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12赵霞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

赵霞

摘 要:根据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测试成绩,比较在中职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职 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医学事件群体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其学科特点为:内容枯燥、原理抽象、公式繁琐、逻辑性强,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之有畏惧心理,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知识底子偏薄,学习起来更为吃力,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笔者学校2008级(3+2)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共计93人,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案例教学组(46人)和传统教学组(47人)。

二、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互相补充。首先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告诉学生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实施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繁琐的内容往往容易使教学重点发生偏差,学生一味地学习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繁琐的公式,从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这样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再次案例教学法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至于听课效果,到最后考试时才能知道。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案例,并且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因此,就理论而言,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中职院校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工作。本次实验通过实践来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统计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收集典型案例

典型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备条件,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来源于实践的,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为此,教师一定要以亲身经历,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在今后的护理实践中学生能够遇到的。此外,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案例的形式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展示案例,比如发放文字图片材料,或是播放多媒体,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案例的情境中去,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接下来的分析、探究问题打下基础。学生看到案例后,先给学生时间进行消化,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提出各自的意见,最后由小组发言人阐述本组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清晰的认识。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以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为出发点,教师提出有关的思考线索,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学生会明白之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才能解决,这样学生会带着十足的好奇心进入本堂课的正题。接下来就是教师细心的讲解,讲解过程中不宜将解决方案一次性全盘托出,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并注意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当学生思路发生偏离时,教师及时地给予纠正。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从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由实践过渡到理论,逐步引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4.提出新问题

从实践出发,教师围绕当堂课所学理论知识,给出另一案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无形之中便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缜密的思考对这些知识加以整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评价并进行总结,对正确的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其学习医学统计学的信心;对于错误的答案,要认真分析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使其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拓宽思路,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研究结果

分别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测试,经统计学检验,成绩均符合随机性、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因此我们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结果如下:

1.理论测试成绩

案例教学组1=90,传统教学组2=83,t1=2.41>1.98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案例教学组的理论测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

2.实践测试成绩

案例教学组3=93,传统教学组4=81,t2=2.83>1.98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案例教学组的实践测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

五、讨论

不高明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高明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案例教学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为切入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主动从案例中追求知识、探求真理,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公式,让他们去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达到掌握原理与方法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角度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等学习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调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

基础。

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的目的,使得统计学理论与实践连接更加紧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了他们科学的统计思维。

本次研究显示,在中职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提高职业能力,使自身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应水.预防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

[2]魏芳.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7).

[3]王青华.统计教学应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J].统计教育,2004(1).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卫生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中职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