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脑出血部位病情

山西省忻州市中心医院急珍科 山西 忻州 034000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东梅

山西省忻州市中心医院急珍科 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目的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90,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预后

有研究显示,对脑出血患者在院外实施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为后续的进一步抢救和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使患者在院内经过积极治疗后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对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最近几年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并与未经院前急救护理者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和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诊断并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出现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根据院前是否进行急救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3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为(57.5+1.8)岁;患者发病至院前急救时间为0.5~5小时,平均为(2.7+1.2)小时;患者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冠心病25例,慢性肺心病18例,合并糖尿病25例;出血部位:脑基底节出血23例,脑桥部位7例,脑室出血6例,脑叶部位出血8例,其他部位出血4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43~80岁之间,平均为(56.5+1.7)岁,患者发病至急救时间为1~5小时,平均为(2.6+1.4)小时;其中合并高血压38例,伴有冠心病29例,合并慢性肺心病16例,糖尿病患者29例;出血部位在脑基底节者26例,脑桥部位6例,脑室位置出血3例,脑叶出血7例,其他部位出血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以及脑出血部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目的:两组患者院内均进行对症抢救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只采取院外急救措施,主要内容为: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协助急救医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复苏并紧急建立静脉通道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急救基础上进行全面急救护理,主要包括急救电话指导、现场急救护理、患者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道护理以及做好快速转运工作等。

1.2.1 急救电话指导 护理人员在跟随救护车出发的途中使用电话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在了解病情后指导家属清除患者口中分泌物防止患者发生窒息,解开患者衣领使患者呼吸通畅并注意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防止发生危险[2]。

1.2.2 现场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并进行紧急对症处理,具体措施主要有:(1)紧急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快速滴注高渗性溶液和速尿,对于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控制血压等。在抢救过程中对静脉通道进行保护,防止在紧急抢救时输液管弯曲或滑出血管。(2)迅速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衣领解开减少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3)护理人员协助医师进行人工复苏,复苏成功后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和呼吸频率变化并做好各种对症处理工作。(4)患者出现休克和体温降低时应做好保温护理。

1.2.3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经常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处理后尽量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全身放松,减少精神紧张而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1.2.4 快速转运护理 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医院急诊联系以尽早建立抢救绿色通道,并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联系相关科室做好对症抢救准备工作等。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在固定体位,尽量使患者身体在同一水平线,在抬往担架车时尽量保持患者身体平直,在担架车上将患者头部适当太高并偏向一侧以防误吸。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抢救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变化,并做好对症处理工作。

1.3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出院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患者出院后生活起居需家人简单照顾,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无效: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出院后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家人进行全程照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发生的并发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观察数据比较均采用X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3例,院外护理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5,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经院外积极急救护理和院内治疗后发生脑疝1例,坠积性肺炎1例,中枢性发热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经院外急救和院内治疗后发生脑疝3例,坠积性肺炎5例,中枢性发热6例,气道阻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0,P<0.05)。

3.讨论

传统的院前急救在到达急救现场往往需要一定时间,错过了现场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最后抢救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护理人员到达急救现场除了进行常规的院前抢救措施外更加注重细节上的护理,在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和建立人工静脉通道过程中尽量提高一次性处理的成功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和家属得到安慰,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的心里反应,这对抑制全身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转运过程中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建立绿色通道能够缩短和简化院内治疗前的程序,为患者及时得到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搬运护理工作能够减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的危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观察组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外急救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进行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P<0.05)且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合以上论述,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外急救护理后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重视使用。

[1]莫月娥.脑出血58例院前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9-30.

[2]杨小云.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30-231.

R472

B

1009-6019(2014)12-0186-02

猜你喜欢

脑出血部位病情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