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护理综述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心搏心肺插管

太原市小店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护理综述

闫润珍

太原市小店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目的:探讨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以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方法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及其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并做出综述。结果及结论要提高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三基"水平及完善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成人;心肺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是指对于呼吸及心搏骤停的患者采取的以人工方法建立和恢复呼吸、循环等功能。目前我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及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所致。为了促进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心肺复苏术,探讨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中护理干预的影响。现综述如下。

1.迅速评估患者情况

在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时护理人员首先要确定现患者的情况,检查患者意识情况及基础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预见性评估,整个对患者的意识及基础生命特征的评估应当在5-10s内完成。评估后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出患者心跳骤停最可能原因并立刻决定急救的程序。尽早、尽快的、规范的给患者施行心肺复苏术,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2.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间的护理

基本生命支持是指医务工作者在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后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基本急救措施。在基本生命支持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后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稍一犹豫,就可能导致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2.1 病因与抢救步骤

对于成人患者来说,造成患者心搏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当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的反应时,迅速判断患者是否为心搏骤停及因何导致心搏骤停是施行抢救措施的关键。首先,护理人员应当确定患者是否为心搏骤停。其次,要确定导致患者心搏骤停的病因。再由病因确定抢救的步骤。如患者突然心搏骤停倒地,最可能的原因是心源性疾病,在进行抢救时首选行心肺脑复苏和电除颤;当患者因溺水或其他窒息引发心搏骤停时,首先应紧急开放、疏通呼吸道;对因急性心肌梗死且并发室颤的患者,在行心肺脑复苏的同时可试行静脉溶栓治疗。

2.2 充分开放气道(airway,A)

保证气道通畅行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步骤。昏迷的患者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道的阻塞。因此,在充分开放气道前应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在根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版》的推荐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人员在患者没有颈椎损伤时应采取仰头举颏法,如怀疑患者有颈椎损伤应采取双手托颌法,注意不要使患者颈部移动。

2.3 人工通气与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过程中当患者心脏停搏时间较长、缺氧时间较长或患有肺部疾病时。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在压应并用。在抢救过程中CPR是抢救的关键,而胸外按压是CPR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PCR的过程中维持心脏的血液灌注可有效地建立、恢复循环,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且在心搏骤停的初期患者的肺内及血液中仍旧存在一定量的氧气,及时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能将氧气输送到大脑及心脏。故在2010年AHA复苏指南中将A-B-C的顺序改成了C-A-B。

2.4 及时电除颤

早期电除颤对复苏极为重要,因在心搏骤停中心室纤颤的发生率极为高。及时的进行电除颤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且电除颤开始的时间与患者的存活率呈正比。行电除颤最佳的时间应为室颤后4min内或行CPR后8min内。

3.高级生命支持间的护理

3.1 气管内插管

气管内插管是ALS阶段最佳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气管内插管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供氧、防止误吸,还可监测呼气末CO2。在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时,护理人员应迅速调整好负压吸引器,及时地吸出患者痰液、血液、分泌物等,以便于插管的顺利进行。待气管插管成功后,护理人员应立即拔出导丝,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5-10ml空气,之后即向气囊内充气,并迅速连接气管插管与简易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待医生确认合适的插管深度后,护理人员进行妥善的插管固定。

3.2 实时监测

护理人员应对对患者建立有效地监测如心电图、呼吸末CO2及循环、意识等。以便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及治疗,对抢救工作及患者的预后大有裨益。

3.3 药物的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同时,药物治疗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而药物治疗中首先的药物为肾上腺素。故在抢救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应随时准备给患者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可3-5min内重复注射。

4.复苏后治疗及护理

患者在复苏成功后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各器官的损伤程度,进行合理的复苏后治疗及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护理人员在复苏后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全面的监测患者各方面的功能,如监测患者的呼吸可使患者避免过度通气的发生;积极的监测各器官的发生可有效的防治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发生等等。

5.小结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成人心肺复苏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护理人员作为第一反应者。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起着重要作用。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在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经抢救能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且又良好预后者往往是护士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胸外按压及除颤等等的抢救措施。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三基"的学习,把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才能在危急时刻及时发现异常,才能更好地抢救患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王一镗.急诊外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4)

[2]沈洪,朱志宏.科学的急救方法与生存改善[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O5。14(7):443-445.

[3]王毅.急诊气管插管中的护理配合.[J].哈尔滨医药,2006,26(3):101.

R472

B

1009-6019(2014)12-0242-02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插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