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球类体育教学衔接的探索

2014-03-22黄鑫刘文志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球类中小学体育衔接

黄鑫 刘文志

摘要:中小学球类体育教学的差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做好中小学体育的衔接。在球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立足学生实际;教师要熟悉中小学各水平段应掌握的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球类体育教学的衔接:教学目标的衔接过渡,教学内容的过渡,教学方法的过渡。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球类;衔接;策略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体育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应将中小学的体育目标衔接起来。中小学的体育目标既有层次、阶段性的差别,又有本质上的联系,体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但这一结合部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学体育的衔接进行研究探索,了解情况,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更好推动学校“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将课改的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全面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地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差异

小学体育向中学体育过渡,要经历一个很窄的门槛,原因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变了,场地器材变了,内容方法也变了。初中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技能和青春期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成了教学的关键。也正因为体育课程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也尤为突出。初中学生的身体在发育,从身体方面来说,学生陆续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会出现逆反、叛逆、羞涩等心理特征,体育课上表现为积极性低、兴趣性低。而小学生心智还很不成熟,好奇心、好胜心太强,又容易使体育课堂太活跃而没法控制,小学生爱玩好动,听老师的话,服从、顺从的现象在改变,教师的影响力在慢慢下降。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大多以游戏或设置情景的形式上课,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初中的学生在青春期开始后,常用的情景教学法已经让他们觉得幼稚可笑。这说明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苏醒,他们有了自己的判断,不再是一味的服从,而是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

二、中、小学球类衔接的策略

由于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体育球类器材等不同,使得中小学学生之间的体育运动素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掌握上的差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心理生理上的差异。解决这些差异并做好小学体育与中学体育的衔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学生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通过球类运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是球类运动教学的核心所在。

1.1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目标与年龄阶段相适应。(2)現在目标和将来目标的结合。小学与中学统筹规划。(3)体质、技术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融合。(4)应该目标和可能目标的结合。(5)目标的先进性与指导性。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有发展眼光。(6)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小学培养兴趣;中学培养意识和基本技能。

1.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1)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差异,按照“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发展;(2)注重基本动作要领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打球规范性和合理性;(3)注意性别差异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以此来让各种学生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4)教学目标应该体现一定梯度,既要能够让学生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衔接过渡

2.1球类运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1)基本概论:包括起源、发展演变、特点、价值、现状、本国及本地区的发展变化等。(2)基本游戏:是球类运动的核心所在,激发和培养兴趣。要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3)基本技术:在基本要求不变前提下要突出游戏性和娱乐性,特别是对初学者。(4)基本战术:与技术的掌握相适应,寓教于乐。(5)基本技能:包括教法、学法、练法、比赛、训练、规则裁判、场地器材及科研等技能。(6)陶冶情操: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过程中,都能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例如成功教育、自信心教育、创新教育、挫折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包括个人与集体关系等多方面)等。球类运动有其它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拓展空间。

2.2中小学体育球类的衔接,应该体现内容难度、内容比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例如,篮球的投篮技术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特点和自我动作的差异,从而发现自我动作的不足,不断地完善动作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把“二心” 带到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热情。

3.教学方法的过渡。教师语言修养是培养体育兴趣重要组织保证,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就在于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否富于情趣而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述,在进行球类教学中,教师还常用“动如脱兔,静如松,跃如猫窜,展似鹏”形象地要求做某些动作时要起动快,停转稳,跳跃远,舒展开,实践证明由于体育运动各项目的气息性强,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语言基础,因此结合教材内容正确提炼生动的语言,并赋予艺术性的表述,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方法要点的理解力,而且也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记得住,联系得上,兴趣性高。

总之,中小学体育球类教学的衔接,应该体现教学目标、内容难度比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体育认知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进入角色,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 李继文:浅谈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 蒋涛:中小学体育衔接的探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03期。

[4] 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球类中小学体育衔接
球类课放松实例
解决球类问题的八措施
善用“五法”让幼儿爱上球类活动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四招解决球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