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

2014-03-21郑飚

中国德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活动

郑飚

我们的德育工作总习惯省略过程强调结果,似乎这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其实恰恰相反,德育应是一种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会有所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所感悟;有了感悟才会内化,学生才会有收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尊重人格为特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和创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们倡导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模拟真实情境,引发学生道德行为

德育与一般性的知识传授、教学技巧不同,它是心灵的塑造、品格的培育、行为的养成。所以不能把德育封闭孤立起来,而应该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我们不能将我们的孩子与实际的生活环境隔离。

我校的德育工作也努力遵循着“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本着“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的原则,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我校还在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如交通安全教育,交通事故对未成年人来说,是容易忽视同时也是威胁最大的一类事故。如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对于交通安全最重要的不是你懂不懂得这些交通法规,而是你能不能自觉地按要求去执行。为使学生知行合一,学校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迁移到我们的校园内,我们将交通标识、交通法规搬到校内。在康乐小学的校内路面上、楼梯上出现了双黄线、单黄线、虚线;在楼道的拐角、丁字路口、十字路中出现了斑马线;校园“路面”上不时有身着交警正装的小交警在执勤。小交警将交通安全教育与学生在校日常活动联系在一起。制定了《康乐小学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条例》,劝阻处罚的内容主要有:逆行(主要指学生在上下楼梯、通道内的行进)、超速(在楼梯、通道内冲跑)、追尾(行进间推攘、打闹)、超载(背着同学行进或上下楼梯)等等。小交警开具“红单”及时表扬突出的同学,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后都给予表扬,并颁发由校长亲笔题写的“表扬卡”。另一方面小交警也会行使职权对在校内所发生的各种违纪行为的同学进行劝阻、警示情节严重的给予开罚单并进行相应的扣分。每位学生一学年12分,扣满12分则必需参加学校交警小队组织相关辅导、学习活动。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再获得12分积分。

场景化的校园为落实交通文明行为提供了保障。学生长久在这样的场景中浸染,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文明交通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了校外的社会文明交通行为中。因此,学生品德、习惯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二、营造仪式氛围,引导学生道德体验

当前我们的国家、社会正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对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紧迫。几年来,学校将仪式与典礼教育作为我们推动德育工作的燃料,恢复学校文化的凝聚力,使学校更加充满活力。学校把仪式教育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投进感情、融进其境,在仪式中强烈感受到特定精神文化和内心深处自我要求的召唤,让学生在主动的实践体验中获得特定的精神文化营养。仪式能够表达一种精神意念,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集合起来,使仪式的意义得到表现和强化。

如每周校园里神圣的一刻—升旗仪式。学校成立了护旗仪仗队,由学校的鼓乐队和护旗手组成。每次仪式开始,鼓乐响起,身着正装的仪仗队员们手擎着国旗、校旗,在护旗手的护送下,神情庄重,步伐整齐地走上升旗台。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少先队员们致以最神圣的队礼。此时全场国歌嘹亮、旗帜飘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而旗手和护旗手的成员是前一阶段各班的文明礼仪标兵,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和护旗手成员,是很多学生的愿望,他们规范的站、立、行乃至一举一动都对全体同学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每周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或社会知名人士的讲话,有班级与个人的才艺展示,有对优秀学生及班级的表彰并配以颁奖词的宣读,还有师生社会实践成果的展示等。这些不断更新的活动内容为庄严的升旗仪式与典礼赋予新的亮点,给师生以庄重、生动、愉悦的感受。

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是学校最隆重的两个仪式。如毕业典礼分为四个环节:回顾六年—感恩师长—展望未来—篝火晚会。回顾环节,孩子们重温陪伴六年成长的校歌,跟着儿时哼唱的儿歌回顾六年成长的剪影;感恩环节同学们对老师们、伙伴们娓娓道来心里的话、感谢的事;展望环节毕业生从老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毕业证书庄严宣誓,最后用歌声、舞姿告别母校、展望最好的未来。真正通过典礼活动让学生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让学生向往学校、留恋学校、热爱学校,难忘自己经历过的那一段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毕业典礼中,学校将舞台完全交给了毕业班的孩子们,各班孩子各显神通,突破自身极限,所有的孩子都站上了舞台。四个班的孩子,四个不同的性格的班级,呈现出一样团结的力量,一样纯真的期盼。节目中没有华丽的服装、道具,没有精湛的演技,有的是孩子们难以割舍的师生情、和朋友之间的友情。最后的篝火环节,在3名身着LED灯服饰的孩子的带领下,篝火推上广场中央的舞台,孩子们围着篝火跳起了兔子舞,带着对美好未来的生活的憧憬,带着老师们的祝福,带着家长们的期望,小学阶段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快乐的句号,让毕业典礼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记忆。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仪式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并表达了某一时代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等等。在精心设计的仪式的氛围中学生身临其境,使教育能够打动心灵。当然,仪式与典礼应该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让仪式、典礼不落入俗套,可以开拓思路。参与者不只限于全校师生,可以邀请家长、校友、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仪式、典礼的地点可以不在学校,可以走进社区、走上街头、走进大自然;形式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文艺表演、爱心捐助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道德体验的作用。

三、创建民主班级,引导学生道德规范

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班级,班级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黄金法则。

1. 在班级建设中影响学生

创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优资源。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积极向上的氛围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养成行为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班级可以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同时班级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在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班级建设中,学校也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班级品牌。在讨论基础上拟定各自的班名、班风、班训,设计班徽,创作班歌、班级铭言等。这些以文字或图画形式存在的品牌标志成为凝聚班级人心、提炼班级精神、展示班级风貌的目标所在,更时常提醒着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励着孩子为争创品牌而努力。

2. 在班级管理中锻炼学生

班级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生活有一部分活动是每天周而复始的进行。例如,学习活动、两操活动、课间活动、卫生清扫、红旗评比、班务、校务等常规活动,就在这些看似普通而平淡的活动中,塑造了学生不同的人生。因此把常规活动做实做出特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易于产生德育认识。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现在的学生有着浓厚的参与意识,渴望班主任能给他们参与管理的机会,学校要求班主任大胆放权,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及参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几年来,学校实行“岗位竞争制”“班级工作承包制”等,积极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有了主动权和发言权,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感就被激发起来,工作起来就有劲头,创造性才会大。

3. 以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塑造学生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将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的过程。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潜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求。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学校的计划,班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假日小队活动。在活动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安排,自己则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商讨,提出参考意见,不过分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得失。通过活动,学生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应该说,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了解、交往与人格完善并能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活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教师走近甚至走进学生心里,产生了互动发展的亲情。

四、组织实践体验,引导学生道德感悟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抓住学生中的焦点问题,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育途径。如果能注重“体验”和“感悟”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德育实践活动就可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训练、验证、实践道德规范,丰富自己的道德认知,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信念和行为。

如每年的春秋游活动,都是单一“看”“玩”“吃”的单调活动形式。去年学校确定了秋游主题:“远足”。希望通过组织孩子长距离的徒步活动,引导学生践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目的地设置在距离我校不远的仙岳山公园。为了配合引导学生体验吃苦耐劳,同时提倡健康饮食、节省开支,行前学校老师特别强调,要求同学们不带零食、饮料,不带精致奢侈的食物,提倡带自制的五谷杂粮食物和白开水,老师们的午饭也和孩子们一样是自带的温开水和白馒头。一样的秋游,却是别样的感受。

去年的“六一节”,学校也改变以往游园的传统活动模式,寓德育于体验,开展手拉手爱心义卖活动。我校学生电视台派出精英记者团,走访我校的“手拉手”结对学校世纪学校。世纪学校的简陋,小伙伴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给小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爱心义卖,帮一把我们的小伙伴吧!”回到学校的小记者们制作成宣传短片,在校园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向同学们出号召。节目播出后,影片中那教室的斑驳墙面和学生的灿烂笑脸形成的鲜明对比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在厦门这座现代化城市,竟然还有这样一群同学们,他们的学习条件如此艰苦,但他们仍然在坚持学习着。

倡议播出之后,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甚至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全都迅速地动员起来。六一义卖当天,跳蚤书市、爱心果汁铺、丝袜花制作、墨宝轩各种奇思妙想的义卖创意纷纷涌现出来。在这里孩子们亲手制作,体验动手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制作体验,而这制作的成果将成为今天的义卖主角,帮助“手拉手”的小伙伴们。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空洞的强制性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儿童,把童心童趣还给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如春苗小树般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才是所有教育所追寻的目标,这才是我们当前学校德育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

责任编辑/杨艳利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无课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