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外流域调水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研究

2014-03-13文伟扬溥丹丹

当代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牛栏滇池调水

○文伟扬 李 芹 溥丹丹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对昆明的社会均衡发展起到纽带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迁和发展活力的释放。近十年来,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禁令大大减少了工业污染物和污水的对滇排放,然而随着外来人口规模的急剧增大导致水资源生活耗损和污水排放同步增加,进而导致滇池本身负荷压力的加大。为此,昆明市就滇池问题的治理全面推行了“治滇六大工程”,其中包括滇池外流域调水,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该项目计划通过盘龙江河道每年向滇池输送约5.88亿方水,是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加快湖泊水体循环和交换、进行水污染全面治理的重要战略时机。

客观来说,跨流域调水工程毕竟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跨流域调水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势必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如果规划决策不当,将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这说明,在规划设计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必须全面考虑工程将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统筹规划,使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研究调水工程与沿边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规律,在系统科学和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调水产生的生态经济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和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生态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政府首先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模型建立经济预算与环境问题的指标体系。具体到调水工程对生态平衡与环境问题上,Wackernagel&Rees(1996)从地理水文学观点出发进行了基础性分析,论证了适宜调水规模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内容,但研究主要以定性形式阐述。随着理论模型的推广,学者在实证研究方面相继取得了技术突破。Norgaard(1999),提出了区域调水规模的指标体系及基于此的人口(P)、资源(R)、环境(E)与发展(D)的PRED综合论证的思路。MamPiti Matete&Rashid Hassan(2006),以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开采案为案例,应用生态经济核算矩阵(Ecological economic accouting matrix)评价了Lesotho和SA的生态经济影响,提出了新的整体层次框架分析思路。在看到调水工程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客观正视其存在的隐患。此前就有学者(东野光亮,1993)指出,调水时高水位输水、蓄水所造成的侧渗和河水位的顶托将直接影响到本区的排水及盐渍土面积扩大,这应在调水的规划、实施中引起高度重视。

国内人工调水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内,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南水北调项目提出后。关于该项工程对地方造成的局部影响,先后有学者分别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探究。张中旺(2006),分析和评价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的较大影响,并结合襄樊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在生态水、河流水等小范围水域理论研究方面,刘进琪(2006),分析研究了河流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道内水生生态、水环境和河谷陆地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陈美球、许莉等(2012)针对赣江上游生态系统特征,运用PSR框架模型,构建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县为评价单元对赣江上游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归纳分析出各县(市、区)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二、外流域调水对昆明市生态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昆明市加快滇池生态质量,补充滇池自有储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从显性价值层面来说,项目的竣工投入势必对滇池及其周边环境带来积极改善,但同时我们也要理性认识到跨流域调水是在人为地改变地区水情,特别是作为此项目的输血管道盘龙江,年规划5.88亿方的调水任务无疑是大幅度增加了河道原有输水量,这一指标是否会超过河道本身的承载能力,水质耦合是否会打破河道原有的自然水情,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根据地表水等级评价标准,水体富营养化多是由于氮、磷总量超标所引起。相关数据显示,盘龙江磷含量处理结果为完全达标,然而因为氮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处理成本较高,盘龙江水质总氮一直居高不下。从目前水质化验结果看,牛栏江属Ⅲ类水质。水体总氮含量不高,磷含量超标。但两类水质耦合,必然会引起水质变化,也势必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如果规划决策不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势必要全面考虑工程将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统筹规划,才能实现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昆明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城市,昆明市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密不可分。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必然促进滇池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昆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提供良好条件,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评价牛栏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影响显得尤为迫切。

三、不同时间维度下审析调水工程对河道价值的影响

从短期看,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生态价值影响显著。现阶段牛栏江和盘龙江水质差异较大,政府规划每年由牛栏江经盘龙江向滇池输送5.88亿立方米水源。从目前盘龙江河道承载规模看,如此多的水源集中经一条河道输送,调水后盘龙江的水流量势必增大,流速增快,从而提高水体净化速率。此外,两水水质差异较大,耦合过程也会较大幅度改变盘龙江原有水体结构,水体总氮、总磷、COD等指标均会有所调整。新的水质相当于给盘龙江现有水生生物提供了新的生存生产环境,特别是期初适应期,它们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进而促使水生物净化速率改变。

从中期看,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社会价值影响显著。水体的自净速度会随时间的推移呈梯度式改变,变化趋势并非连续线性的。水体经过几次阶段性质变,沿河空气质量、河道景观等均会改善良,沿河公共设施,也会逐步纳入河道的建设规划范围。周边居民的满意指数就会随着相应配套工程、设施的完善而逐渐提高。

从长期看,调水工程对盘龙江经济价值影响显著。整治资本的投入,需要一个回收期,包括防洪预警成本、污水处理成本、雨水缓冲带建设、周边商业区投入等。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往往集中在建设期,例如防洪成本、商业区改扩建,其收益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随着时间慢慢体现。此外,总磷含量较高、总氮含量较低的牛栏江水引入到总氮含量较高、总磷含量较低的盘龙江水体中,势必引起盘龙江水体营养化结构的变化,由于磷处理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从长期来看,这将进一步降低盘龙江水污染处理成本。

四、基于PSR模型的分析

图1 模型构建图

PSR是环境质量评价学科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子学科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模型,比较客观地评价了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对环境的作用,特定时段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以及社会和个人如何减轻并防范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PSR模型回答了“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将如何做”三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基于PSR模型,对滇池外流域调水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牛栏江调水系统和盘龙江生态经济的耦合关系,目标是考核牛栏江引水后能否切实保证盘龙江的生态经济的济稳定发展,以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动态管理体系。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实施,对盘龙江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以一定的状态指标传导到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机构,同时压力也会以一种直接的形式去传导给相关机构和部门。而相关机构会根据传导的信息做出响应,以影响工程的实施效果。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

压力层——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消费模式或经济系统中的一些因素,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负效应”。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施所引起的水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压力因素,主要指工程施工强度,指标有:自然资源侵占强度、工程污染排放强度、废水处理达标指数、生物减少程度等。

状态层——调水工程实施下滇池流域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所处的状态和趋势。评价水资源环境状态的指标有:人均水资源量、水体总氮、磷含量,以及河床水位、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而评价社会基础环境状态时,选择人均GDP、污水处理成本、城市化水平作为考察指标。在此层面引入经济、社会指标,修正原有PSR模型单纯以环境指标考核的方式,能更有效的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更为全面分析,也更符合可持续、动态考核盘龙江流域经济价值影响的要求。

响应层——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采取的有效对策,因此是“正效应”,即减少对资源的耗竭和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关机构和部门在面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反映会因压力作用下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所呈现的指标传导而作出反应,同时也会因为压力的直接作用而实现响应。这种响应一方面是反映为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如污水治理投入强度;另一方面是反映为生态保护力度,如相关部门对生态建设投入的强度、征地移民补偿的强度。

整个压力作用—状态呈现—措施响应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导和社会响应的过程。压力的作用下,调水工程的实施,对于系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必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的排污和排水效果对于系统内水质的标准的评判也会造成差异。系统内短期来看,通过对水资源环境指标的考核,能有效了解水资源的基础环境状态;中、长期来看,随着信息的传导,相关部门作出政策响应,能使得河道建设规划和相应配套工程、设施逐步完善,进而采取实质性的决策与行动,有利于工程实施计划的改进与工程效果的全面提升;压力作用——状态呈现——措施响应三个环节相互反馈与联系,能有效实现对系统内生态经济价值影响的准确、动态的评估。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牛栏江——滇池引水工程站在城市战略规划的角度看无疑是一项安民心、利千秋的项目,但是如果把目标缩小,聚焦到调水工程的输水河道可以发现,由于牛栏江和盘龙江以及滇池的水质存在客观异质性,水体的耦合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对滇池的水质产生质的影响,但是绝对有可能引动盘龙江水质的质变。再者从目前盘龙江河道流速来看,大规模输水已加快了河道的流速并抬高了河床。调水工程引起的局部水体结构骤变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有利有弊,文章就此从时间维度科学、全面、系统地审视了调水对盘龙江短期、中期、长期的价值实现进行了审析,并利用PSR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核了这一局部的关联要素指标。结合以上分析,考虑到调水对盘龙江生态、经济、社会价值的影响在不同时期的影响重心不尽一致,主要矛盾具有阶段性,因此,政府有必要结合以上考核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动态管理体系,在放眼滇池治理问题的同时,也有必要围绕盘龙江着手相关配套项目,多层次、全方位助推云南省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

(注:基金项目: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资助重点实验项目《滇池外流域引水工程对盘龙江生态经济价值影响研究——基于PSR模型和Vensim仿真模拟预估盘龙江价值变化》,项目编号:ynuy201220。 )

[1]范弢: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建议研究[J].生态经济,2010(1).

[2]刘嫔:滇池污染的综合治理与管理对策研究[J].环境学导刊,2008(6).

[3]曹世惠、陈勤、顾世祥、苏正猛: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态势及调水方案研究[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孔维琳、绕维力、王崇云等:基于PSR模型的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空间分布特征和控制研究[J].农村环境科学学报,2012(7).

[5]罗佳翠、马巍、禹雪中、廖文根:滇池环境需水量及牛栏江引水效果预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7).

猜你喜欢

牛栏滇池调水
牛栏里的鹿......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牛栅栏里的鹿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荒野记
牛栏里的鹿...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