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

2014-03-24

中外医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王 超

吉林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吉林 吉林 132001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

王 超

吉林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个性化护理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护理后ADL评分及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相较治疗前ADL、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优质人性化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有有助于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的改善,促进患者康复。

中风偏瘫;康复;ADL评分;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比较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存活患者多伴随语言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偏瘫等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患者可出现严重自卑、焦躁等心理障碍,临床研究显示,加强对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降低致残程度,为探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 4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62±4.33)岁,所有患者均经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其中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静脉滴注神经细胞营养药物,同时给予患者有效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有效交流,从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从而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具体操作如下。

1.2.1 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同时加强对患者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病程给予患者优质康复护理;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做好心理护理干预;辅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

1.2.2 心理护理 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生理功能的受损、活动受限等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自卑、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于出现语言障碍患者,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熟悉患者手势语表达意思,保证患者正常生理需求的满足;对于不同心理障碍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如害怕家人抛弃等情绪患者,医护人员要在对患者进行劝解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劝解,使亲人共同参与进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对于害怕成为家庭负担患者,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寻找治疗后康复情况较好患者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从而促进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康复训练时效果较好时,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真诚的鼓励,通过心理暗示等方法刺激患者康复信心。

1.2.3 功能恢复护理 早期功能恢复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康复训练的一些基本方法,亲自示范给患者家属正确的体位摆放及翻身方法,使患者能够随时接受康复训练。在患者进行训练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对于一些简单动作,引导患者自己完成,减少其对他人的依赖性,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康复情况适当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协助患者下床、坐下或站立,开始下床时鼓励患者扶着床沿小范围移动;增强患者正立位置的耐受;对于病症严重患者,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缩短患者卧位时间,同时对患者进行桥式训练、被动训练,辅助按摩、翻身训练等,避免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为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刺激患者感觉器官,可采用读报、听音乐及看电视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刺激,提高患者注意、记忆及思维能力等,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严禁操之过急,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ADL评分及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相较治疗前ADL、HAM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HAMD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HAMD评分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DL评分 HAMD评分ADL评分 HAMD评分观察组(n=45)28.65±4.3819.98±5.2217.65±4.296.75±3.66参考组(n=45)29.71±3.6620.65±4.3923.68±0.5112.27±3.08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69±6.67)、(6.39±3.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36±5.33)、(11.25±3.6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风是老年患者常见病症,随着老年化进程的推广,心肌梗塞、中风及癌肿等已经成为导致老年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中风后患者多伴随偏瘫等并发症,患者运动功能受限,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状况,患者社会交际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患者康复期给予有效的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及生理护理等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时,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对于康复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接受培训,对康复训练中常用知识进行讲解与培训,如患者采取体位、肢体训练、患者手语表达等,提高医护人员护理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可将一些简单已操作的基础护理方式告知患者家属,从而使患者在出院后亦可接受有效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活化大脑休眠状态下突触,突触发芽并再生,从而促进患者大脑功能的重组,该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为期4周护理干预后,患者ADL、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阶段,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同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生理及心理情况的改善,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7.

[2]陈丽仪,郭元琦,凌楠.针灸为主综合干预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3):560-561.

[3]王秀兰.中风偏瘫康复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65-66.

[4]付春爱,李子富,高燕,等.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0例[J].陕西中医,2008,29(10):1371-1372.

[5] 艾塞丽,刘玲.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J].健康之路,2013,12(2):172.

R472

A

1674-0742(2014)05(b)-0153-02

2014-01-27)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