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葱绿配桃红”看张爱玲小说中人性的素朴与放恣

2014-03-14黄双燕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圆员004

名作欣赏 2014年26期
关键词:参差桃红张爱玲

⊙黄双燕 方 珍[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圆员004]

“葱绿配桃红”看张爱玲小说中人性的素朴与放恣

⊙黄双燕 方 珍[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圆员004]

“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对照是一种立体而非平面的、深层而非表面的、交叉而非单线的创作手法。张爱玲笔下人物命运的交织、爱情的纠葛都不是简单随意摆置的,而是巧妙地暗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文立于参差对照的视角,解读作品中命运、爱情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素朴与放恣。

张爱玲 “葱绿配桃红” 人性 素朴 放恣

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对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创作挖掘的热情从未间断,在研究张爱玲的学术体系中,对其作品中“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对照手法及“人性”的揭露上均有发现与建树,但对两者的相关性并未做系统的论述。

对张爱玲来说,普通人的生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最适宜运用参差对照手法。其手法区别于善与恶、灵与肉这般古典的冲突写法。它像葱绿配桃红,即既有对立,又不是截然对立;有重合,又是有变化的重合,张爱玲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较近事实”。因此,透过张爱玲“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对照法,可以解读普通人的命运、爱情层面显现的人性的素朴与放恣。

一、命运: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长于书写个体体验,她关注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畸形文明中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描写与女性命运发生直接关系的男性世界,她对笔下的男性有着特殊的人性刻画。

(一)放恣而迷乱的“情感格斗”

“佟振保是一个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叉纠葛于东西方文明和两种价值观的‘两栖人’——既深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又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的自由,其双重人格在社会规范的‘好人’与人性之本的‘真人’间此消彼长地相互格斗。”佟振保出生卑微,靠自己的努力留学西方,学习纺织工程,成为上海一家外企的工程师。在他留学回国后的生活中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红玫瑰”和“白玫瑰”。

作品主要写他对“红玫瑰”王娇蕊的欲望。一方面,他对王娇蕊有无法抗拒的身体欲望,另一方面,总存在着传统的婚姻观。所以他一直戒备王娇蕊,控制自己的情欲。但在王娇蕊的主动进攻下,他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于是双方展开文雅、高级的调情。当王娇蕊与他产生爱情要与前夫离婚时他才悬崖勒马。

佟振保对欲望的需求与爱情的玩味从来不加理性与计划。当他抛弃“红玫瑰”而寻找“白玫瑰”时,作为圣洁爱情象征的妻子“白玫瑰”只是梦中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矛盾溢于言表却隐忍不发。

张爱玲将佟振保为代表的所谓成功的现代都市男人的命运与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人搅和一起,让男主人公在人性情欲的放恣与受压下为所欲为而又苟延残喘。作者在步步揭开佟振保贪婪又怯懦的情欲前,先抛出他在国外对女人的克制与被刺激的隐忍。此番参差对照强化了男主人公虽经历过放恣的西方文明的熏陶,却在回国后重萎缩于选择的迷茫与传统婚姻观的窠臼。

(二)鲜艳而凄怆的“金色标本”

《金锁记》里曹七巧的悲剧命运是通过一系列矛盾展开的。出身低微的七巧被置身于旧时封建大家族便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再通过她与妯娌、三爷季泽以及儿女环环相扣的矛盾展开故事。张爱玲对曹七巧这一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再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丑陋、复杂的人性,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极具独特性的。

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女子。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七巧表面泼辣强悍,但她在寂寞时也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骂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三爷季泽。在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她分到家产,带着儿女搬出姜家,终于得以脱离被作者喻为“金锁”的封建家族的桎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地揭穿了他的骗财把戏,把生命中唯一的爱情葬送了,于是吸烟成瘾,不能自拔。儿女长大要成婚,她不断地和他们斗争,这几近变态的心理葬送了儿女的婚姻。

曹七巧人性的扭曲是通过她个人情欲得不到满足,继而转向对金钱的控制欲望,后又把自己一生的不幸、怨恨宣泄到对儿女婚姻的操控上来体现。张爱玲自称曹七巧是她塑造的“最彻底的人物”,在于她把女主人公的性格悲剧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和歇斯底里的人性放恣表达出来。不难发现张爱玲笔下封建时代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与格格不入的旧家族生活环境的冲突。在冲突及多线条的情节交织中作者展现出人物最真实的人性与其命运的凄凉。

二、爱情:苍凉意蕴下的情殇爱逝

《倾城之恋》《色戒》等中的爱情都是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典型。时代战乱、为国除害、挣脱封建桎梏是张爱玲为他们设置的舞台,爱情在上面舞着,给人物和我们透露着莫名的苍凉与危机感。

(一)破碎与萌生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出生在封建旧社会,与众不同的是,她经历过两次婚姻。之前的流苏只能按照老母的安排循规蹈矩,成为封建旧社会婚姻的牺牲品。为抗拒命运她离婚了,可是她一个人无法抵挡传统旧家族的戕害,她只能做“赌徒”,拿青春和美貌给自己的婚姻下了赌。直到遇上范柳原,她比之前都要谨慎。因为她知道范柳原要的是爱情而非婚姻,相反自己要的是后者。“流苏的手没有沾过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这把白流苏的“赌徒”性格表露得极透彻。她要将自己的青春全盘压上,可见其人性的放恣与变化。而范柳原只接受有爱情的婚姻,他无法娶一个对他没有爱的女人。柳原道:“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

1941年,炮声响了。香港沦陷了,这消息撞击着流苏。她认识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一切全不可靠了。“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也成全了他。”

作者将范柳原与白流苏之间爱情的纠葛与人性的隐与现放在战乱下,分别从男女主人公双方的立场来诠释自己对爱情的诉求,使得人性在彼此的窥探中,在环境的一再变化中展开露骨的较量。在爱情面前本没有谁输谁赢、谁对谁错,尤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战乱背景下,张爱玲并不着重死去活来或是无病呻吟的爱情,她只让双方对爱情、婚姻的固执己见,与多层次的缘由、多角度的思虑统统进行或明或暗的对照,使得人性的复杂与盘错愈被显露。

(二)清醒与执着

《色·戒》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上海,女学生王佳芝为获取情报而接近汉奸易先生,却和易先生陷入了情网。王佳芝对情爱的幻想、对性的迷恋让她误入自设的圈套里没能出来。就在刺杀易先生即将得手之际,情节戏剧性地发生逆转,王佳芝在老易为她买钻戒时改变了初衷放了他,却殃及了自己与组织里的其他成员。

《色·戒》里的王佳芝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小我,却对情爱模糊的女子。她自十二三岁起就不乏追求者,从十五六岁起她就只顾忙着抵挡各方面来的攻势,这样的女孩子不太容易坠入爱河,抵抗力太强了。直到为了设计陷害目标而接近易先生一段时间以后。她觉得有点爱上了老易?她并不确定自己的感情……到最后的生死一瞬,她觉得这个人是真爱她的。她想到这个人在自己精心周旋的计划里,瞬间要丧命于枪口之下,便在心里升起不可名状的挣扎,以致在最紧要的关口做了自己最真实、不加理性思考的决定。

故事的结尾,平静的叙事、戏谑的笔调丝毫掩盖不住作者刻意安排的参差对照:一出精心策划的生死戏局落幕,而始终上演着的无聊牌局丝毫未显懈怠。在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又能把握得了什么?尤其是女人。而当情爱这致命的“毒药”开始在女人身上发作时,她们的义无反顾、舍命放恣让人诧异、叹服。没有轰轰烈烈、斩钉截铁的冲突,不过是苍凉的故事,作者把这样的人性探索延伸到故事之外。

作者笔下人物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战争的混乱、封建家族的没落、中西文化的冲突……而张爱玲关注的始终是人性,她把人物放置各种矛盾的冲突中,让其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展现人性中美与丑的绞杀,辛酸而不无美感地反映着生命的本来面目。正是这种较近真实的写法伴随着对立、映衬与和谐,张爱玲笔下人物的素朴与放恣才显得格外真实。将张爱玲小说中典型的参差对照伸展到“人性”这一深层角度来审视、解读作品中所塑人物的命运、爱情,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对照来体现“人性的素朴与放恣”的魅力与特别之处。

[1] 徐鑫.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吉林大学,2006.

[2] 高源.张爱玲现象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金宏达.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4]金宏达.张爱玲文集(第一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5] 张爱玲.色·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6]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7] 张爱玲.金锁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8] 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9] 张爱玲,傅光明.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10] 庄超颖编.苍凉与华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作 者:黄双燕、方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学生。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参差桃红张爱玲
赞蒲公英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黄昏纳凉
吟梨花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参差是一种乐器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