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压疮骨科皮肤

长兴县人民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骨科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

杨倩

长兴县人民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对骨科老年患者压疮发生机制、原因及护理进行综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骨科;75岁以上老年患者;压疮;护理干预

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进步,住院病人的临床护理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皮肤护理是病人基础护理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反映着病人在医院里所接受的优质护理质量之一,压疮的发生率也是作为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科自2011年1月起对36例76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75岁以上老年患者35例,最高年龄9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1例、脊柱疾病8例、其他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住院期间发生压疮人数4人,其中3例为院外带入压疮,1例为院内难免压疮,经护理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未发生死亡病例。

2.压疮发生的机制

压疮发生的原因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分为四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其中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使皮肤血流停顿,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由于淋巴滞留蓄积厌氧代谢废物易使组织变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剪切力作用于皮肤引起组织相对移位,切断较大区域血供,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由于床头抬高使身体下滑或坐轮椅者身体后倾时,均可产生与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及与皮肤垂直的重力。从而在骶尾部和坐骨结节处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床单、衣服皱褶不平、存有渣、碎屑、衣服过紧等,使得摩擦力增加。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祛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对压疮的易感性。局部皮肤受潮湿浸润过度时组织变得松软而脆弱。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有过多的细菌及毒素这种浸润诱发感染使局部皮肤的情况更趋于恶化。

3.影响压疮发生的因素

3.1 自身因素 3.1.1 患者的年龄,据统计数字显示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压疮发生率高5~7倍。大于70岁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0%。

3.1.2 患者体重70kg时致压力增加,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患者的体重与皮肤的受压程度成正比。而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皮下脂肪组织少,也容易发生压疮。

3.2 护士对压疮预防性护理认识不够.相当一部分人不愿上报,选择自行处理的方法。 护理不当造成皮肤擦伤,翻身时动作粗暴,拖、拉、拽引起皮肤擦伤,使用便器方法不正确引起骶尾部皮肤擦伤,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诱发压疮发生。

4.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

4.1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骨科老年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骨折或截瘫致感觉、运动、循环、反射及大小便功能不同的丧失。入院时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工作中严格把关入院关、交接班关层层落实并做好详细记录。

4.2 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对压疮的正确认识。骨科老年患者往往因牵引、石膏、夹板固定、手术等致疼痛或翻身抬臀困难而不愿配合。护士应用通俗的语言耐心对病人、家属进行教育培训,告知发生压疮后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4.3 防止局部皮肤受压。使用水垫或气垫床,建立翻身卡,长期卧床及牵引、手术患者应着重实施合理的体位护理,首先要解除骶尾部压迫其次为患者安排骨科牵引床,指导患者尽早使用吊环,以抬高上部躯干,使肩背部、臀部离开床面并按摩骶尾部及受压处。骨牵引、石膏、夹板固定处用软毛巾包裹,腘窝、足跟部垫小软枕并经常更换部位。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增加血液循环,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4.4 减少摩擦力及剪切力。协助病人改变体位时可通过提起床单来抬高病人以减少摩擦。一般床头抬高不超过30°,用枕档剪切力减至最低。早晚擦洗受压部位或使用一些新型敷料减压贴或透明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增加皮肤的抗摩擦力。

4.5 防止潮湿。治疗大、小便失禁必要时留置尿管。骨科患者常因疼痛致汗液分泌较多,应经常更换衣被,局部皮肤保持干燥外,以免大、小便对局部皮肤的物理刺激,避免使用一次性吸水护理垫直接刺激皮肤建议裸睡患者最好加铺棉织、布类中单,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

5.建立高危压疮监控管理体系

5.1 建立护士-护理小组长-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层次叠加型三级管理网络。责任护士对新收及所管病人,每班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对Braden Scale评分≤12分高危患者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内容有评分表及护理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上报组长审核,组长提出指导意见。护士长检查核实责任护士评估与患者实际是否相符,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并网上填写难免压疮申报单申报护理部。护理部24小时内派分管专科护士长进行床边核实,并与科室压疮监控小组成员讨论并落实防范措施。

5.2 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并确定培训内容①压疮高危人群识别②压疮高危因素评估方法③压疮各种预防措施④高危压疮病人交接班制度⑤卧床患者翻身技巧,对学习内容定期考核,提高护士对高危压疮病人的防控能力。

5.3 落实高危压疮预报及登记跟踪制度,所有压疮评分≤12分的病人均登记在册,记录压疮高危评分值,护理措施,压疮小组会诊意见,跟踪结果。护士长每天晨会床边交班时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全面,并提出不足,科室每月组织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水平,并把该技能纳入护士的考评。科护士长每周到科室进行督查,并在报告表中记录跟踪结果,切实保证压疮护理落实到位。

5.4 严格床边交接班制度,规范压疮预防流程,分清责任,落实质量考核标准,切实做好高危压疮患者防控工作。每班护士对高危压疮患者都要认真床边交接,强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压疮管理,重视患者全身情况,细致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皮肤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详细记录。

6.心理干预。

多数患者因意外发生给家庭带来负担,心理负担重易产生不良情绪,担心变换体位引起骨折错位、加重疼痛因而不敢或不愿翻身。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多接触、安慰病人,操作时与老人亲切交谈,以良好的语言取得老人的信任,同病种放同病室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消除郁闷、忧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7.做好出院指导。

骨科老年患者病程长,回家以后仍需卧床休息,教会家属如何预防压疮的方法尤为重要。指导其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避免大小便长时间浸泡刺激皮肤,告知联系电话进行随访。

通过对本组36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积极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措施。使压疮护理更科学、更人性化,有效的预防了压疮的发生,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4)

[2]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1)

[3]欧阳振波,张仲达,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06)

R473.6

B

1009-6019(2014)12-0256-02

猜你喜欢

压疮骨科皮肤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层皮肤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