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我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入及管理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建卡预防接种传染病

东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东辽 136699

刍议我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入及管理

李凤伟

东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东辽 136699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正逐年增加,流动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集中管理,且部分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识不足,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并加强对儿童的管理是当前免疫工作中亟待解决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近年来,社会经济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有增无减,其中不乏有携儿带女举家迁移在外择业谋生者,其居住地点和时间往往不固定,难以集中管理,且部分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识不足,这给防疫机构有效地对其子女实施计划免疫接种造成诸多的不便。因此,做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并加强其管理是当前免疫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流动儿童的概念及计划免疫现状

流动儿童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本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儿童。在流动儿童中存在"三低"现象,即建卡、建证率低,单苗接种合格率及四苗覆盖率低,免疫水平低,使得流动儿童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大于非流动儿童。

2.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

2.1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流动儿童的父母大部分为外出打工者,文化程度较低,卫生知识较差,对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足,且健康意识薄弱。缺乏预防接种的主动性。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接种和不接种一个样,即使不打疫苗也不会得传染病。另外,父母的职业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也有一定影响。有调查显示,经商、打工者家庭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低且不规范,而干部家庭儿童接种率较高;流动儿童父母文化程度高者,对接种的需求都较强烈,而接种率低的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多在小学以下[1]。

2.2 流动人口的经济水平及生活状况:流动人口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家长为了节省而不给孩子进行免疫接种。大部分流动人口居无定所,家长为生计奔波劳累而忽视了儿童的计划免疫。另外,少数超生或未婚生育者或逃避政府罚款而放弃预防接种。这些原因使得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低,迟种、漏种现象严重,传染病发生率高。

2.3 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影响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居住时间越长,建卡率越高,接种率越高。

2.4 其它原因:政府投入不够,资金及人力资源紧张,给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部分计划免疫工作者责任感及工作热情缺乏,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缺少应有的关心,使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及接种受到影响,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完善。

3.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措施

3.1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短信、宣传单、横幅、展板、网络等方式,根据不同地区流动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性及进行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在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如工厂、建筑工地进行定期宣讲。定期到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宣传教育,并严格把好入校、入园关,及时补种,保证每个儿童都接受预防接种,并可以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开设培训班。

3.2 加大政府投入:专家指出,"传染病的控制,甚至消灭的任务将在21世纪完成,而完成这些任务的障碍不在于科学家,而更多是经济和政治家"[2]。流动人口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加大计划免疫的经费投入,可减少其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在部分地区,计划免疫工作者相对缺乏,相关设备落后,政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基层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将保障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加大政府在财力、人力、物力、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可使计划免疫工作有效的进行。

3.3 建立完善的计划免疫系统:疾控中心应对流动儿童登记情况和计划免疫管理财政部进行定期考核。建立健全计划免疫门诊,适当增设计划免疫门诊,保障足够的人员和齐全的设备,使群众得以方便地就近接种。另外,要定期查漏补种,宣传计划免疫知识,还可以在房屋出租密集区、市场等流动儿童集中处增设临时接种点,使流动儿童有更多的接种机会。

3.4 完善流动儿童管理制度:通过以下措施,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进入本地区一个月以上的儿童,可建立临时接种卡;各级疾控中心加强与流动人中管理部门的联系,密切掌握流动人中的计免状况,及时 补种;条件允许也可以与私企,建筑工地等建立联系,对流动人口严格登记。

3.5 加强法制管理及地方性法规的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严格执行其有关疫情管理各项制度,并在入托,入学时查验计划免疫接种证。同时、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制定完善的地方性法规,以针对性地进行计划免疫的工作。

3.6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素质建设,在计划免疫工作者中存在知识技术不完善,操作不规范,责任心缺乏、不敬业、不关心群众健康的情况,对此应加大计划免疫工作者的素质建设,提高其知识技术水平及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主动热情地向群众宣讲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这样能大大的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3.7 建立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各县、乡镇之间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把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建证手续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对流动儿童一旦发现,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现住地及时为流动儿童建立相应的计划接种卡、证,两地建立联防制度,互通信息,及时联系,消除免疫空白[3]。

总之,我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现状不容乐观,需政府部门及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及免疫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1]范海英.本地区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41

[2]刘婷,沈珍宝,赵梅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139-140

[3]乔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365-366

R186

B

1009-6019(2014)12-0166-01

猜你喜欢

建卡预防接种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建卡孕妇孕检结果分析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提高早孕建卡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