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vWF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4-03-20郑盛杰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阻塞性血浆

郑盛杰

(广东佛山市南海第九人民医院,528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vWF水平变化及意义

郑盛杰

(广东佛山市南海第九人民医院,528203)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度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方法 选择86例不同分级的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vWF水平差异。结果 各级AECOPD患者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AECOPD患者血浆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vWF水平增高提示AECOP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失调,对治疗及预后存在不利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失调的敏感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严重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vWF水平,探讨vWF变化对于COPD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86例。其中,男61例、女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严重度分级及急性加重期诊断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标准。AECOPD分期:Ⅰ、Ⅱ级AECOPD 21例,其中男l3例、女8例,平均年龄(74±10)岁;Ⅲ级AECOPD 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76±11)岁;Ⅳ级AECOPD 44例,其中男33例、女11例,平均年龄(77±9)岁。此外,选择健康体检人群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l2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10)岁。

排除标准为: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有导管介入或深静脉穿刺;15 d内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1.2 方法 被检者治疗前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2.7 mL,置于含枸橼酸钠抗凝液0.3 mL(1/10体积的枸橼酸钠)的抗凝试管中。离心,3 000 r/min,l0 min。收集上层血浆。采用vWF含量测定试剂盒(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Biocell 2010型全自动酶标仪。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具体操作流程参照试剂盒说明。

1.3 统计分析 采用用SAS 6.12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间血浆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vWF是一种血浆糖蛋白多聚体,由血管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在内质网巾合成,并储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WeibeI Palatle体和血小板的d颗粒中。血浆中vWF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1]。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其储存的vWF释放,导致血浆vWF水平的增高。因此血浆vWF的水平可作为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异常的vWF水平提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失调[2]。

本组资料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血浆vWF水平的增高,提示COPD患者即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失调,与文献报道一致[3]。随着COPD严重度分级的增加,血浆vWF水平有所增高。究其原因考虑与以下原因相关:①低氧血症。Ⅳ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存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失调。②肺动脉高压。COPD患者存在肺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最终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其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失调及肺部慢性炎症有密切的联系[4]。③气道慢性炎症。COPD的严重程度与管腔内炎症细胞反应的程度以及淋巴细胞(CD4+细胞、CD8+细胞、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5],COPD患者随严重度分级的加重,其肺部慢性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均有所加重。

表1 各组AECOPD患者血浆vWF水平

血管内皮细胞衬于血管内,一方面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起屏障作用,防止血小板和白细胞黏附及有害物质入侵管壁。另一方面具有分泌功能,合成及释放多种缩血管活性物质.共同调节血管壁的舒缩功能和平滑肌的增殖、迁移等。vWF主要有调节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作为凝血因子Ⅷ的载体,保护vWF免受蛋白水解的作用,发挥止血功能。但过量的vWF也有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高血浆浓度的vWF对AECOPD的治疗及COPD的进展均有不利的影响。然而,能否通过检测血浆vWF水平,发现高血浆浓度vWF患者并进行干预,改善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失调,降低血浆vWF水平,改善AECOPD患者的病情,有待进一步研究。

[1] Blann AD, Taberner DA. A reliable marker of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does it exist ?[J]. Br J Haematol, 2005, 90(2): 244-248.

[2] Chong AY, Blann AD, Lip GY. Assessment of endothelial injury and dysfunction: observations in relation to heart failure[J]. QJ Med, 2003, 96(4): 253-267.

[3] Peinado VI, Barbera JA, Ramirez J, 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pulmonary' arteries of patients with mild COPD[J]. Am J Physiol, 2008, 274(6): 908-913.

[4] Peinado VI, Pizarro S, Barberh JA. Pulmonary vascular involvement in COPD[J]. Chest, 2008, 134(4): 808-814.

[5] Hogg JC, Chu F, Utokaparch S, et al. The nature of smallairway obstru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04, 350(26): 2645-2653.

1672-7185(2014)14-002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4.016

2014-05-03)

R56

A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阻塞性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