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出当代优秀专业艺术人才——以民族器乐演奏专业为例

2014-03-11单振岳

乐器 2014年3期
关键词:表现力基本功音乐作品

文/单振岳

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如何教育、培养音乐方面的人才,一直备受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由此可见,古代先贤给予音乐教育多么高的评价。

高校音乐教育可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主要是指以培养人们的基本音乐素养,传承音乐文化为目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它是启蒙式的一种音乐教育,如:音乐师范专业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主要学习音乐的专业技巧,如音乐表演、创作、理论等方向,它们多集中在音乐学院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等。

专业艺术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器乐艺术人才呢?笔者认为:要在民族器乐演奏课程教学中大胆革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演奏的能力为根本、以实践教学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走好校团合作、教学实践相结合之路。

一、以演奏能力为根,培养学生具备深厚娴熟的演奏功底

演奏好任何一门乐器,基本功是基础、是关键,扎实的基本功是演奏好乐曲的保障和前提。艺术大学是艺术中专、职业艺术高中的延续和发展,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与实践,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但大多数学生的演奏能力是不成熟、不全面的,甚至还会有一些问题。因此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学习乐曲的同时,仍要继续加强练习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包括音准、音色和技巧方面的演奏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乐器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性练习,练习要科学合理,要形成一定的体系。

在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与热情,安排练习曲目要合理、有新意、有时代感,对每个学生演奏能力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还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问题,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合理的训练目标。练习时要循序渐进,技巧性内容要呈螺旋式上升,根据学生不同基础和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并适时地予以点拨,从而做到巧由“心”生,水到渠成。相信只有对乐器运用自如、驾轻就熟的乐者,才能将心中对音乐的感受传递给听众,让人们有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院团进行了改制,乐团讲究高效的运作机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几天一场音乐会,新作品层出不穷,指挥常常更新,这就需要乐队队员对新作品有较高的视奏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对新指挥的适应能力。视奏中往往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如:复杂的节奏、变化音、大跳音、快速的连奏等等多种技巧,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求演奏员对音乐有足够灵敏的反应。所以视奏的好坏是检验演奏员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各大乐团招收新乐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大学四年的基本功练习中要重视对视奏能力的训练。不仅要依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一些视奏的练习,更要根据乐团的需要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曲目,结合学校的演出季,进行大量的视奏练习,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融入演出市场,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音乐演奏人才。

二、以音乐表现力以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能力

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身心趋于成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由于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简称乐感)、感知能力(又称音乐听觉)、想象能力的不同,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模式更趋于个性化,要因材施教,学会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演奏表现力。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出的学生在音乐表现上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演奏的乐曲扣动人心,形成富有个性的音乐表现力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话。众所周知,音乐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它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演奏把音乐的美沁入听众的心灵深处,在作曲家与听众之间架设起桥梁,让听众在音乐中产生对生活的感悟、心灵的洗礼,与作曲家产生思想的共鸣。要想达到此目的,演奏者就必须先与作曲家成为知音,才能真实地体现音乐原作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研读乐谱与作曲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真实体现,随着记谱法的日趋系统与完善,作曲家会倾其所能地将自己创作意图加以标示,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审视乐谱中的每一个标示,不仅要在演奏中认真执行与体现,更要站在全曲的视角上来揣摩标示背后的创作意图。

当然要想让学生演奏的乐曲更具吸引力,只是忠实地执行乐谱是不够,因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音乐风格也会打下时代的烙印。因此要想把音乐作品表现得更丰满、更立体,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体验作者的心路历程,使自己化身为作品的创作者,以便更真切地表现作品的音乐风格。当然培养学生对乐谱的研读与理解感悟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学生对大量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与积累。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学生演奏本专业优秀的音乐作品,更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各个时期、各种流派、不同风格、多种题材的音乐作品。在赏析的时候要注重理解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不仅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全方位的理解,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悟,并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演奏方式,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演奏风格。

其次,对作品的全面理解与独特感悟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扎实娴熟的演奏技巧,也是无法完美地展现音乐作品的灵魂之音的,它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的强调技巧训练,毕竟演奏技巧只是音乐表演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演奏的目的,它是为了展现音乐的美与丰富的思想内涵而服务的。如果学生在演奏中只是以炫耀技巧为目的,那么他们永远也成不了演奏家。就如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所说的:“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①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只有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完全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中去,真正做到二者的完美统一,才能使音乐动人心弦、启人心智。

三、以舞台实践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表现力与自信心

拥有了扎实、娴熟的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感悟力,还不足以把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听众面前,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台表现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舞台表现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音乐演奏成功的关键所在。演奏一首乐曲或进行个人独奏专场时,能否保持最佳状态的演奏也是检验一位演奏者是否成熟的标志。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这也是我经常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舞台演奏,首先技术上要过硬,过硬才能产生自信,演奏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要定期对学生的演奏能力进行评价与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奏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说过:“当我走上舞台,我便是国王。”这说明只有充满自信,拥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表现力,才能征服听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演奏时的外在形态,做到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力完美地结合,诠释音乐无限的魅力。

当然学生在不断成长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演奏时容易受到台下观众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冒汗、心跳加快、喉咙干涩充血等不良状况,以致不能正常发挥,更难以充分演绎作品,这就是所谓“怯场”所致。如何让学生面对这种紧张情绪,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让学生多实践是根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演出实践的机会或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上的演出、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不断地反思不足,日臻完善自己的演奏水平,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个性。

四、以艺术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演奏能力

何为“一专多能”,首先是在本专业具有深厚专业基础的专才。其次,又是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通才。专中有通、通中有专,专通之间有一定的交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一专多能”是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直面音乐演奏艺术市场,它对现代演奏人员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今演奏艺术市场要求培养音乐演奏专业学生在各类音乐演奏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表现与合作能力,如独奏、伴奏、重奏、合奏与视奏等等,这几乎是所有演出团体判断是否具有演奏才能的基础。所以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要想适应音乐艺术市场的需求,就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演奏技术与合作能力,即“一专”。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在“一专”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与之有关或相通之处的其他乐器的演奏能力或表演能力,这就是专通间的交集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一些选修课程,如:唢呐专业学生可以兼修管子、笙;二胡专业兼修板胡、中胡;琵琶专业可以兼修中阮、大阮、柳琴等等。

其次“一专多能”还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上。如今新作品层出不穷,并且新作品的呈现方式也变得更为多元化,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作品、诠释作品,就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艺术素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汲取一些与艺术相关的文学类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层次角度更为丰富和深刻。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观摩一些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出、展览等,结合演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与点评,并且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总结技巧经验,积淀学生的艺术底蕴。

总之,高校的艺术人才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艺术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艺术人才的个性化与综合修养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一定艺术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才会让我们的艺术市场涌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让艺术之路充满花的芬芳!

注释:

①《音乐的哲学与演奏者的创造》《国外音乐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第14辑,第17页。

猜你喜欢

表现力基本功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