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12吴志强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体系

吴志强

摘 要: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笔者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开发原则、开发流程和开发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 一体化 课程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这对推动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大胆探索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并不断健全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一体化课程的概念和开发原则

1.一体化课程的概念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2.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结合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根据以下原则开发一体化课程。

(1)科学性原则。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梯次性原则。课程开发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层级。

(3)可操作性原则。课程开发要尊重技工院校办学现状和地域差异,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量、可检验。

(4)规范性原则。开发课程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规程的要求。

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流程

开展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一体化课程改革,要组建课程开发工作小组、召开行业专家与骨干教师研讨会、确定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和大纲,还要编写教材、组织评价等,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笔者学校计算机组教师珍惜机会,深入学习一体化课改技术规程,踊跃参与,结合学校实际,最后确定了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

1.组建课程开发工作小组

建立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开发工作小组。在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期间,笔者学校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组建了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准确把握中职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2.召开行业专家与骨干教师研讨会

笔者学校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专家组,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技工人才的需求,制订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学校又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学校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课程开发队伍,明确任务,研讨一体化教学计划和大纲,落实一体化课程编写人员,确定课程体系的考核与评价,建设课程资源,用工作任务来构建课程的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安排不同的专业课程和课时。

3.确定一体化课程体系

打破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为主导性的课程体系,体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提炼工作任务、制订实施方案、改革教学方法等。

(1)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涵盖了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及教学考核等内容,要突出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一体化技能训练为主的要求,按模块化编写,每周一模块,每节有任务,并且每一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分解要领和课时分配。

(2)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智力与身心综合发展的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按照“教育性”要求对其进行“修正”的结果。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应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实际应用中,通过与企业专家多次的访谈,笔者学校确定了表1中计算机岗位的6个主要工作任务。

表1 设计学习工作任务

(3)制订实施方案。根据“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原则,制订实施方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设计,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学校要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学材选用、师资要求、师生配比、学习场地及设备要求等都要一一落实,并制定好详细的实施方案。

(4)教学方法改革。

①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近年来,笔者学校成立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倡导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笔者学校教师能根据本科的实际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探索与实践,并经常召开任务驱动法教学观摩课,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endprint

②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就各自的工作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以Photoshop教学为例,笔者学校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解前两章的基础理论知识,将之后的每一章节内容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一般用7~8课时完成。

4.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

过去,技工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已经不适用了。笔者学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订,学校成立了相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工作。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结合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应更加具体地反映本课程的进度和课时安排情况、教师队伍安排、教学设备和场地安排、教学任务和目标分析、教学模式应用等。

5.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主要以操作考核为主,具体考核分任务(项目)考核(30%)、平时考核(30%)和考试考核(40%)。

(1)任务(项目)考核。实行一体化教学后,笔者学校更突出对相关任务的考核,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共有10个任务(项目),每个任务(项目)占10分,共100分。每次任务(项目)完成后,教师都要进行相关的操作操作测验考核,并统计成绩。

(2)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及学习态度,看其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完成的效果。

(3)考试考核。主要是学校规定的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6.开展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其中,学材指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1)师资队伍建设。笔者学校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进修、培训、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相关培训证书等方式,提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形成。同时,笔者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计算机技师、硕士学位等,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学材建设。

①教材编写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注重突出情境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各组对相关科目的课程进行一体化的教案编写,注重利用机房授课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在课堂上大量导入贴近实际的实例带动知识点讲解,形成教学特色。

②学习环境建设。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并能使学生熟悉、掌握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因此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必须注重学习环境的建设,如对6个主要计算机工作任务岗位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工作任务学习环境设置

三、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笔者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改革于2011年开始启动。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为笔者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世界银行贷款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要求进行一体化课改,又加快了学校一体化课改的力度和进度。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缺乏经验,在课改中遇到不少问题:第一,教师缺乏相关的课改经验;第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工作岗位很多,根据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设计还要加强摸索,不断完善;第三,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还要加强,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要加大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力度。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因此笔者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断完善。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所培育的学生符合了市场的需求,也为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技工学校)endprint

②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就各自的工作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以Photoshop教学为例,笔者学校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解前两章的基础理论知识,将之后的每一章节内容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一般用7~8课时完成。

4.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

过去,技工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已经不适用了。笔者学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订,学校成立了相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工作。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结合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应更加具体地反映本课程的进度和课时安排情况、教师队伍安排、教学设备和场地安排、教学任务和目标分析、教学模式应用等。

5.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主要以操作考核为主,具体考核分任务(项目)考核(30%)、平时考核(30%)和考试考核(40%)。

(1)任务(项目)考核。实行一体化教学后,笔者学校更突出对相关任务的考核,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共有10个任务(项目),每个任务(项目)占10分,共100分。每次任务(项目)完成后,教师都要进行相关的操作操作测验考核,并统计成绩。

(2)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及学习态度,看其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完成的效果。

(3)考试考核。主要是学校规定的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6.开展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其中,学材指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1)师资队伍建设。笔者学校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进修、培训、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相关培训证书等方式,提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形成。同时,笔者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计算机技师、硕士学位等,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学材建设。

①教材编写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注重突出情境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各组对相关科目的课程进行一体化的教案编写,注重利用机房授课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在课堂上大量导入贴近实际的实例带动知识点讲解,形成教学特色。

②学习环境建设。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并能使学生熟悉、掌握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因此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必须注重学习环境的建设,如对6个主要计算机工作任务岗位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工作任务学习环境设置

三、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笔者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改革于2011年开始启动。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为笔者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世界银行贷款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要求进行一体化课改,又加快了学校一体化课改的力度和进度。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缺乏经验,在课改中遇到不少问题:第一,教师缺乏相关的课改经验;第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工作岗位很多,根据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设计还要加强摸索,不断完善;第三,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还要加强,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要加大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力度。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因此笔者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断完善。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所培育的学生符合了市场的需求,也为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技工学校)endprint

②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就各自的工作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以Photoshop教学为例,笔者学校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解前两章的基础理论知识,将之后的每一章节内容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一般用7~8课时完成。

4.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

过去,技工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已经不适用了。笔者学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订,学校成立了相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工作。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结合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应更加具体地反映本课程的进度和课时安排情况、教师队伍安排、教学设备和场地安排、教学任务和目标分析、教学模式应用等。

5.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主要以操作考核为主,具体考核分任务(项目)考核(30%)、平时考核(30%)和考试考核(40%)。

(1)任务(项目)考核。实行一体化教学后,笔者学校更突出对相关任务的考核,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共有10个任务(项目),每个任务(项目)占10分,共100分。每次任务(项目)完成后,教师都要进行相关的操作操作测验考核,并统计成绩。

(2)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及学习态度,看其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完成的效果。

(3)考试考核。主要是学校规定的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6.开展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其中,学材指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1)师资队伍建设。笔者学校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进修、培训、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相关培训证书等方式,提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形成。同时,笔者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计算机技师、硕士学位等,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学材建设。

①教材编写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注重突出情境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各组对相关科目的课程进行一体化的教案编写,注重利用机房授课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在课堂上大量导入贴近实际的实例带动知识点讲解,形成教学特色。

②学习环境建设。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并能使学生熟悉、掌握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因此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必须注重学习环境的建设,如对6个主要计算机工作任务岗位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工作任务学习环境设置

三、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笔者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改革于2011年开始启动。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为笔者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世界银行贷款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要求进行一体化课改,又加快了学校一体化课改的力度和进度。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缺乏经验,在课改中遇到不少问题:第一,教师缺乏相关的课改经验;第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工作岗位很多,根据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设计还要加强摸索,不断完善;第三,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还要加强,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要加大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力度。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因此笔者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断完善。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所培育的学生符合了市场的需求,也为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