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试验

2014-03-14曹振杰戴继春高玉升

黑龙江水产 2014年5期
关键词:养蟹田埂稻田

曹振杰 戴继春 董 俊 李 娴 高玉升 董 文

(1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2 鱼台县水产局 山东 鱼台 272300)

山东地区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试验

曹振杰1戴继春2董 俊1李 娴1高玉升2董 文1

(1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2 鱼台县水产局 山东 鱼台 272300)

在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稻田10hm2养殖中华绒螯蟹,放养扣蟹为350只/667m2,经122天饲养,个体均重121.3g/只,平均产量32.3kg/667m2,回捕率为76.1%,新增纯利961元/667m2。水稻产量550kg/667m2。

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

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稻田面积10hm2,2014年3月中旬从上海崇明购进纯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经两个多月的暂养,2014年5月20日稻苗栽插完成后放入稻田,放养扣蟹为350只/667m2,个体均重62g/只。为解决了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规格小、质量差的问题,试验小组使用适合中华绒螯蟹稻田养殖生长需求的配合饲料,为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经过4个月的养殖,长势良好,高营养水平的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能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显著增加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和条件

2014年5月20日~9月20日,试验于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进行。养蟹稻田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土壤保水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试验面积为10hm2。加固加高田埂,田埂加高至0.5~0.7m,顶宽0.5~0.6米,底宽0.8~1.0m。夯实田埂以防中华绒螯蟹逃逸及水大溃堤,田埂处设置进排水口,用密铁丝网封好。设置蟹沟,在距田埂内侧1m处挖环沟,沟宽0.8m,深0.5m,同时根据稻田面积开挖井字型蟹沟,蟹沟环沟相通,有助于中华绒螯蟹活动、摄食和稻田施肥。田间工程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加以修整。稻田插秧后设置防逃墙,选用钙塑板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围栏高0.6m,向内倾斜10°~15°。另外,稻田周围设置防鼠网、灭鼠器材和驱鸟设备等防止老鼠、鸟类捕食幼蟹。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环沟两侧加密以弥补工程占地的栽培方式。稻田施肥采用测土施肥方法,一次性施足底肥。

1.2 扣蟹放养

蟹种应挑选体质健壮、附肢齐全、规格整齐的幼蟹,平均规格为62g/只。蟹种放养前进行消毒,用浓度3~5%的盐水浸洗10~15min。选取暂养池中脱一次壳的扣蟹,每667m2放养幼蟹350只,雌雄比例相同。

1.3 试验饲料

1.3.1 饲料配制

中华绒螯蟹的摄食方式为抱食,利用两只大鳌将饲料送入咀嚼器中磨碎,然后才进嘴里,所以中华绒螯蟹饲料在水中溶散时间必须在2h以上。加工过程中增加含淀粉多的原料用量,并按规定量添加非营养性的专用粘合剂,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提高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经过后熟化的颗粒饲料可提高耐水性。试验饲料原料由进口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麸皮、面粉、玉米、豆油、磷脂粉等组成,原料粉碎细度过80目筛。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营养成分

中华绒螯蟹各生长阶段配合饲料中维生素用量:VA11000IU,VC脂450mg/kg,VD 3600IU,肌醇 130mg/kg,VE30mg/kg,VB18.0mg/kg,VB220.9mg/kg,VB615mg/kg,VB12 0.1mg/kg,VK34mg/kg,烟酸45mg/kg,泛酸35mg/kg,叶酸2.0mg/kg。

1.3.2 投喂管理

饲料投喂按照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按照规格调整饲料的组成和数量,日投饵量为体质量的2%~4%,并根据温度、水质和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日投喂分早、晚两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2/3。依中华绒螯蟹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控制投喂量,以投喂后4小时吃完为宜。每50m2固定一个投饵点,均匀投饵,使中华绒螯蟹取食方便生长均衡。天然饵料以自然采食为主,并使用灯光诱捕空中飞虫的方法增加活体饵料。

1.4 病害防治

稻田进水口一般会有一些淤泥,是各种病菌滋生的温床,是中华绒螯蟹疾病的主要源头,在冬春季节先清除稻田过多的淤泥,然后犁耙曝晒稻田。在放养前半个月用50kg/667m2生石灰全田泼洒消毒,注入新鲜水方可养蟹,放养后的每15d在环沟内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2kg/667m2,使稻田间水的pH值保持在6.5~8之间。根据养殖蟹常发生的纤毛虫病,细菌性病,抖抖病等不同病害而对症下药防治。

2 试验结果

2014年9月20日进行现场测产,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3号稻田面积为10hm2,随机测量中华绒螯蟹50只,平均体重121.3g/只,平均产量32.3kg/667m2。蟹体清洁,肉质紧实肥厚。回捕率为76.1%。水稻平均亩产量为550kg。

3 讨论

3.1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要适中,山东地区稻田养蟹的密度一般控制在300~500只/667m2为宜。放养密度过小,管理成本提高,产值低。放养密度过大,则蟹苗活动的空间受限,由于争食引起相互残害,摄食不均,个体生长速度减缓,致使商品蟹个体规格小而价格低廉。

3.2 稻田养蟹病害防治宜早,由于稻田养蟹不宜用药全田消毒,尤其在水稻生长盛期,防病治虫可采用有机生物类药物进行预防蟹病虫害。因此,在定期药饵防治的同时,巡田必须详细观察蟹体活动状态及检查病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水稻处于孕穗拨节前期,用生石灰水沿稻垅空隙进行拨洒,预防在先,防重于治。

3.3 高效环保饲料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高营养水平的配合粒饲料能充分弥补稻田中天然饵料的不足,促进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规格。

3.4 高营养水平饲料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结果表明,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较单一稻作模式效益增加明显。中华绒螯蟹按市场价70元/kg计算,新增毛利润为2261元/667m2,扣除养殖成本1300元/667m2,新增纯利961元/667m2,说明配合饲料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利润有显著的影响,但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最适宜的营养需求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养蟹田埂稻田
养蟹三部曲
陈鸿波
田埂的底色
稻田摸鱼记
田埂上的稻草人
稻田里的写真
田埂上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