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2014-03-24

中外医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开腹卵巢动力学

秦 蕾

长沙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湖南 长沙 410000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秦 蕾

长沙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湖南 长沙 41000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免疫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状态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更大程度上维护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卵巢血流动力学;免疫状态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临床上腹腔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由于其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以及炎性反应低等优点,相比较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腔镜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目前关于腹腔镜应用过程中对切除组织、器官周围系统是否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少有研究报道[1-2]。该研究将统计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否影响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以进一步了解此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年龄27~52岁,平均(37.1±1.7)岁,子宫大小在孕 12周以上 17例,孕 9~12周 32例,孕8周以下11例;其中子宫肌瘤46例,其他14例;对照组60例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年龄 30~55岁,平均(39.8±1.5)岁,子宫大小在孕12周以上15例,孕9~12周33例,孕8周以下12例;其中子宫肌瘤49例,其他11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对照组:该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子宫切除。患者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后切开皮肤,充分暴露术野,游离正常组织与病变部位的粘连等,然后结扎周围血管切除病变部位,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血管及邻近脏器,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切除子宫后术区充分止血后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该组6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常规的四孔法基本步骤切开皮肤依次置入器械 (于脐下缘切开皮肤1 cm,穿刺插入气腹针,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内压达13 mmHg左右,经此切口插入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右、左两侧麦氏点处及耻骨联合上2 cm偏左处各以小切口切开皮肤,分别插入5 mm、10 mm和5 mm Trocar[3]。)腔镜器械安置完成后,在电子屏幕直视下充分游离手术区域,切除病变组织。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子宫动、静脉及宫旁组织。病变部位切除后,充分止血并观察周围正常组织的血液供应。两组患者围术期积极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免疫状态的改变。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测量标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动脉流速峰值。

免疫状态变化测定标准: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以CD4+为代表)、免疫球蛋白指标(以IgA、IgM 为代表)为标准[4-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卵巢血流动力学 (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动脉流速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注:*术后 24 h、术后 1周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动脉流速峰值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1.34±0.120.91±0.111.02±0.121.33±0.15(1.12±0.12)△(1.27±0.11)△0.65±0.120.50±0.100.52±0.110.64±0.13(0.59±0.11)△(0.60±0.11)△13.65±1.129.50±1.0610.02±1.0313.33±1.20(11.20±1.23)△(12.86±1.14)△

2.2 两组患者免疫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免疫状态指标(CD4+为代表)、免疫球蛋白指标(以IgA、IgM 为代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免疫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免疫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免疫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术后24 h、术后1周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CD4+IgA IgM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36.1±3.238.3±3.541.4±3.735.7±3.2(42.2±3.7)△(46.6±4.1)△2.2±0.21.8±0.31.9±0.12.2±0.24(2.4±0.23)△(2.9±0.21)△1.6±0.11.1±0.21.2±0.21.6±0.1(1.4±0.2)△(1.5±0.2)△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是目前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其手术目的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手术目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是目前外科手术的主要研究方向[6]。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相比较常规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较大,由于手术创伤大,术中操作不够细致,对子宫动、静脉及宫旁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7]。

该研究结果发现,在统计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检测到的搏动指数,观察组(1.33±0.15)、对照组(1.34±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24 h、术后1周后再次检测两组患者的搏动指数均明显减低,其中术后 24 h 观察组(1.12±0.12)、对照组(0.91±0.11),术后 1 周观察组(1.27±0.11)、对照组(1.02±0.12),观察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流阻力指数测量中同样可以得出,观察组(0.64±0.13)予对照组(0.65±0.12)患者在术前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24 h观察组(0.59±0.11)、对照组(0.60±0.11),术后 1 周观察组(0.50±0.10)、对照组(0.52±0.11),观察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的动脉流速峰值测量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免疫状态的变化测定过程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术前CD4+为、I-gA、IgM三者比较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术后1周的比较中可见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整理最后的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腹腔镜手术相比较于常规的开腹手术,其对患者子宫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及周围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同目前报道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更进一步说明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优越性[8-10]。但是该研究在选取研究对象进行统计比较过程中,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瘤体一般较大,腹腔镜切除效果不理想,采用腹腔镜手术切的患者一般瘤体较小,发病时间短,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也较小。但是文章选取样本含量较大,差生的误差便可以进一步缩小,较少对文章最后结果的影响[11-12]。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状态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更大程度上维护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勤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149-150,152.

[2]马立刚,王哲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4):489-491.

[3]符丽荣.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同部位阻断子宫血管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医学院,2009.

[4]方轶萍,姚锐,赵小迎,等.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5):14-16.

[5]肖望丽,彭桂华,李诚,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对机体影响的分析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4):291-293.

[6]刘玲,阮雅文.腹式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2):1379-1383.

[7]郭岩松,夏恩兰,马宁,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546-6548,6542.

[8]陈昌益,马刚,赵仁峰,等.腹腔镜与开腹全宫切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4):574-576.

[9]边爱平,赵倩,胡孟彩,等.开腹与腹腔镜术切除子宫后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255-1257,1260.

[10]朱文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与开腹术全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比较[J].医学信息,2013(18):65-66.

[11]刘琴,毛圆圆,杨宁,等.经腹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40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2):321-323.

[12]杨芳.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33):20-21.

R656

A

1674-0742(2014)05(b)-0074-02

秦蕾(1980-),女,湖南宁乡人,本科,主治医生,主要从事妇产科医疗工作,邮箱:476914767@qq.com。

2014-01-25)

猜你喜欢

开腹卵巢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