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固冲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4-03-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经期功能性

山西省偏关县窑头乡卫生院 山西 偏关 036400

益肾固冲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李瑞英

山西省偏关县窑头乡卫生院 山西 偏关 036400

目的: 观察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结论以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益肾固冲煎;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程较长,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紊乱和体质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休息。临床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调节生殖系统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神经调节系统发生异常[1],所以临床主要以性激素和甾体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后临床副作用较大,长期治疗临床效果欠佳。根据中医理论,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范畴,分为血热、肾虚、脾虚等证型,我院根据其辨证分型采用益肾固冲煎为主方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诊断并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七版《妇产科学》中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6.5+1.5)岁,病程为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5+0.5)年,已婚患者16例,未婚患者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9岁,平均年龄为(37.5+2.5)岁,病程为1个月~5.5年,平均病程为(2.8+0.7)年,已婚17例,未婚8例。观察组患根据中医辨证采用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婚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出现非经期阴道出血和经期不规律、经期延长等月经紊乱症状,并伴有轻度贫血。(2)患者经刮宫检查均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3)排除异位妊娠、慢性宫腔感染等疾病。(4)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者。(5)排除就诊前使用激素治疗患者。

1.3 目的: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调节、抗感染和治疗贫血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剂量为12.5mg/次,1次/日,于睡前口服,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采用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益肾固冲煎方剂组成为:续断15g,党参15g,枸杞子10g,熟地黄15g,阿胶10g,当归10g,菟丝子10g,黄芪10g,甘草6g。血热证型:加用黄芩10g,地榆15g,丹皮10g;肾虚证型:加用麦冬15g,淫羊藿10g;脾虚证型:加用白术15g,炙甘草15g,炮姜5g。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

1.4 临床疗效评定和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月经周期和经期恢复正常,且月经量和血量正常,患者无头晕、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贫血消失,非经期阴道出血消失且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但经期仍较正常期延长,患者头晕、全身乏力和贫血等症状消失,非经期阴道出血消失但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发;有效:月经周期和经期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改善,患者全身乏力、头晕、贫血症状存在,非经期阴道出血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未消失。无效: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和有效之和表示。

1.4.2 观察指标 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患者月经周期和经期变化,观察患者非经期阴道出血情况和头晕、全身乏力、贫血等临床症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变化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痛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观察数据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比,临床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X2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愈1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0%,经过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8,P<0.05)。说明使用益肾固冲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2例,恶心呕吐4例,皮肤瘙痒2例,腹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71,P<0.05)。

3.讨论

西医临床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体内雌性激素减少以及调节生殖系统的神经功能轴发生异常导致子宫内膜血管脆性增加和血流量增多而导致子宫内膜出血,使月经周期、经期发生紊。甾体类药物米非司酮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血管增生,并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但临床疗效欠佳,临床副作用较大[2]。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又称为"崩漏",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与冲任失调、脾肾两虚有关。因肾主藏精和生殖功能,肾虚则封藏减弱,肾精不固导致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脾虚则统血功能减弱,摄纳无力而血崩不止,冲任失调会使经血不能固摄而成崩漏。所以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以益肾补脾、固摄冲任、补血为主。益肾固冲煎方剂中续断味甘微温入肾经,具有补肾功效;菟丝子、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经之功效,与续断合用可固摄冲任、调节经血;党参、黄芪具有补中益气作用,对固摄冲任具有较好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党参、黄芪内具有抗菌成分,可提v高机体免疫功能,能够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对崩漏、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阿胶具有补血、止血作用,药理表明阿胶属于明胶类蛋白,对妇女崩漏带下和贫血的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熟地黄、当归具有补血功效,与阿胶合用能够增强疗效;甘草调和上述诸药共同达到补脾益肾、补血和固摄冲任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和论述,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曾晓志.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随机对照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103-104.

[2]曲凤丽.米非司酮治疗围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0(4):125-127.

R271.1

B

1009-6019(2014)12-0026-02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经期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经期如何穿衣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