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炫技与走心

2014-03-12

大众摄影 2014年3期
关键词:炫技程式化灵性

前日,一个朋友给我看他在地铁上拍的照片,全部手机拍摄,非常精彩的瞬间,是那种充满灵气、让人看了想充分互动的影像,我戏称之为“有感”。于是很兴奋的要求看他更多的作品。被我的热情鼓动,他打开笔记本,调出自己的相机大作,人文、地理、世界各地,看来看去,最初的兴奋慢慢褪去,变成客气的讨论:这是哪里呀?这张用什么相机拍的?这张照片的清晰度真好!说到后来,两人不禁会心一笑。于是我诚恳地说:你的这些“作品”光影技术都很好,只是“无感”。反而是那些上班路上看似随手而拍的照片更加有活力,更能引发人观看的愿望。他说对呀,自己也有这种感觉。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问题所在。

由浅入深,想来大概原因有二:首先是拍摄者的态度。用手机拍摄时,大多是随手随心的记录,比较轻松,没有太强烈的目的性,甚至就是觉得有趣。而一旦端起相机,立刻有了一颗“创作”的心,态度马上郑重起来,光影、构图、点线面、虚实对比所有的概念一股脑儿地跑进来,即将诞生的可是一张“作品”,甚至可能是一张获奖的作品!只是这一郑重反而让一些程式化的标准站到了前列,最初的感动或触动退后了后面,使得照片多了分刻意,失了分灵性。而缺乏灵性的作品又很容易跌入第二个误区,就是程式化。现在,摄影越来越普及,任何地方都不再难以到达,题材重复的现象也就越来越突出。重复的题材、并不深入的拍摄加之一些程式化的表达很容易让作品陷入某种“审美”范式,好像总在哪里见过,一下子抓住别人眼睛的力量随之减弱。由此深究,一个摄影者,拍摄时是被技术抓住了,还是被情感抓住了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到这里想起“中国好声音”的一季比赛。其中有一名女歌手,声音婉转,音色悠扬,技术精湛,似乎无可挑剔,但并没有得到评委放行,颇有些出人意表。后来听了评委的评论,心悦诚服。评委说:你的声音非常好,唱功也非常好,只是在你的歌唱中我听到的都是技巧的展现,没有听到情感的表达。

的确,任何艺术,精湛的技术是保障,但情感终究是牵动人心的那根最重要的丝线。

炫技抑或走心,一首乐曲的演绎如此,一张好照片不是同样如此吗?!

猜你喜欢

炫技程式化灵性
单杠上的花式炫技
充满“炫技味”的发烧级耳机 SHURE AONIC 5隔音耳机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VIDEO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