多著名的景点,如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濠河、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文峰塔、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依托濠河,能够吸引外来投资者和旅游者,由此为突破点,将寺街与南大街和人民广场接通,提高交通的通达性,提高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将寺街融入周边旅游景点,重新构造旅游线路,寺街的历史与宗教文化与山、水、博物馆的资源互补,联动开发,促进南通旅游协调有序的向前发展,做到老景点发挥优势,新景点增添特色和魅力。

(五)组合多种营销方式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寺街发展较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知名度和吸引力偏低,这就需要在品牌营销上下功夫:(1)编写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设计合理的寺街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2)加强与周边景区、旅行社的合作,将寺街引入南通旅游的经典线路中,吸引更多的客源,扩大市场占有率;(3)细分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的媒体进行宣传,比如在知名的媒体上播放寺街宣传片、参加大型旅游展销会、举办特色文化节、发放寺街旅游宣传纪念品等;(4)建立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历史文化街区门户网站,详细罗列各种吸引人才、企业与潜在游客的资讯。

[1]张维亚.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戴湘毅,王晓文,王晶.历史街区定义探析[J].地理环境研究,2007(5).

[3]陈炅,等.关于千年寺街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张謇旅游文化系列谈之四[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1).

[4]顾小光.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析:以南通寺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2).

[5]孙媛媛.南通寺街:西南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09(34).

[6]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规划规划,2001(10).

猜你喜欢

南通历史旅游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旅游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