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的工程教育项目驱动研究

2014-03-13刘黎明王祖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企驱动实验室

刘黎明 王祖麟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基于校企协同的工程教育项目驱动研究

刘黎明 王祖麟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项目驱动对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没有企业参与的项目驱动难逃纸上谈兵之窘。因此,需要在校企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做好驱动项目体系的设计,搭建科学的项目驱动平台,构筑有力的项目驱动组织保障。

校企协同;工程教育;项目驱动;对称性共赢

“项目驱动”是对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工程教学模式的革命。这一模式在世界上以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几十所大学操作实施,迄今已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产业界高度评价[1]。

一、项目驱动体系设计

(一)项目先后体系1.课程项目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安排,为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与掌握,由课任老师或备课组,按照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逻辑,设置若干个项目任务,充分利用构建的“学做合一”的教学平台,由学生个人或团队合作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关键知识教师讲授、重点内容教师点评、精讲多练、学练结合的“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和“e-Learning”、网络资源教育手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化学习,深化学习的巩固效果,形成项目任务学习行为习惯,跳出肤浅的纸上谈兵的“应试式”、“考后忘”的学习怪圈。

2.年级项目

以专业知识模块与项目驱动的能力培养规划紧密结合,通过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的、贯穿大学四年学习过程的四个阶梯,每个阶梯安排一个本年级综合项目,来实现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的与时俱进。比如,一年级时选择“IEEE国际迷宫电脑鼠”为项目,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模块,打下扎实的科学与软件基础;二年级以现代ARM与SOC技术为纽带,选择“电脑鼠硬件与智能仪器”为项目,融合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打下扎实的硬件基础;三年级以“Robocup足球机器人”为项目,融合现代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形成工程设计能力。

3.毕业项目

为了使毕业生最终能融会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进入大四时,仿照企业的研究平台,让学生在接受以企业工程项目研究为内容的系统性训练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毕业项目,作为促进学生系统、实战性学习的驱动手段,同时突破传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考核学生毕业水平的方法,提升毕业考核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也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情况,以其中的子项目作为其毕业项目。

(二)项目类别体系

1.验证性项目

针对一些知识或技能重点、关键点,做一些验证性学习,反应在工程教育中,就是要求安排适量的实验教学。为了有效、系统驱动学生学习,由实验教学老师和实验中心一起设计了系列验证性项目。

2.实践性项目

由教研室、合作企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联合设计好实践性项目。同时,实践性项目的实施也能让学生在实践性项目中解决企业对学校的部分人力资源诉求,深化对称性共赢的校企合作。

3.研发性项目

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提出要“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依托企业在学校设立的研发室或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经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相关的研发性项目。目前,江西某高校设立了广州周立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若干个实践教育中心,其中广州周立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在公司设立了大学事业部,专门负责与合作高校的研发性项目的管理。

(三)项目专兼体系

1.单课程项目

每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课程教学来实现,而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按照课程知识逻辑设计出只与某门课程紧密相关的小项目。目的主要促进某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把握。

2.课程群项目

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整理,建立一体化、模块化课程体系[3]。相应地,为了提高学习灵活性与实践能力,还根据课程群学习要求,设计了相应的课程群驱动项目。

3.综合性项目

除了单课程性项目和课程群项目外,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与综合性,教学改革中设计了一些综合性驱动项目。上文的毕业项目、年级项目和研发项目都属于综合性项目。

(四)项目选择体系

1.必选项目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全面提高工程能力,必须设置全体培养对象均达标的目标要求,而必选项目就是培养的基础,也是检验的必要手段。在课程项目、年级项目和毕业项目中,均有大部分必选项目。

2.自选项目

在项目设计时,学生在预见能达到培养要求的评估前提下,允许其自选项目主题、方向与内容,促进有特色学生的培养。在本文上述的各类项目中,在任课老师、教研室、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相应人员的同意下,学生可以选择自选项目。

二、项目驱动平台搭建

1.验证性实验室或工作室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一般高校都会建设相应的实验室,由学生在实验大纲和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量的实验学时。这类实验室目的是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或技能学习在实验中能够重现,是对书本所学的结论性知识和技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一种验证,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目前,大量实验室承担了这种功能。由于这类实验室建设,投入相对有保障,实验内容与现时市场或社会需求联系相对松散,大部分这些实验室由高校自身筹资建设。这类实验室也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不可或缺的实验基础,是提高学生实践认识的基本场所。

2.实践性实验室或工作室

要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受学习律的影响,没有一定的实践运用操作,光有验证性实验室或工作室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江西某高校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在周立功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惠州市兴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程教育实践中心[4],使企业成为学生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实验室或工作室,是工程教育的前基地。有的学院还通过预就业等形式,让学生在类似实验性实验室的企业中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得到了较好的实践锻炼。

3.研发性实验室或工作室

建设好研发性实验室或工作室成为校企深入合作的共同诉求和重要基础[5]。美国硅谷的“神话”[6]无可争议地说明了校企共同研发的巨大价值。为了满足共同研发的需要,江西理工大学在企业的合力下,把学校实验室打造成研发的“后花园”,在这个平台上,凝聚学生、老师、工程师的智慧,整合校企先进设备等软、硬件资源,共同建设好研发性实验室或工作室。目前,江西理工大学国家级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中心和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实验室已经成为企业竞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了便于分析平台建设问题,我们把平台做了以上分类,但是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很多实验室或工作室承担了两种或三种实验职能。

三、项目驱动组织保证

1.教研项目组

在项目驱动理念下,传统的教研室功能有所拓展,成为项目设计的重要基础与中坚力量。教研项目组主要是在教研室中以课程或课程群分成若干个教师组,主要负责课程项目和课程群项目的设计、实施、完善与指导。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均可以邀请企方专家参与设计,使项目设计本身更具有现实意义,贴近当前市场需求,在保证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兼顾企业诉求。

2.实践项目部

当学生进入实践学习阶段时,该阶段的项目设计需要组成专门的实践项目部,进行系统设计,重点考虑合作企业的现实条件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设计切实可行的项目,并对实践给予及时的指导。该机构应该主要设置在合作企业中,由企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特别强调合作企业的实际问题的调研、分析与解决,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见图1)

图1 周立功公司中设立的有关实践项目部组织保障体系

3.综合项目组

为了设计出驱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项目,需要组建综合项目组,突破课程、课程群的藩篱,设计出跨学科、综合性的驱动项目。由专业老师和企业骨干、专家组成。负责综合性项目的设计、标准制定、项目指导、项目考核与项目完善等工作。

4.研发项目部

研发项目部是校企提高新技术、新产品、新问题的研发与突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校师生的成长,最主要组织。江西理工大学某学院将企业骨干和企业研发需求一起引进校园,组建研发项目部,使其成为校企研发重要的“后花园”。在研发项目部,既要把研发项目确定、设计好,更要组建好相关教师与学生团队积极参与进来,既解决问题出成果、出效益,又培养人才促创新、促成长。研发项目部成了校企合作的重要维系与纽带,也是校企合作高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人才培养的晴雨表。

[1]楼建明,傅越千,鲍淑娣等.基于“产学合作、项目驱动”模式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31):123-126.

[2]蔡克勇.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论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高等教育研究,1997(6):1-5.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2-05-08)http://news.xinhuanet.com/ edu/2012-05/08/c_123094483.htm

[4]梁毓明,梁礼明,王祖麟等.CDIO模式下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9:63-64.

[5]梁礼明,张振利,王祖麟.地方性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6(33):102-105.

[6]索凯峰,盛玮.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J].高校教育管理,2014,01(08):54-58.

Study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ject Driving Based on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Synergy

Liu Li-ming, Wang Zu-li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JXUST,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Project driv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but pedantic without the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Therefore, we need to design the driving project system, set up scientifically project driving platform, build a powerful project driving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Synergy collaboration.

university- enterprise synergy;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ject driving; symmetry and win-win

G40

A

1000-9795(2014)09-000191-02

[责任编辑:周 天]

刘黎明(1977-),男,江西信丰人,硕士研究生,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驱动实验室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