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索

2014-03-12胡常海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自主学习

胡常海

摘 要: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以汽车文化汽车试验课教学为例,重点探索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提出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

关键词:学习资源 自主学习 自主型学习分析 自主型学习模式

课 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汽车文化〉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122930714。

一、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探索自主型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项学习活动,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侧重于培养学习者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应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即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自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应具有:(1)运用信息工具及网络功能的能力;(2)主动获取与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3)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者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争论、分工合作,有利于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2.基于资源自主学习的一般步骤

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探索新的更适合于信息时代网络化社会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示意图

(1)教师提出教学目标。以汽车文化课程中汽车试验课教学为例。

①课程标准:了解汽车试验的内容和方法。

②基础知识:动力性能试验、燃料经济性试验、制动性能试验、操纵稳定性试验、平顺性试验、通过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汽车试验场。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汽车试验的重要性以及汽车试验的主要内容、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树立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出力和立志报国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刻苦钻研、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塑造学生积极创建“世界级汽车试验场地”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科学意识。

⑤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试验的种类”,难点“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汽车试验的方法”。

⑥教学计划:一课时。

⑦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

①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最新汽车碰撞测试结果——国产汽车还是越来越“耐撞”以及图片:“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历年成绩发布”。

教师:汽车碰撞测试只是汽车试验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知道汽车试验还有哪些内容和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这个问题。

②汽车试验。汽车整车性能试验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使用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无论是汽车设计思想和理论计算、技术设计、定型还是在生产过程中,都要进行大量的试验。

主题网页一:动力性能试验。

动力性能试验即对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和爬坡性能进行的试验。

学生小组1:最高车速试验。汽车最高车速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我国规定的测试区间是1.6km试验路段的最后500m。

多媒体展示图片:最高车速试验1(见图2)、最高车速试验2(见图3)和最高车速试验记录表等。

图2 最高车速试验1 图3 最高车速试验2

学生小组2:加速试验。汽车加速试验一般包括起步到给定车速、高速挡或次高速挡,以及从给定初速加速到给定车速两项试验内容。

多媒体展示图片:加速试验(见图4)、原型样车和汽车加速阻力(见图5)、测试汽车加速和汽车加速试验方法等。

图4 加速试验 图5 原型样车和汽车加速阻力

学生小组3:爬坡试验。汽车爬坡试验包括最大爬坡度与爬长坡两项试验,最大爬坡度试验在坡度均匀、测量区间长20m以上的人造坡道上进行。爬长坡试验主要用来检查汽车能否通过坡度为7%~10%、长10km以上的连续长坡。试验中不仅要记录爬坡过程中的换挡次数、各挡位使用时间和爬坡总时间,还要观察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无过热,供油系统有无气阻或渗漏等现象。

多媒体展示图片:“爬坡试验(见图6)、悍马爬坡试验(见图7)、武汉枭龙爬坡试验和途观爬坡试验”等。

图6 爬坡试验 图7 悍马爬坡试验

主题网页二:燃料经济性试验。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通常有道路试验和汽车测功机试验,后者能控制大部分的使用因素,重复性好,能模拟实际行驶的复杂情况,能采用各种测量油耗的方法,还能同时测量废气排放。

多媒体展示图片:混合喷射发动机提升燃油经济性(见图8)、途安燃油测试图、汽车燃油经济性示意图(见图9)、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图等(图8、图9)。

图8 混合发动机提升经济性 图9 汽车燃油经济性

主题网页三:制动性能试验。

汽车制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一般进行制动距离试验、制动效能试验、热衰退和恢复试验、浸水后制动效能衰退和恢复试验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制动距离测试(见图10)、制动效能示意图、热衰退试验曲线和浸水试验(见图11)等。

图10 汽车制动距离测试 图11 浸水试验

主题网页四:操纵稳定性试验。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类型较多。

学生1:用转弯制动试验评价汽车在弯道行驶制动时的行驶方向稳定性。endprint

学生2:用转向轻便性试验评价汽车的转向力是否适度。

学生3:用蛇形行驶试验来评价汽车转向时的随从性、收敛性、转向力大小、侧倾程度和避免事故的能力。

学生4:用侧向风敏感性试验来考察汽车在侧向风情况下直线行驶状态的保持性。

学生5:用抗侧翻试验考察汽车在为避免交通事故而急打方向盘时汽车是否有侧翻危险。

学生6:用路面不平度敏感性试验来检查汽车高速行驶时承受路面干扰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学生7:用汽车稳态回转试验确定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转弯轨迹图、蛇形实验、侧翻实验(见图12)和汽车风洞试验等(见图13)。

图12 侧翻实验 图13 汽车风洞试验

主题网页五: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坐者的舒适程度来评价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适性,其评价方法通常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货物的完整程度确定。典型的试验有以测定汽车在随机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其震动对乘员或货物的影响的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以评价汽车行驶中遇到大的凸起物或凹坑冲击震动时的平顺性的汽车平顺性单脉冲输入行驶试验。

多媒体展示图片:平顺性实验(见图14)、平顺性动态实验(见图15)和平顺性实验结果表等。

图14 平顺性实验 图15 平顺性动态实验

主题网页六:通过性试验。

汽车通过性试验是在一定的装载质量下,能以较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环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物的试验,一般在汽车试验场和专用路段上进行。

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性试验1(见图16)、通过性试验2(见图17)和通过性试验参数等。

图16 通过性试验1 图17 通过性试验2

主题网页七:安全性试验。

安全性试验项目很多,而且耗资巨大,特别是碰撞安全试验,除正面碰撞试验外,近年来还增加了侧面碰撞试验。安全性试验有实车碰撞试验和模拟碰撞试验,但不少国家规定新车型必须经过实车碰撞试验,以验证其碰撞安全性。在碰撞试验中需用人体模型进行试验,主要是检验以一定初速运动的汽车碰撞固定壁后,其部件的减速度特性,从而研究冲击能量的吸收情况。

多媒体展示图片:正面碰撞试验(见图18)、侧面碰撞试验(见图19)和人体模型试验等。

图18 正面碰撞试验 图19 侧面碰撞试验

主题网页八: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汽车在正常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工作能力。其试验通常是汽车零部件性能、强度、耐久性等内容。发动机的耐久性试验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在耐久性试验的前后,要全面测量汽车零部件尺寸和性能,以便评价磨损情况和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等指标的稳定程度。

多媒体展示图片:发动机试验(见图20)、台架实验室(见图21)、发动机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环境控制图等。

图20 发动机试验 图21 台架实验室

③汽车试验场。汽车试验场是重现汽车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道路条件和使用条件,进行汽车整车道路试验的场所,为满足汽车的试验要求,汽车试验场将实际存在的各种道路经过集中、浓缩、不失真地强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

汽车试验场的主要试验设施是集中修筑的各种试验道路,如高速环形跑道、高速直线跑道、可靠性强化试验路段、耐久性试验跑道、爬坡试验路以及特殊试验路段(“搓板”路、随机波形路、扭曲路、越野路、涉水路)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试验场(见图22)、高速环形跑道、高速直线跑道和“搓板”路(见图23)等。

图22 汽车试验场 图23 “搓板”路

目前,世界上比较出名的试验场有:通用汽车公司的密尔福德试验场、日本汽车研究所试验场、英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MIRA)试验场、我国海南汽车试验场等。多媒体展示图片:德国保时捷试验场(见图24)、英格兰捷豹试验场、美国福特汽车试验场、襄樊汽车试验场、上海大众轿车专用试验场和海南汽车试验场(见图25)等。

图24 保时捷试验场 图25 海南汽车试验场

(3)教师应定期组织网上论坛。“讨论区”是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特设的园地,它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布信息与学生交流讨论、组织远程教学的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集体活动的氛围,学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师进行交流。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对学生阅读思考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在教师所提供的网络氛围里用多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4)网上作业、考试及评价。在学生学习完每一阶段后,教师会留下作业,让学生依据学习巩固刚学的知识,并且要进行考试评价。平时评价以作业为主,教师批改作业后,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一门课程进行完后,还要进行综合评价—考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评价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形成性评价采用网上考试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平常成绩,并通过考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总结性评价大部分采用传统笔试的形式。如图26所示。

图26 网络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这种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中,网络仅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源才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教师对资源的组织、开发、建设,学生对资源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网上交流。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索经验小结

在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中,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就是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参与讨论、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使不同的学习者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以不同的进度进行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就是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机房采用主题网页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优势,通过上网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加工成PPT文稿和主题网页,在课堂教学时进行现场展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堂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汪琼.用INRENET构建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OD/OL].http://www.etc.edu.cn教育技术通讯。

[2]吴芸,王红主.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endprint

学生2:用转向轻便性试验评价汽车的转向力是否适度。

学生3:用蛇形行驶试验来评价汽车转向时的随从性、收敛性、转向力大小、侧倾程度和避免事故的能力。

学生4:用侧向风敏感性试验来考察汽车在侧向风情况下直线行驶状态的保持性。

学生5:用抗侧翻试验考察汽车在为避免交通事故而急打方向盘时汽车是否有侧翻危险。

学生6:用路面不平度敏感性试验来检查汽车高速行驶时承受路面干扰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学生7:用汽车稳态回转试验确定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转弯轨迹图、蛇形实验、侧翻实验(见图12)和汽车风洞试验等(见图13)。

图12 侧翻实验 图13 汽车风洞试验

主题网页五: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坐者的舒适程度来评价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适性,其评价方法通常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货物的完整程度确定。典型的试验有以测定汽车在随机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其震动对乘员或货物的影响的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以评价汽车行驶中遇到大的凸起物或凹坑冲击震动时的平顺性的汽车平顺性单脉冲输入行驶试验。

多媒体展示图片:平顺性实验(见图14)、平顺性动态实验(见图15)和平顺性实验结果表等。

图14 平顺性实验 图15 平顺性动态实验

主题网页六:通过性试验。

汽车通过性试验是在一定的装载质量下,能以较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环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物的试验,一般在汽车试验场和专用路段上进行。

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性试验1(见图16)、通过性试验2(见图17)和通过性试验参数等。

图16 通过性试验1 图17 通过性试验2

主题网页七:安全性试验。

安全性试验项目很多,而且耗资巨大,特别是碰撞安全试验,除正面碰撞试验外,近年来还增加了侧面碰撞试验。安全性试验有实车碰撞试验和模拟碰撞试验,但不少国家规定新车型必须经过实车碰撞试验,以验证其碰撞安全性。在碰撞试验中需用人体模型进行试验,主要是检验以一定初速运动的汽车碰撞固定壁后,其部件的减速度特性,从而研究冲击能量的吸收情况。

多媒体展示图片:正面碰撞试验(见图18)、侧面碰撞试验(见图19)和人体模型试验等。

图18 正面碰撞试验 图19 侧面碰撞试验

主题网页八: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汽车在正常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工作能力。其试验通常是汽车零部件性能、强度、耐久性等内容。发动机的耐久性试验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在耐久性试验的前后,要全面测量汽车零部件尺寸和性能,以便评价磨损情况和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等指标的稳定程度。

多媒体展示图片:发动机试验(见图20)、台架实验室(见图21)、发动机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环境控制图等。

图20 发动机试验 图21 台架实验室

③汽车试验场。汽车试验场是重现汽车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道路条件和使用条件,进行汽车整车道路试验的场所,为满足汽车的试验要求,汽车试验场将实际存在的各种道路经过集中、浓缩、不失真地强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

汽车试验场的主要试验设施是集中修筑的各种试验道路,如高速环形跑道、高速直线跑道、可靠性强化试验路段、耐久性试验跑道、爬坡试验路以及特殊试验路段(“搓板”路、随机波形路、扭曲路、越野路、涉水路)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试验场(见图22)、高速环形跑道、高速直线跑道和“搓板”路(见图23)等。

图22 汽车试验场 图23 “搓板”路

目前,世界上比较出名的试验场有:通用汽车公司的密尔福德试验场、日本汽车研究所试验场、英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MIRA)试验场、我国海南汽车试验场等。多媒体展示图片:德国保时捷试验场(见图24)、英格兰捷豹试验场、美国福特汽车试验场、襄樊汽车试验场、上海大众轿车专用试验场和海南汽车试验场(见图25)等。

图24 保时捷试验场 图25 海南汽车试验场

(3)教师应定期组织网上论坛。“讨论区”是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特设的园地,它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布信息与学生交流讨论、组织远程教学的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集体活动的氛围,学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师进行交流。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对学生阅读思考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在教师所提供的网络氛围里用多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4)网上作业、考试及评价。在学生学习完每一阶段后,教师会留下作业,让学生依据学习巩固刚学的知识,并且要进行考试评价。平时评价以作业为主,教师批改作业后,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一门课程进行完后,还要进行综合评价—考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评价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形成性评价采用网上考试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平常成绩,并通过考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总结性评价大部分采用传统笔试的形式。如图26所示。

图26 网络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这种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中,网络仅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源才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教师对资源的组织、开发、建设,学生对资源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网上交流。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索经验小结

在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中,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就是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参与讨论、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使不同的学习者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以不同的进度进行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就是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机房采用主题网页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优势,通过上网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加工成PPT文稿和主题网页,在课堂教学时进行现场展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堂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汪琼.用INRENET构建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OD/OL].http://www.etc.edu.cn教育技术通讯。

[2]吴芸,王红主.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endprint

学生2:用转向轻便性试验评价汽车的转向力是否适度。

学生3:用蛇形行驶试验来评价汽车转向时的随从性、收敛性、转向力大小、侧倾程度和避免事故的能力。

学生4:用侧向风敏感性试验来考察汽车在侧向风情况下直线行驶状态的保持性。

学生5:用抗侧翻试验考察汽车在为避免交通事故而急打方向盘时汽车是否有侧翻危险。

学生6:用路面不平度敏感性试验来检查汽车高速行驶时承受路面干扰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学生7:用汽车稳态回转试验确定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转弯轨迹图、蛇形实验、侧翻实验(见图12)和汽车风洞试验等(见图13)。

图12 侧翻实验 图13 汽车风洞试验

主题网页五: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坐者的舒适程度来评价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适性,其评价方法通常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货物的完整程度确定。典型的试验有以测定汽车在随机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其震动对乘员或货物的影响的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以评价汽车行驶中遇到大的凸起物或凹坑冲击震动时的平顺性的汽车平顺性单脉冲输入行驶试验。

多媒体展示图片:平顺性实验(见图14)、平顺性动态实验(见图15)和平顺性实验结果表等。

图14 平顺性实验 图15 平顺性动态实验

主题网页六:通过性试验。

汽车通过性试验是在一定的装载质量下,能以较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环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物的试验,一般在汽车试验场和专用路段上进行。

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性试验1(见图16)、通过性试验2(见图17)和通过性试验参数等。

图16 通过性试验1 图17 通过性试验2

主题网页七:安全性试验。

安全性试验项目很多,而且耗资巨大,特别是碰撞安全试验,除正面碰撞试验外,近年来还增加了侧面碰撞试验。安全性试验有实车碰撞试验和模拟碰撞试验,但不少国家规定新车型必须经过实车碰撞试验,以验证其碰撞安全性。在碰撞试验中需用人体模型进行试验,主要是检验以一定初速运动的汽车碰撞固定壁后,其部件的减速度特性,从而研究冲击能量的吸收情况。

多媒体展示图片:正面碰撞试验(见图18)、侧面碰撞试验(见图19)和人体模型试验等。

图18 正面碰撞试验 图19 侧面碰撞试验

主题网页八: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汽车在正常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工作能力。其试验通常是汽车零部件性能、强度、耐久性等内容。发动机的耐久性试验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在耐久性试验的前后,要全面测量汽车零部件尺寸和性能,以便评价磨损情况和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等指标的稳定程度。

多媒体展示图片:发动机试验(见图20)、台架实验室(见图21)、发动机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环境控制图等。

图20 发动机试验 图21 台架实验室

③汽车试验场。汽车试验场是重现汽车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道路条件和使用条件,进行汽车整车道路试验的场所,为满足汽车的试验要求,汽车试验场将实际存在的各种道路经过集中、浓缩、不失真地强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

汽车试验场的主要试验设施是集中修筑的各种试验道路,如高速环形跑道、高速直线跑道、可靠性强化试验路段、耐久性试验跑道、爬坡试验路以及特殊试验路段(“搓板”路、随机波形路、扭曲路、越野路、涉水路)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试验场(见图22)、高速环形跑道、高速直线跑道和“搓板”路(见图23)等。

图22 汽车试验场 图23 “搓板”路

目前,世界上比较出名的试验场有:通用汽车公司的密尔福德试验场、日本汽车研究所试验场、英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MIRA)试验场、我国海南汽车试验场等。多媒体展示图片:德国保时捷试验场(见图24)、英格兰捷豹试验场、美国福特汽车试验场、襄樊汽车试验场、上海大众轿车专用试验场和海南汽车试验场(见图25)等。

图24 保时捷试验场 图25 海南汽车试验场

(3)教师应定期组织网上论坛。“讨论区”是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特设的园地,它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布信息与学生交流讨论、组织远程教学的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集体活动的氛围,学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师进行交流。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对学生阅读思考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在教师所提供的网络氛围里用多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4)网上作业、考试及评价。在学生学习完每一阶段后,教师会留下作业,让学生依据学习巩固刚学的知识,并且要进行考试评价。平时评价以作业为主,教师批改作业后,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一门课程进行完后,还要进行综合评价—考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评价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形成性评价采用网上考试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平常成绩,并通过考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总结性评价大部分采用传统笔试的形式。如图26所示。

图26 网络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这种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中,网络仅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源才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教师对资源的组织、开发、建设,学生对资源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网上交流。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索经验小结

在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中,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型学习就是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参与讨论、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使不同的学习者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以不同的进度进行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就是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机房采用主题网页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优势,通过上网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加工成PPT文稿和主题网页,在课堂教学时进行现场展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堂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汪琼.用INRENET构建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OD/OL].http://www.etc.edu.cn教育技术通讯。

[2]吴芸,王红主.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自主学习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