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促成长

2014-03-12周永强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校学生成长因材施教

周永强

摘 要:在技校学生的管理中,班主任工作举足轻重。班主任只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主题班会集中进行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技校学生 因材施教 成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班主任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学校管理的大局,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在技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更是举足轻重,只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善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

现在的技校学生,虽然主要来自于农村,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宠惯,使他们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淡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笔者开了一次“集体在我心中”主题班会。从班会的组织准备开始,笔者发动全体学生搜集资料,从形式到内容都集思广益,让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事务,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班会一开始笔者创设了三个场景,都由学生表演。第一个场景:在晚自习上,有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被学生会检查发现并批评警告,经班干部劝说仍然我行我素,结果学生会二次检查,扣了班级5分,给集体带来了很坏的影响。第二个场景:法制报告会上,走读生张三同学正在上课时由于拦路抢劫被警察带走,张三后悔莫及,不仅给集体抹了黑,更重要的是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第三个场景:临近毕业,学生参加面试,由于班级名声不好,大部分学生被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拒之门外。通过三个场景的表演,让学生谈感想,使学生认识到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最终必然会损害自身的利益,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三人四足绑腿跑比赛,赛后谈感想。学生一致认为团结协作是关键。最后笔者进行点评,把团结协作观念推广到整个班集体,并通过几个哲理小故事,使学生们坚信只有团结,班集体才能越来越好,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最后,全体同学共唱《同一首歌》,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通过主题班会,学生的们参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集体主义观念得到了弘扬,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因势利导

笔者的班级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平时跟着七十多岁的爷爷生活,家庭教育跟不上,这个学生简直成了班里的捣蛋鬼。迟到、早退、旷课是家常便饭,就算来上课了,也是找人闲聊,扰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笔者找他谈话,他还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每次笔者让他写检讨、保证书,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他也都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但好不了三天又照旧。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笔者觉得他之所以处处跟老师对着干,是因为缺乏关爱,只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于是笔者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对他不闻不问,不再训斥他,表现出淡定的样子。没有老师督促他学习了,他自己反倒觉得不自在。然后笔者又看准时机,任命他为纪律委员,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他也不好意思再捣乱,课堂秩序有了很大改善,慢慢地,他找回了信心,明确了学习目的。一个学期后,笔者惊喜地发现他的学习竟然也能跟上了。

从这个事例笔者认识到,大部分技校生学习不好、升学无望,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批评,内心极度自卑,但是他们还是渴望老师的关注和欣赏。突然有一天,老师不再批评他了,他会觉得老师放弃了他,心里会有很大的失落。故意冷落他一段时间后,再用心去发现其闪光点,给予鼓励,使他树立信心,这样就使他有了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初中刚毕业的学生自尊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一些学生的自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此类学生,可以采用“打一打,揉一揉”的方法。首先笔者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他们写书面检查。这样做,既能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也能敲山镇虎。然后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和这些学生谈心,适当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会疏远师生关系。

总之,班主任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重视学生心理的研究,善于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在日常的学生教育上,注意方式方法,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实现“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

(作者单位:洛阳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校学生成长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如何提升技校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