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研究

2014-03-12张勇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创新

张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创新教育理论,从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思维训练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现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创新教育思想,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对遇到的问题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逐步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创新环境,一定的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场所,是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1.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中注意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敢于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人人参与创新,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2.通过问题探讨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从问题中掌握知识,进而发现新问题,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对所选择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针对性,让学生能努力解决,激发学生创新情感。

3.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对于知识的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训练,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方向设想出解决方案,提出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再加以类比、归纳。例如,讲授“改变内能的方法”时,向学生提出:可用哪些方法使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学生答出多种方法:用火烧、太阳晒、在石头上磨、用铁锤打、反复扭曲、通电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升温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外界传给它热量,一是外界对它做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巧用逆向思维,寻求知识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就是在奥斯特发现电能产生磁的现象后,展开思考:磁能否产生电?经过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

培养全思维的学习习惯,建立知识、方法、能力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开发非智力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后认为:90%以上的学生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学习成绩有较大差异是非智力因素。可见,要想取得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就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1.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探求知识的活动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创新,为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意识做好必要充分的准备。

2.精练习题

结合教材内容,灵活选择习题,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来分析,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使其得出结论,并展开广泛联想,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练习,学生面对新问题会从容不迫,把有效的知识、方法、能力相结合,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3.重视实验和实践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学生学会操作,还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实验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使创新能力长期化,把实验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四、自我创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必须有创新思想,不断学习,充实新知识,研究新方法。过去常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流动的河,才能满足创新教育的需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耐心听取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决不能打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阐述我国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完善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至正,张宪魁,王河.物理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孙海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4).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物理教学创新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