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酶法制备

2014-03-14张连富

中国粮油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聚糖水溶性膳食

李 晶 张连富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122)

膳食纤维(DF)是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总称。按溶解性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1]。SDF因其具有较好的生理功能和理化性质,较IDF口感更好,应用范围更广,已作为制造低热量、低胆固醇、低钠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2-3]。玉米是我国主要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玉米皮,绝大多数做饲料或废弃物,未充分利用其价值。玉米皮富含DF,其中天然SDF质量分数可达4%~8%[4],利用玉米皮制备SDF不仅可以加快玉米副产物的深加工,而且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玉米皮表面覆盖着蛋白、淀粉等杂质,简单将其粉碎作为食品添加剂并不能发挥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因此首先要去除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和淀粉[5-6]。传统工艺多采用酸碱交替水解法[7-9],但酸碱无选择地将溶液中的碳链水解成单糖,造成生理活性成分损失严重,且产品风味和色泽较差,得率和质量不易控制。目前,现有工艺多采用酶解法,其反应条件温和,水解专一性强,同时产品品质好,安全性高,但现有的酶解法常为单一酶酶解[10-11],或多种酶同时添加混合酶解[12],或多种酶酶解后悬浊液多次分离或不分离[6,13-14]的方法,通常存在产品得率低,或酶解条件难以选择,或工艺不合理、酶解不彻底等缺点。本试验采用分步加酶、分段控制、一次性分离的方法去除蛋白质和淀粉,与之前方法相比,它分两步加酶,但只需一次性分离,而且调整酶解顺序利于工业上的控制,在上述基础上得到膳食纤维粗品,然后用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同时限制性酶解,缩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子长度,最终转化得到水溶性膳食纤维,它具有黏度低、水溶性好等优良品质,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功能性食品中。

本研究以玉米加工副产物玉米皮为原料,旨在探究制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纯度和得率,制取高品质水溶性膳食纤维产品。试验设计简化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减少了水的使用量及能源消耗,降低了成本,适宜工业化生产,竞争优势明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玉米种皮:山东西王集团;中性蛋白酶(2×105U/g)、中温α-淀粉酶(2×105U/g)、糖化酶(1×105U/g):天津诺奥科技有限公司;复合纤维素酶Celluclast1.5 L(6 000 U/mL)、木聚糖酶(5 000 U/g):诺维信公司;氢氧化钠、盐酸、无水乙醇等(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SXJQ-1型数显直流无极调速搅拌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控温水浴锅:江苏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DELTA320 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600克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林大机械有限公司;EBA20离心机:德国Hettich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ZK-072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RV06-ML.I-B型旋转蒸发仪:德国IKA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玉米种皮基本成分的分析

水分含量测定:GB/T 5009.3—2003直接干燥法;粗蛋白含量测定:GB/T 5009.5—2003凯式定氮法;淀粉含量测定:GB/T 5009.9—2008酶水解法;粗脂肪含量测定:GB/T 5512—2008索氏提取法;总膳食纤维含量测定:AACC32-07;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测定:AACC32-06[15];灰分含量测定:GB/T 2009.4—2003重量法。

1.3.2 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

1.3.3 玉米种皮的去蛋白、去淀粉处理

准确称取10 g玉米皮,按1∶15的料液比加水,调节pH 7.5,加入0.6%的中性蛋白酶,在42℃条件下水浴搅拌3.5 h(120 r/min),以最大限度去除蛋白质。再调节pH 5.5,加入总量为0.3%的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1∶1),在55℃条件下水浴搅拌1 h(120 r/min),此时蛋白质和淀粉去除彻底。反应完毕,100℃水浴灭酶10 min,离心收集沉淀物,烘干粉碎。按此方法可制得玉米皮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取样测定残余蛋白质量和残余淀粉量。

1.3.4 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改性制备SDF

选用复合纤维素酶(最适pH 4.5~6.5,最适作用温度50~60℃)和木聚糖酶(最适pH 4~6,最适作用温度40~65℃)[16],这2种酶的作用条件有相交区间,故酶解时考虑采用同一条件同时添加进行改性制备。将脱蛋白、脱淀粉后的玉米皮 IDF按1∶15的料液比加水,调节温度和pH,加入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水浴搅拌(120 r/min)酶解特定时间,反应完毕100℃水浴灭酶10 min。

1.3.4.1 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解条件的确定

酶解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通过DNS比色法测定上清液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以SDF得率为指标,分别对影响酶解反应的酶添加量、温度、pH及酶解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

1)酶添加量对SDF得率的影响

将去蛋白、去淀粉后离心所得的玉米皮渣按一定的料液比加水,调节pH至5.0,分别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1∶1)总量 0.2%、0.4%、0.6%、0.8%、1.0%,在温度50℃下酶解6 h。酶解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

2)酶解温度对SDF得率的影响

将去蛋白、去淀粉后离心所得的玉米皮渣按一定的料液比加水,调节pH至5.0,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1∶1)总量 0.6%,分别在温度 45、50、55、60、65℃下酶解6 h。酶解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

3)酶解pH对SDF得率的影响

将去蛋白、去淀粉后离心所得的玉米皮渣按一定的料液比加水,分别调节 pH至4.0、4.5、5.0、5.5、6.0,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1∶1)总量0.6%,在温度50℃下酶解6 h。酶解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

4)酶解时间对SDF得率的影响

将去蛋白、去淀粉后离心所得的玉米皮渣按一定的料液比加水,调节PH至5.0,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1∶1)总量0.6%,在温度50℃下,分别酶解 4、6、8、10、12 h。酶解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

1.3.4.2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计算[17]

SDF得率=总糖得率-还原糖得率

1.3.5 玉米皮SDF的性质研究

1.3.5.1 黏度的测定

采用NDJ-1旋转型黏度计,选择1号转子,在转速60 r/min条件下测定浓度为10%的玉米皮SDF样品的表观黏度。

1.3.5.2 透明度测定

在720 nm波长下,测定浓度为5%的玉米皮SDF溶液的透光率,以蒸馏水作为空白[6]。

1.3.5.3 溶解度测定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玉米皮SDF样品溶解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20℃的中性条件下静置30 min,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 20 min,将上清液倒入已恒重的铝盒中,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重得溶解度。

溶解度=上清液干燥后的固形物含量/所取蒸馏水体积

1.3.5.4 持水力测定

准确称取1.00 g玉米皮SDF于50 mL已知重量的离心管中,加入25 mL去离子水,室温下搅拌30 min,在4 000 r/min条件下离心 20 min,轻轻倾去上清液,倒置离心管5 min,用滤纸吸干离心管内残存水,最后称量。

持水力=(样品湿重-样品干重)/样品干重

1.3.5.5 膨胀力测定

根据床体积法[18]测定膨胀力,将样品粉碎并过筛(60目),准确称取1.00 g玉米皮SDF,置于10 mL刻度的玻璃试管中,用移液管准确吸取5.00 mL蒸馏水加入试管中。震荡均匀后于室温下放置24 h,读取试管中液体的总体积(mL),经下式计算可得膳食纤维的膨胀力。

膨胀力(mL/g)=[膨胀后体积(mL)-干品体积(mL)]/样品干重(g)1.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2007、SPSS18.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在P<0.05检验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种皮基本成分分析

测得粉碎后的玉米种皮基本成分含量见表1。

表1 玉米种皮中基本成分及含量

由表1可知,相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低得多,综合考虑成本和处理效果,选择用石油醚进行脱脂。据报道[5],玉米皮中蛋白质以特殊的立体结构组成蛋白质网,这种蛋白质网包裹着淀粉颗粒,因此先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蛋白,使玉米皮暴露出淀粉分子,再同时添加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1∶1)去除淀粉。总膳食纤维中大部分都是不溶性膳食纤维,所以采用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改性,将不溶性膳食纤维转化为水溶性膳食纤维。

2.2 玉米种皮的去蛋白、去淀粉处理结果

玉米皮表面蛋白和淀粉杂质的去除结果直接影响到SDF产品的纯度和得率。经测定,按上述方法杂质去除较充分,蛋白质质量分数由反应前的9.21%下降至0.76%,淀粉质量分数由反应前的12.34%下降至0.58%,由此可看出,本方法去蛋白质和淀粉效果显著。与之前研究相比,去蛋白、去淀粉处理后悬浮液统一进行一次离心分离,既简化了工艺步骤,减少了水的使用量,又使得工艺设计更加合理化。而且,中性蛋白酶最适温度选定42℃,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混合酶解最适温度选定55℃,先去蛋白再直接升温去淀粉,工业上控制方便,减少了能源消耗。

2.3 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解最佳条件优化结果与分析

2.3.1 酶解单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

2.3.1.1 酶添加量对SDF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总糖和还原糖得率随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SDF得率先增加后减少。当酶添加量小于0.8%时,SDF得率逐渐增加,原因是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可以使玉米皮中的非水溶纤维发生降解,分子间氢键断裂,分子链被切断,不溶性纤维的结晶结构遭到破坏,分子聚合度降低,溶解性增加,所以总糖、还原糖和SDF得率增加。当酶添加量大于0.8%时,SDF得率开始降低,原因是随着酶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水解的进行,作用于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外切酶和糖苷酶[16]的底物浓度提高,水解中间产物SDF降解为小分子糖类,导致SDF的生成速率小于降解速率,所以总糖和还原糖得率增加,SDF得率下降,由此确定最佳酶添加量为0.8%左右。

图2 酶添加量对SDF得率的影响

2.3.1.2 酶解温度对SDF得率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酶解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总糖、还原糖和SDF的得率随着酶解温度的升高均先升高后降低。当温度小于55℃时,3种糖的得率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当温度大于55℃时,酶的活性随之降低,反应速度减慢,3种糖的得率开始下降,SDF得率在55℃时最大,由此确定最佳酶解温度为55℃左右。

图3 酶解温度对SDF得率的影响

2.3.1.3 酶解pH对SDF得率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总糖、还原糖和SDF的得率随着酶解pH的升高均先升高后降低。当pH小于5.5时,3种糖的得率随pH的升高增加,当pH大于5.5时,酶的活性随之降低,反应速度减慢,3种糖的得率开始下降,SDF得率在pH为5.5时出现明显峰值,由此确定最佳酶解pH为5.5左右。

图4 酶解pH对SDF得率的影响

2.3.1.4 酶解时间对SDF得率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总糖得率随酶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10 h时增速趋平,还原糖得率持续增加,SDF得率先增加后减少。当时间小于8 h时,SDF得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当时间大于8 h时,SDF得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总糖得率增长到一定阶段趋平,主要是受到玉米皮中的不可酶解物质含量的限制。还原糖得率持续增加,SDF得率先增加后降低,原因可能是,反应初期水解酶主要作用于大量的不溶性纤维,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中间产物SDF的浓度逐渐增大,SDF同时被降解成小分子糖类,当达到一定程度,不溶性纤维的浓度降低,更多的酶作用于SDF,SDF的降解速率最终大于生成速率。综合考虑能耗等因素,确定最佳酶解时间为8 h左右。

图5 酶解时间对SDF得率的影响

2.3.2 酶解工艺的优化

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SDF得率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见表2。按照L9(34)设计,以SDF得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3 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

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A>B>C,即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其中,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对结果影响显著,最佳反应组合为A2B3C2D2,即酶解工艺确定为:酶添加量0.8%,酶解温度58℃,酶解pH 5.5,酶解时间8 h。按此最佳组合方案A2B3C2D2作验证试验,经3次重复试验,测得平均SDF得率为13.82%,与正交试验结果相符,由此表明此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酶解工艺符合实际。

表4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2.4 玉米皮SDF的理化性质

按本工艺制得的玉米皮SDF是一种有淡淡香味的微黄色粉末,产品的主要性质见表5。

表5 玉米皮SDF的理化性质

由表5可看出,玉米皮SDF的黏度较低,其仅为4.52 mPa·s,且产品的溶解性、持水性、膨胀性均比较好。分析原因是,在酶解中膳食纤维被降解,纤维结构被破坏,变得疏松,而且生成了聚合度低、具有一定持水性的多糖产物,使得溶解性和持水力等性质均明显得到改善。

3 结论

采用分步加酶、分段控制、一次性分离的方法去除蛋白质和淀粉杂质比较充分,蛋白质质量分数由反应前的9.21%下降至0.76%,淀粉质量分数由反应前的12.34%下降至0.58%。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工艺,确定复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混合改性制备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8%、酶解温度58℃、酶解pH 5.5、酶解时间8 h,SDF得率高达13.82%。

依此优化工艺制得的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产品是一种黏度低,溶解性、持水性、膨胀性很好的微黄色粉末,纯度高,安全性好。本试验设计简化了工艺步骤,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设备投资少,产品品质好、得率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1]郑建仙.功能性膳食纤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

[2]Shao Y,Zhang C,Guo Y,et al.Extraction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and hemicellulose from Cornus officinalis residue and preparation of fiber drinking water[J].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11,5(3):375-381

[3]Theuwissen E,Mensink R P.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PHysiology&Behavior,2008,94(2):285-292

[4]祝美云,张庭静,魏书信,等.超声萃取玉米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1):87-90

[5]王战勇,苏婷婷,胡珍珠.双酶法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1):37-39

[6]Dong-Ho Woo.Preparation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by using corn hull[J].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01,10(2):144-148

[7]朱海兰.碱法改性玉米种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6):25-28

[8]郝瑞娟,吴眩王,周锋,等.碱解醇沉法提取玉米种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1(33):44-47

[9]刘振春,蔡苗,张岚.玉米膳食纤维的分离提取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11):383-387

[10]金毓峑,李兆辉,李坚.酶法制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30(1):45-48

[11]石长波,马永强,韩春然,等.木聚糖酶法制备水溶性玉米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4):121-125

[12]林旭辉,毛潞河,李楠,等.复合酶法提取玉米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6,31(11):242-244

[13]河南工业大学.玉米种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国,101946891[A].2011-01-19

[14]侯传伟,魏书信,王安建.双酶改性制备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22):119-122

[15]AACC32-07.Approved Method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10thed)[M].St Paul,MN:The Association,2000

[16]刘欣.食品酶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6-45

[17]钟艳萍,钟振声,黄金莲,等.酶解制备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

[18]Femenia A,Lefebvre C,Thebaudin Y.Phys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model foods supplemented with cauliflower fiber[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7,62(4):635-639.

猜你喜欢

聚糖水溶性膳食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一种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及产物性质研究
木聚糖酶在烘焙中的应用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BALB/3T3细胞增殖以及对COLⅠ和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