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014-03-12何江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订单式工学技工

何江

2013年11月的北京,秋意甚浓,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全国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一周的培训让我深感不虚此行,坚定了我在技工教育战线上奋斗的信心,也为我们处于筹设阶段的重庆平湖技师学院指点了迷津。我把自己关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一点想法,略记如下。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是顺应改革潮流的必然选择

2012年5月,张德江同志在调研时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必须把市场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必须把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必须把学生就业率作为考核院校的重要指标。

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不仅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技能就业的民生之本,更是技工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校积极探索订单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有8个年头。订单式工学结合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学校和企业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办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密切校企资源关系,通过“订单式工学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岗位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订单式工学结合”局限性日益显现。通过对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的研修,感触深,启发大。目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很多技工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是当前技工院校改革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两个重点

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工学结合”培养由于职业共性预先确定,因此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通过在籍期间的企业工作场景实训,可缩短岗前适应期。但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构建中,特别要注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重点问题。

一个重点是一体化教师队伍问题。学校专业教师本身可能存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不适应的情况,而在企业指导学生实训的工作也不是所有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都能够胜任的。这一问题成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双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工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教师资格和某一工种的职业资格;一体化教师,即具备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专业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对此,在一体化教师不足时,可以是理论教学、考证尽可能在学校完成,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教学,有计划地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实践教学;校外实习指导采取派校内教师和企业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的形式,校内教师到企业驻点、轮换。

另一个重点是一体化教材选编问题。教材是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学改革思想的载体,是育人模式在教学模块和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在编写上也要体现工学一体化。对此,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编写人员体现工学一体化,既有学校教师,又有企业的实践技术人员;二是教材编写的内容也要体现工学一体化,既要有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应取之于工,用之于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订单式工学技工
盐工学人
从技工到英雄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工学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