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耳其汉学研究与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2014-03-21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汉学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苗 福 光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地理位置重要。该国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不仅是商业贸易中心,也是中西多元生态文化交汇的国际大都市。近10年来,土耳其成为了中东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与土耳其历史渊源悠久,血脉相连。随着中土两国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两国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土耳其汉语教学正处于一个起步发展阶段,中土贸易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土耳其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需求。同时,土耳其汉学研究由其国父亲自倡导开展,研究历史也不算太短,但是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不太理想。2007年以来,孔子学院开始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建设。孔子学院的建设为土耳其人汉语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其语言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可以预期孔子学院必将推动土耳其汉语学习及其研究更快的发展,从而促进孔子学院在土耳其更加良好的运营。

一、 土耳其汉语教学

土耳其目前有5所大学开设汉语专业课程,分别是安卡拉(Ankara)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院汉学系、埃尔吉耶斯(Erciyes)大学中文系、法提赫(Fatih)大学中文系和奥坎(Okan)大学翻译系;另外,伊斯坦布尔大学(Istanbul)文学院于2009年8月在东亚语言和文学系设置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但因师资等问题目前尚未招生。

安卡拉大学汉学系是在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凯末尔(Ataturk Kemal)建议下于1935年设立的,是土耳其历史最悠久和影响最大的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中心。该系设立目标非常明确:设立汉学系的目标是利用汉语作为资料源语,为研究中亚土耳其历史提供指导。为查阅汉语资料,首先习得汉语,然后精细研究中国历史、文学、哲学以及中国文明。汉学系的作用是培养能够从汉语智库中获得土耳其历史的研究者。汉学系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古典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以及中国文化,学制4年。①见安卡拉大学网站http://www.dtcf.ankara.edu.tr/akademik_birim.php?sub-departmen-of-Sinology&bid-26&icerik=bolum_hakkinda&lang=en#breadcrumb,2012-9-10。该系学科体系完备,不仅有汉语本科专业,还设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该系主任是欧凯(Bulent Okay)教授,另有副教授 1名、助理研究员 3名,常年聘请中国籍汉语教师 2名,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有合作关系。安卡拉大学汉学系从建立至今,已经为土耳其培养了2000余名汉语专业人才。安卡拉大学汉学系不仅是土耳其汉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基地,也是土各行业汉语人才的摇篮。土耳其为数不多的土籍汉语教师多为安卡拉大学汉学系毕业生,少数人成为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和研究的专家。虽然土耳其汉语教师师资紧缺,由于教师在土耳其薪资较低,更多的汉语人才则从事待遇较高的行业,如中文导游。

位于土耳其开塞利(Kayseri)的埃尔吉耶斯大学中文系隶属于东方语言文学系。该系由迈赫迈特·赛因(Mehmet Şahin)教授任校长期间于1998年在欧凯教授的帮助下建立,1999至2000学年开始招生。每年报名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近几年每年都有一百多名学生报名,但由于教育部对招生名额有所限制,招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目前,中文系共有8位教师,其中3名中国汉语教师,5名土耳其汉语教师。 3位中国教师皆为国家汉办公派教师,其中2位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教授,一位讲师。5位土耳其老师中有1位助理教授,1位讲师,3位助教。就汉语教学师资来说,埃尔吉耶斯大学中文系是目前土耳其国内实力最强的,又因其是国立大学,2012年土耳其国立大学学费从不多的数百土耳其新里拉(约2000元人民币)减至免费,故而现每年报考该系的竞争非常激烈。2013年该系原本计划招生20人,但报考人数超过400人,最后招生规模扩大到40人。

埃尔吉耶斯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4年制。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毕业生需达到142学分。126学分为必修课,包括:中文语音、中文语法、中文汉字、中文口语、土耳其语、土耳其历史、第二外语(英语),16学分为选修课,包括: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文选。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学术思想和分析能力,能流利的使用汉语对话书写。同时要求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文学、哲学、历史等。此外,每年举办中国文化日,各种比赛以及旅游等社交活动。为了让学生学好汉语,学校还成立了中文俱乐部,每年5月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展示中国的音乐舞蹈、饮食文化、太极拳等。中文专业配置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有中国大使馆赠书近3000册,听力磁带、电影、 CD及DVD等。多媒体教室可接收卫星电视,收看中国频道,给学生提供中文氛围以便于他们更易学习中文。埃尔吉耶斯大学非常重视中文系学生培养的国际视野,同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中文系已有123名学生在中国学习过。2013年,在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推荐下,有18名学生去中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从往年的情况来看,经过一年的留学,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往往受到中国公司和土耳其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欢迎。

伊斯坦布尔(Istanbul)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西安,终点就在此地。该市常住人口近2000万,土耳其20%左右的人口居住于此。伊斯坦布尔也是土耳其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和政治重镇;横跨欧亚大陆,居于地理战略要地。伊市目前有3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除了上文提到的国立伊斯坦布尔大学中文系①1954~1961年伊斯坦布尔大学曾开设汉语课程,授课汉语教师为王曾善先生。王先生积劳成疾,病逝于汉语课堂上,白崇禧曾亲书挽联褒奖其功。后该大学汉语课程中断。此信息由王曾善之女王乐丽博士提供,特此感谢。目前尚未招生外,另有2所私立大学设立了中文专业,分别是法提赫(Fatih)大学中文系和奥坎(Okan)大学翻译系。法提赫大学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区,该校成立于1996年,同年在文理学院下设中文系,是土耳其第一所开设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私立大学。由于中土贸易发展迅速,该系目标则是培养精通中国语言、熟悉中国文化的商贸、导游和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的专业人才。①见法提赫大学中文系网站http://chinese.fatih.edu.tr/?about,2013-10-24。该系常年与中国西北师范大学合作,同时国家汉办公派3名中国汉语教师在此工作;该系另有土籍汉语教师2名。法提赫大学中文系至今已经培养200余名中文专业毕业生,可惜的是2013年起该系停止招生中文专业学生。其原因:一是,土耳其公立大学于2013年开始实行免费教育,这无疑对收费较高的私立大学带来较大冲击;二是,中文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就业方面也存在困难,土耳其汉语教师匮乏,但同时大学准入门槛较高,一般要求有博士学位,再则学校教师薪资属于中低收入水平;中国在土耳其的公司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的中土翻译人才量并不大。华为等国际大公司虽然雇佣了较多的土耳其员工,但多是专业技能人员,对汉语并无要求。

奥坎大学主校区位于伊斯坦布尔亚洲区,该校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建设“最接近职业世界”的大学。奥坎大学文理学院翻译研究系下设的汉语翻译专业设立于1999年,目前汉语翻译专业雇用中文教师4名、土籍汉语教师1名,其中3名中文教师和土籍汉语教师精通中文和土耳其语两种语言。2013年5月奥坎大学和国家汉办达成协议共同建设孔子学院,目前该孔院外方院长是吉来·菲丹(Giray Fidan)博士,吉来博士是土耳其总理和总统的“御用”汉语翻译,是土耳其第一汉语翻译;他的加入无疑为奥坎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实力带来极大提升。此外,国家汉办派出的中方院长、公派教师和志愿者教师,使得奥坎大学的汉语翻译教学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奥坎大学汉语翻译已经是土耳其实力最强大的汉语翻译专业。笔者曾于2012~2013年春季学期为该专业学生讲授“中国文化”一门课程。现该专业每年招生人数约在20人左右,整体在校人数接近100名。

安卡拉大学、伊斯坦布尔大学和埃尔吉耶斯大学是国立大学,法提赫大学和奥坎大学是私立大学;国立大学一般雇员需博士学位,薪资又属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故而很少有汉语专业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并取得汉语相关专业博士学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土耳其大学汉语教师匮乏,而土耳其教育部门规定开设新专业至少要雇佣3名以上的土耳其籍教师。伊斯坦布尔大学虽于2009年已设立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但由于仅有1名土籍汉语教师,故而迟迟不能招生。私立大学多较为灵活,奥坎大学仅雇佣了1名从埃尔吉耶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优秀汉语语言文学本科生。中国汉语教师由于有国家汉办政策支持,加上各大学可以自己招聘且雇佣相关专业中国汉语教师,所以只要相关大学需要,就可满足对中国汉语教师的需求。目前这5所大学在读汉语专业学生约400人左右。未来几年内,土耳其还有望增加几所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在学人数有望逐年增加。

除上述5所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之外,还有海峡大学(Bogazici University)、中东技术大学(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寇敕大学(Koc University)、沙邦杰大学(Sanbanci University)、道乌斯大学(Dogus University)、灰箭大学(University of Bozok)、5月19日大学(May 19th University)等约10所大学开设汉语教学课程。安卡拉佳蕾孔子课堂(Jialei Confucius Classroom)、伊斯坦布尔岛上高中(Heybeliada Anatolian High School)、伊斯坦布尔圣贝努瓦中学(San Benna High School)、伊斯坦布尔道乌斯(Dogus)中学和小学、伊斯坦布尔莲花(Lotus)汉语培训学校等15所中小学也开展汉语教学活动。

整体而言,土耳其每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不过4000人次,汉语教学水平和层次也不高。2012年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2013年则是中国“土耳其文化年”。两国在贸易等方面的频繁往来催生了土耳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增加,开设汉语课程的大学和中学每年都有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对土耳其语言与文化感兴趣的人数也在增加;目前有4所中国大学开设土耳其语言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已经成立了“土耳其研究中心”。

二、土耳其汉学研究① 感谢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汉语系汉学研究专家阿尤布·撒勒塔史(Eyup Saritas)博士提供的数据和资料。

汉学研究(Sinology)泛指国外有关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哲学思想等的研究。欧美汉学研究大致可追溯至公元13~14世纪,而系统的、现代意义上的汉学研究则要追溯至 16世纪后期。当时欧洲耶稣会士来中国传播基督教期间,开始研究并部分翻译介绍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典籍。耶稣会士的关注点当时拘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可融合性上。若从16世纪算起,欧美汉学研究不过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土耳其系统的汉学研究在1935年之前则几乎是空白。

1935年在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凯末尔倡导下而设立在安卡拉大学文史地学院的汉学系(现今汉学系设在东方语言文学学院下)可视为土耳其现代汉学系统研究的开端。阿塔图尔克不仅亲自指导建设安卡拉大学汉学系,而且力邀当时德国著名汉学家安玛丽•冯•嘉班①安玛丽(Annemarie von Gabain, 1901-1993),德国著名汉学家和突厥学家,原西德汉堡大学名誉教授,国际乌拉尔-阿尔泰学会主席。毕生从事古典突厥语(维吾尔语)文献的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古典突厥语文学的奠基人。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汉学著作有《高昌回鹘王国的生活》(邹如山译)、《古代突厥语语法》(耿世民译)和《文字学》(刘照雄译自《古代突厥语语法》的“文字篇”)等。(Annemarie von Gabain)加盟。安玛丽不仅是当时德国著名汉学研究者,同时也是德国突厥研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1935~1937年安玛丽作为汉学系筹建者在此工作2年,为土耳其现代汉学的奠基作出了贡献。而后,另一位德国汉学家沃尔夫拉姆•爱博哈德(Wolfram Eberhard)接替了安玛丽的工作。沃尔夫拉姆既熟悉中国民俗、通俗文学、中国地域和少数民族文化,又熟知土耳其历史和中亚各族与中国的关系。由于种种机缘,沃尔夫拉姆于1937年接受了安卡拉大学提供的汉学系教授席位,在此工作至1948年。其间,沃尔夫拉姆不仅讲授了有关中国民俗、通俗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中国历史、中国与中亚各族历史关系等课程,也极大地推动了土耳其汉学研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土耳其汉学研究培养了一批人才。现任汉学系主任欧凯教授就是其徒孙。其他如巴哈迪·厄盖尔(Bahaeddin Ogel)教授、穆德累(Muhaddere Nabi Ozerdim)教授、欧钢(Pulat Oktan)教授、居尔钦·坎达里奥卢(Gulcin Candarlioglu)教授、艾谢·奥纳特(Ayse Onat)教授、奥兹坎·伊兹吉(Ozkan Izgi)教授皆是沃尔夫拉姆的徒子徒孙。沃尔夫拉姆的贡献还包括:1938年他在德语基础上制定的现代土耳其语版本的中国音节表;1939~1942年先后出版了《古汉语语法简要》、《汉语初学者重要工具书入门》、《中国北方邻居》、《中国历史》和《汉学入门》②Wolfram Eberhard, Introduction to Sinology, Translated by İkbal Berk, DTCF Publishing, No.54, Istanbul 1946.等;另外他还与穆德累共同研究编著了《中国杂文》、《中国民间故事选》和《汉语小说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等。这些著作时至今日仍是土耳其汉学研究重要的参考文献。

穆德累博士在沃尔夫拉姆离开后,继任安卡拉大学汉学系主任。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哲学以及中亚突厥历史研究等诸多方面。1962年她第一次把《论语》翻译成土耳其语出版。另外,她还编译了《诗经文集》和《中国诗歌精华》等土耳其语版著作。穆德累的继任者、她的学生艾哈迈德•力萨•别金(Ahmet Riza Bekin)教授和欧钢教授将研究重点放在中东政治和文化史上,代表成果有艾哈迈德教授1981年出版的有关中国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等。安卡拉大学汉学系现任主任欧凯教授旅居台湾多年,精通汉语,出版了第一本以中国原始资料为基础有关孔子的著作,另外还主持编写《汉语阅读教程》等。

土耳其汉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还包括:厄盖尔教授以中国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博士论文《维吾尔国的建立》,奥兹坎教授对中国西域维吾尔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艾谢教授根据中国史料所做的匈奴史及其文化研究。现任教于伊斯坦布尔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精通汉语的阿尤布·撒勒塔史(Eyup Saritas)博士,亲自来中国考察并用第一手原始资料研究中国回鹘族历史与社会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也极有学术价值,图莱•凯卡马克(Tulay Cakamak)博士以其精通古今汉语的优势,在古突厥文化史及汉语语言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为土耳其汉学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博士论文《唐诗的诗性写作与土耳其语言词典比较研究》可谓土耳其在汉语语言学方面的杰作。

总体来说,土耳其汉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土耳其汉学研究相比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西方国家而言尚显薄弱,这也和土耳其汉语学习基础薄弱不无关系;第二,土耳其汉学研究的成果很多还是借用西方如德、英、法等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因语言等问题未能直接使用中国第一手原始研究资料。同时,中国文学、哲学、历史等典籍还未有成规模的土耳其语翻译版本。有鉴于此,土耳其政府于1997年设立了规模宏大的“土耳其世界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项目等予以加强;第三,土耳其汉学研究资料较为欠缺,安卡拉大学图书馆有关汉学研究的藏书室是土耳其规模最大的,也不过万册左右,而且亟待更新。

三、土耳其孔子学院的未来展望

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汉城孔子学院(今称首尔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汉城(今称首尔)正式挂牌成立。截至2013年9月28日,国家汉办在全球117个国家成立了430多个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和650多个孔子学堂(Confucius Classroom),注册学员超过70万人。①见国家汉办网站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3-09/30/content_510384.htm根据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规划: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①《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第3页,见国家汉办网站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3-02/28/content_486129.htm,2013-2-28。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土耳其目前正式成立了3家孔子学院,一个孔子课堂。分别是成立于2007年、位于安卡拉的中东科技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8年、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区的海峡大学孔子学院和成立于2013年、位于伊斯坦布尔亚洲区的奥坎大学孔子学院;中东科技大学孔院下设佳蕾孔子课堂。

安卡拉是土耳其首都和政治中心,目前人口逾400万。中东技术大学是土耳其最好的公立工科类大学(简称METU),中东技术大学成立于1956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占地6万余亩(4,500公顷)的宏大校园。该校与中国厦门大学合作运营土耳其第一家孔子学院。该校孔院自2009年初正式招生,每年国家汉办派出5~6名教师,2012年底注册学员达到了3000余人;与其同时,该孔院每年举办各种文化推广活动20余场次。位于国际大都市伊斯坦布尔的海峡大学成立于1853年,海峡大学位于欧洲区,是土耳其最好的公立综合性大学。该校孔子学院是在国家汉办支持下,由中国上海大学和土耳其海峡大学共同组建,于2010年4月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自揭牌,截至2013年年底在学学员达到了近500人;每年举办各种文化推广活动近30余场次,接待中土访问团组超过30余团组。2012年由于业绩突出海峡大学孔子学院被授予“年度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另外,中东技术大学孔院和海峡孔院每年主要任务是开展汉语教学,并支持土耳其各大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提供中土学术等方面的交流平台,两所孔院已分别成为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地区较有影响的汉语学习中心、中华文化中心和中土学术交流平台。奥坎大学孔子学院于2013年6月正式揭牌,该大学是土耳其一所普通私立大学,中国合作院校是北京语言大学。奥坎孔院若能结合汉语翻译专业,有望成为中土翻译人才培养的基地。

四、结语

土耳其汉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特点是基础薄弱、前景可期。土耳其汉学研究目标较为明确统一,即梳理突厥先祖历史以及研究中国,由国父亲自倡导进行系统汉学研究,起点较高。然而现状是规模、成果等还未形成较大影响。土耳其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对土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将起到推动乃至引领作用;孔子学院的发展与汉语教学以及汉学研究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土耳其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及汉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就布局来说,目前首都安卡拉有孔子学院1家,伊斯坦布尔2家,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两座城市学习汉语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需要。据了解土耳其还有不少大学也有建立孔子学院的强烈愿望。笔者以为,未来两年间,还可在土耳其建立2~3家孔子学院,如位于开塞利的埃尔吉耶斯大学中文系,亦可考虑在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Izmir)设立1家孔子学院,伊兹密尔有人口近300万,是位于爱琴海边的国际旅游名城。另外,安卡拉大学汉学系和伊斯坦布尔大学中文系都有建设孔子学院的愿望;第二,与欧美、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汉语学习情况相比,土耳其汉语教学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学习汉语人数还比较少。但随着中土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学习汉语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2004年土耳其教育部门决定把汉语作为中小学第二外国语备选语种,使得土耳其中小学开设汉语有了“合法性”。孔子学院的发展势必也会推动土耳其汉学研究的发展;第三,土耳其汉语教师人才极为缺乏,可利用孔子学院总部2013年开始实施的《与外国高校合作设立汉语师范专业资助办法》、《“孔子学院核心教师岗位”实施计划》、《孔子新汉学计划》等政策,着重培养土耳其本土教师规模、支持相关学者进行汉学研究、把汉语教师留在教学岗位上。2013年中东技术大学孔院和海峡大学孔院就利用《孔子新汉学计划》的政策推荐土耳其2位在读的汉语专业相关博士生来中国研修;第四,在汉语学习教材方面,为了方便土耳其人学习汉语,国家汉办2011年推出了中土双语版《当代中文》、《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汉语乐园》等涵盖了大中小学以及幼儿教育等的系列教材 24种,这些教材基本满足了土耳其学习汉语各个层次的教材需要。汉办总部已经为海峡大学孔院、中东科技大学孔院和孔子课堂赠送配备了这些教材。除此之外,《长城汉语》作为培训汉语教材也有广泛应用;各大学中文专业系各有自己喜欢使用的汉语视听说教材。总体来说土耳其国内各类别汉语教材达近100种,特点是种类繁多、各不统一,尤其是中文专业类适合自身教学的中文教材还较缺乏。而且,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没有考虑土耳其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未来教材的编写应该有土耳其学者参与。汉学研究资料方面,也可由各家孔院主动联系国家汉办,由汉办捐赠一批汉学研究书籍给相关图书馆;第五,各家孔子学院应建立协同机制,以便取得最好效果。

猜你喜欢

汉学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伊斯坦布尔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增刊征稿启事
我也叫“土耳其”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医改后来居上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