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2014-03-24

中外医疗 2014年14期
关键词:胃脘消化性溃疡

王 菲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王 菲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观察消化性溃疡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其主要是由于机体胃壁以及十二指肠壁被原本消化食物食物的胃蛋白酶以及胃酸消化损伤,导致胃黏膜组织受损所致[1]。患者常常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疼痛症状,常常伴有呃逆、反酸、痞满等表现,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演变为胃肠癌,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2]。由于该病病情较复杂,病情反复性发作,采用西医药治疗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多,且治疗费用较高,患者常常很难坚持治疗。中医学对于消化性溃疡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且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采取常规西医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3],并经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以及胃镜检查等确诊,同时排除肝、肾等严重疾病、胃手术史以及癌变性溃疡等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 22-70 岁,平均(44.5±4.5)岁;男 40例,女20例;病程5个月~21年;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1~72岁,平均(45.3±4.7)岁;男 38例,女 22例;病程6个月~22年;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3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治疗,给予20 mg/次奥美拉唑(国药准字 H20056108),2次/d,连续口服 3周为 1个疗程;给予0.4 g甲硝唑(国药准字H14020964)以及0.5 g阿莫西林(国药准字 H53021880)口服,3次/d,连续口服 2周为 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自拟中药清热护胃汤加减治疗,药方:黄芪 30 g,厚朴 20 g,太子参 20 g,白芍 15 g,白术15 g,瓦楞子 15 g,元胡 12 g,黄芩 12 g,川贝母 12 g,川楝子10 g,白及 10 g,海螵蛸 10 g,丹参 8 g,黄连 6 g。随证加减:对于胃脘胀痛,且伴有灼热感,舌红苔黄患者应加茯苓10 g,苍术8 g,滑石 6 g;若瘀血严重者应加郁金 12 g,红花 10 g,赤芍10 g,桃仁8 g;表现出胃脘隐痛、大便干以及纳少口干症状患者应加麦冬20 g;若患者表现出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症状患者应加吴茱萸15 g。以上所有药方均用清水煎服至400 mL,1剂/d,2次/d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烧灼疼痛、反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表面呈橘红色,且周围胃黏膜、溃疡苔充血及水肿等炎症反应基本消失,经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HP转阴。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经胃镜检查胃溃疡数目明显减少,面积缩小50%以上,胃黏膜表面基本愈合,胃黏膜充血及水肿等炎症反应有所缓解,但HP基本上都转阴。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经胃镜检查胃溃疡数目、面积无明显变化,HP检查显示呈阳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

经过3~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以及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疾病,现代西医学者认为[5],该病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周围血管壁以及溃疡基底纤维层较正常人明显增厚,导致管腔狭窄,进而导致局部组织出现营养不良以及局部血循环障碍现象,最终形成消化性溃疡。病情复杂多变,难以治愈,西医治疗主要采用为黏膜保护剂、根除HP、抑酸、解痉剂、促胃动力剂等药物治疗,长期用药的毒性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较大。中医学者认为消化性溃疡应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的范畴,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中所谓:“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也曾提及:“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7]。”因此该病的发病病因较复杂,与多种因素均有关,郁热、寒凝、脾胃虚弱、血疲、气滞等因素均可导致“胃脘痛”,中医理论中指出,不通则痛,气血郁滞也;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因此该病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导致气机郁滞逆乱、脾胃升降失调,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护胃为主。张声生等[6]应用该院采用自拟中药清热护胃汤加减,方中黄芩具有清大小肠、清脾、祛胆湿热的作用;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脾、清心胃肝胆火的作用;丹参具有去腐生肌、通络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等作用;白及具有消肿止血、收敛生肌等功能,其中白及中的有效成分——白及胶还具有中和胃酸,有利于覆盖大网膜,修复受损穿孔,保护胃黏膜等功效;元胡、川贝母、瓦楞子、白芍等具有理气和谓、清热化失等功效。众多中草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生肌、护胃等功效,可使机体舒畅,祛除胃肠内部邪热,可从根源消除病灶,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预后。

该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且HP根除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中医治疗后无复发,而对照组复发率达到10%。该次研究结果相对樊丽荣[7]等研究总有效率(92%)较高,考虑可能是由于样本取量较小有关。总而言之,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根据裘伟国等研究总结[8],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势主要在于: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结合患者个体,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根据其发病病因、机体反应,按照中医“望、闻、问、切、验”的独特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因此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诱因,促进病灶尽快愈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根本上清除HP,提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

[1]樊丽荣.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5例疗效观察 [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97-98.

[2]吕志波.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9-80.

[3]李志勇,吴耀南.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77-80.

[4]张润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 [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2):159-160.

[5]张娟花 两种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145-146.

[6]张声生,赵鲁卿.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4):252-255.

[7]樊丽荣.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5例疗效观察 [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97-98.

[8]裘伟国,王丹.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212例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3-14.

R573.1

A

1674-0742(2014)05(b)-0124-02

王菲(1975-),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肝胆系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邮箱:wangfei751031@126.com。

2014-01-28)

猜你喜欢

胃脘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都是“溃疡”惹的祸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