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2014-03-18腊国庆王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师范生信息技术

腊国庆+王玥

摘 要: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各项教师职业能力,在全国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方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师范生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师范生在校期间应当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师范生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07-02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不断进步是离不开的,人类的科学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不断加强和推进本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育的必然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只有实现教育信息化才能应时代要求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1]。然而当一切硬件设施都完备后,如何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就取决于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是否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在其求学期间就应当掌握大量的信息技术技能,以便能够胜任未来的教师职业。

2004年12月15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其中对教学人员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要求。

作为培养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渠道是开设《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然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公共课开设已经很多年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完全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随意性也很强,有些院校甚至取消相关课程的开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培养的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够适应日后的教学工作。

1 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就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然而,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在其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却没有足够地重视,高校自身也存在重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培养师范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渠道:

1.1 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DOS系统、Windows系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等知识,师范类院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在毕业前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资格方能颁发毕业证书。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为了取得相关的证书采取集中短期培训、应付考试,一切以拿证为目的,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诸如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常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相关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杀毒软件的科学应用等能力都相当薄弱,更不用谈在教学领域合理应用多媒体及相关软件。

1.2 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在上世纪80年代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同时,我国绝大部分师范类院校为所有师范生开设了《电化教育》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的媒体进行日后的教学工作,这门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为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然而时至今日,《现代教育技术》相关教材版本繁多,但大多内容变化不多,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相对较少,并且比较笼统,学科的针对性很少,这就直接导致授课教师不能根据某个专业的学科特性,针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学科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训指导。

1.3 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入,其对教育界的影响一直备受教育技术领域关注,近些年来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很多师范院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课程内容涉及理论与实践部分,实践部分主要涉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实施一部分课堂实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了教学实习前的虚拟教学经历,但由于是选修课程,很多院校和学生自身对课程不太重视,实际的学习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

2 导致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的原因

在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因素,根据大量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致使我国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差,无法迅速适应教学岗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国家与师范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底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在2005年开始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及后期的一系列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然而对于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师范院校在其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致使相关的课程学习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2.2 现代化教学理念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人们已渐渐习惯于其教学方式,加之中小学生在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设备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排斥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以及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理解不够,导致应用效果不佳。因此,在培养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精髓显得尤为重要。

2.3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不合理,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很多师范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相关课程,但大部分课程内容没有完全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里的要求执行。此外,各个院校对相关课程的开课时间及学时安排随意性很大,而且大部分的学时安排较少,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期考核多数采用理论笔试形式,这对于学生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往往是无法判断的。

2.4 不同学科的师范生自我重视程度不一

师范类专业包括文、理各科学生,就学科而言,大部分理科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而文科生则相对较弱,导致这方面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理科专业在教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经常要求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就性别而言,大部分男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高于女生,导致这方面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男性的理性思维强于感性思维,而女性的感性强于理性思维,这一思维的习惯性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其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信息技术学习及应用能力方面其重视程度也会不同。

3 师范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

根据当前社会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中小学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笔者认为,师范生如要胜任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的教学任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技术能力。

3.1 数字信息的获取能力

当前互联网中拥有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如哈佛大学将其图书馆的收藏全部电子化并公布于网络,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可通过互联网进入其网站查阅他们的任何资料;还有近些年来各国优秀教育家的网络公开课;海量的教学案例、图片、音视频资料、教学软件等在互联网中随处可查。但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有效获取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则需要具备相关信息获取能力:

(1)熟练掌握各类搜索引擎进行教学资源搜集的能力。

(2)对海量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筛选的能力。

(3)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存储、管理、传递的能力。

3.2 各类媒体的应用能力

各类媒体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

(1)硬件层面: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投影机、幻灯机、数字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多媒体音响系统等,以及一些新型数字媒体。对于这些媒体师范生应当对各类媒体的做到操作熟练,并对性能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特点了然于胸,便于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媒体功能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结合。

(2)软件层面:最基本的需要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常用图片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及网页制作软件等。此外,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需的部分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对于这些软件使用的掌握主要是为了对搜集、整理的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并能够有效整合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主要是教学人员能够应用系统的方法把所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的一种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利用媒体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等,这都需要教学人员在授课之初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因为它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师范生掌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4 教育创新能力

相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学人员,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科研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教育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差。然而,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节奏越发明快的情形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跟不上信息化的脚步。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日益影响下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教学结构逐渐发生着变化,由此也形成了多种教学及学习形式,例如网络远程教学、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E-learning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创新能力,否则无法应对信息技术环境的改变对教育工作带来的各种冲击。因此,师范生更应该加强各方面信息技术能力的锻炼,还要勇于应用信息技术大胆创新,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

4 结语

总之,作为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师范院校必须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对策和措施,大力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努力做到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胜任未来在信息技术环境日益变化下的教育工作岗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参考文献:

[1]腊国庆.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3,(12).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师范生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