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观察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骶管下腹部氯胺酮

山西省太谷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山西 太谷 030800

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观察

田卯俊

山西省太谷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山西 太谷 030800

目的: 对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35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麻醉;小儿;下腹部手术;临床观察

氯胺酮是一种镇痛效果良好,是一种在呼吸以及循环方面有着比较好的静脉全身麻醉药,虽然目前这种药有较多的缺点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种药是目前小儿体表手术患者最常使用的一种药[1]。这种药在手术中很多时候活是的心血管兴奋,而且手术之后精神症状、躁动、恶心等等症状,但是异丙酚是一种麻醉诱导作用比较快,苏醒也比较快的一种比较新的麻醉药。对此,文章选择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对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该70例患儿的ASA为I-II级,患儿的年龄均在3岁以下。这70名患儿中,需要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有30例,鞘膜翻转术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环肌切开术10例,阑尾切除术10例,肛门闭锁成形术10例。这些手术的手术时间大约都在40-130min之间,患儿的体重均在3.12-15kg之间,平均体重为12.2kg,患儿的年龄在5d-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儿需进行至少8h的禁食,并于术前30min常规肌肉注射0.01~0.02mg/kg的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儿HR、RR、MAP 与SpO2变化情况。对于对照组患儿,在入室前应当行肌内注射氯胺酮6-8mg/kg,在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并行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对观察组患儿,在注射了咪达唑仑(0.1mg/kg)+氯胺酮(2mg/kg),后开始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儿对刺激的具体反应适当地行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直至完成手术。同时还需要对患儿在麻醉前、手术中、手术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记录。在患儿恢复呼吸与意识之后,将插管拔除,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在麻醉前、手术中、手术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清醒的时间等数据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与心律在手术中以及术后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清醒的时间的比较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方面也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结论

氯胺酮是一种镇痛效果良好,是一种在呼吸以及循环方面有着比较好的静脉全身麻醉药,虽然目前这种药有较多的缺点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种药是目前小儿下腹部手术患者最常使用的一种药[2]。

小儿下腹部疾病是小儿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有疝气、阑尾炎、隐睾等疾病。由于小儿的身心都较为脆弱且腹壁肌肉没有发育完善,因而依从性不高,很难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配合。因而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缓解疼痛、松弛患儿的肌肉,还需要使患儿进入熟睡的无意识状态。幼儿及儿童的神经髓鞘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可以降低局部麻醉的药物浓度并提升局部麻醉药物的容积来达到手术所需的麻醉平面。小儿骶管长度较短(1-5mm),容积小,生理弯曲程度较成人来说并不明显,住药后阻滞平面可向头端扩散,在对小儿骶管给药时,阻滞平面可向躯体上部扩散至上腹部,通过采用良好的麻醉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由手术镇痛所带来的肾上腺髓质兴奋。

文章通过将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后可以发现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平均动脉压与心律方面显著低于采用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法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许毓光,周星星,刘瑶,等.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9,23(9):1504一1505.

[2]房丽华,唐桂杰,曾岩,等.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中下腹及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125.

R726.1

B

1009-6019(2014)12-0090-02

猜你喜欢

骶管下腹部氯胺酮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