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奇男子——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男性形象

2014-03-11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语文知识 2014年7期
关键词:侠客隐士人生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余 芳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读文重在读人,从惟妙惟肖的人物身上了解世态百相,获取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丰富我们的思想,也可以通过自己对作品的个性解读,使其成为旁征博引的写作素材。本文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代奇男子进行分类解读,意在对课本人物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作为信手拈来的材料,同时从时代背景与中国经典文化思想基因传承的角度,对人物性格和人生轨迹的成因进行深度解读。

一、奇男子形象摭拾

1.王者:扭转乾坤,雄霸天下

心怀天下,气吞山河,广纳贤才,英气逼人,敢为天下先,颇具王者风范。

《鸿门宴》中项羽一呼百应,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号称“西楚霸王”。虽怀妇人之仁,但胸无城府,刚愎自用,终至垓下被围,乌江自刎,仍不失为一代英雄豪杰。刘邦则颇有心计,老谋深算,虚伪狡诈,委曲求全,能屈能伸,善用人才,终能一统江山,成就帝王之业。

其他如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以孝治天下、成全李密拳拳孝心的晋武帝,以人为镜、从谏如流的唐太宗,忧心国事、日理万机、勤俭节约的崇祯皇帝,当然也有受谗邪小人蒙蔽、昏庸无能、身死他国的楚怀王,有奢侈骄纵、荒淫无度、不可一世、身死国灭的秦始皇,但中学语文教材中正面形象的帝王占绝对优势。

君王者,须有常人所不能及的魄力,高瞻远瞩,纵横捭阖,具备博大的胸襟、“天下英才皆入我彀中”的气势,气场之强大,足以压倒一切。想起当年曹操接见匈奴使者,派崔季珪代替自己,他却假装拿刀站在坐榻边,但使者仍然认为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帝王之气是由内到外辐射,模仿不来的。

2.谋臣:运筹帷幄,智者无敌

孙子曰:上兵伐谋。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智谋决定战争胜负和国家命运。

《鸿门宴》中张良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办事得体,救汉王于危急时刻,助刘邦一统天下。项伯为报答恩情,上演了一桩著名的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的历史故事。而范增则洞明世事,深谋远虑,力谏项羽,不避猜忌,最后辞官归里,毒疮发作而死。其他如渭水垂钓之姜尚,南阳躬耕之诸葛亮,唐代房谋杜断,魏征直言进谏,都是以一己之智慧敌百万之师的“智绝”。智慧的力量是无形的,它能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

智者无敌。“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谋士得遇贤君,必然成就一段历史佳话,这也是谋士之大幸。

3.说客:能言善辩,唇枪舌剑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语言外交是古代重要的战略。这里唇枪舌剑,语言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语言能决定个人生死和国家存亡。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看似老态龙钟,牢骚满腹,然而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头儿挽救了郑国。他深明大义,捍卫国家利益,义无反顾奔赴敌营。他胸有成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步步深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不费一兵一卒,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家于危难之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秦廷之上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强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辱使命。

一个成功的说客首先必须做到“无我”,即大公无私,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献身精神,无所顾忌,方能不受生死羁绊,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许多智慧与勇气就在其间迸发出来。

4.死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死士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道义,可以抛头颅;为了信念,可以洒热血;为了知遇之恩,可以捐躯赴难;为了信守一个诺言,可以含笑而死。

《渔父》中屈原为理想而殉国,怀沙自沉汩罗;《荆轲刺秦王》中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刺客专诸为公子光刺杀王僚而死,豫让为报答智伯知遇之恩,刺杀襄子未遂而死之,聂政为报严仲子之恩,刺杀侠累,后自屠出肠而死,其后还有高渐离怀筑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太史公赞曰:“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70岁的侯生为报信陵君知遇之恩,“北乡而自刭”,以身报主,让自己的人生完美而悲壮地谢幕。

《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力挽狂澜,欲扶大厦之将倾,众望所归,出使元营,九死一生,不受威逼利透,宁死不屈。

《五人墓碑记》中五烈士为吴地百姓挺身而出,大义凛然,谈笑以死。

谭嗣同为变法不惜牺牲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神色不变,大声喊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惊天之语。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生命对于死士只是一场限时的盛宴,必然会被染上悲壮的传奇色彩。

5.侠客:义薄云天,笑傲江湖

那些行踪不定的神秘侠客,多在武侠小说中出现,他们独来独往,义薄云天,仗剑走天涯。

除节选的《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英雄侠客外,《大铁椎传》中的大铁椎,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豪放而坦诚,干的是仗义除暴、劫贼济贫的大事,他胆识超人,勇力过人,武艺超群,警惕性高,性格深沉,敢做敢当,不连累他人。他乐观自信,在强敌面前凛然无畏,颇有大将风度。

“侠之小者,行侠仗义,济人困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侠客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隐士:宁静淡泊,山高水长

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吟诗作赋,田园躬耕,自得其乐,物我两忘。

不管是沉湎于世外桃源,还是隐匿于市井之中,抑或隐身于朝野之中,不论是半隐半官,还是时官时隐,不论是名隐实官,以隐求官,还是无奈而隐,他们都追求心灵的宁静淡泊,渴望“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希望排除嘈杂的干扰,达到心灵的真正升华。

从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不肯吃周粟的伯夷叔齐始,隐士们其实从来都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纠缠不清。被赞“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严子陵;魏晋名士“竹林七贤”超凡脱俗,高蹈出尘;觉今是而昨非,呼唤“归去来兮”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刘安则明显有招隐士的味道,“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还有感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子;晚年信奉佛教的王摩诘也写了不少诸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隐逸诗。

这一群体代表人物多多,毋庸赘述。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政治处境中,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并因此而成就了颇为丰富的中国隐士文化。

二、传奇的人生归因

1.时势造英雄

综观这些古代有识之士,怀瑾握瑜之奇伟男子们的人生轨迹,无论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都是一段足以让人感喟不已的传奇。横向比较他们不同类型的人生之共性,乃时势之必然结果。在兵荒马乱、战事频仍的年代,谋臣说客作为武力征伐的反面代表,也活跃在历史舞台,君王死士亦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存在即合理”,侠客隐士则是避开动乱的另类生活方式之一,正如当代社会的伟男子、奇男子多是商界或政界精英,或自我创业者,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大都带有时代特色或带有道德模范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物类型也有作者自己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的影子。如《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明亡后,隐居翠微峰,四十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所结交皆明遗民,他对清王朝始终持不合作态度,表现了对故国始终不渝的感情。康熙十八年举鸿儒,他以疾固辞,两年之后去世。他借写大铁椎,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大铁椎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作者正是在大铁椎身上寄寓了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历史造就了这些奇男子,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什么样的时代就出现什么样的传奇人物,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那些人物也已然定格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二)文化基因传承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浸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在以上列举的六类人身上,儒释道的文化基因贯穿其中,他们不可能脱离这张无形的文化巨网。君臣体现的是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精神,解救天下黎民苍生于水火。死士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决绝的方式,不成功则成仁,舍生取义。侠客隐士则是介于道家追求精神自由、无为而治与释家超脱现实之间。

当然,儒释道三条文化之流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浸润,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隐士的出世思想也符合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观点,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内在本质还是相通的。还有些人集“谋臣说客死士侠客隐士”于一身,甚至君王中也有要遁入佛门的。总之,他们不是生而为侠,生而隐,或生而仕,生而为王,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也都有过纠结和转变。

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现象,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传承有时是隐性的,潜在的,有时在特定历史时期又凸显出来。如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在后来民国时期的文人身上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他们饮酒写诗作文,才华横溢,他们个性鲜明,无拘无束,洒脱随性,率性由情,活得真实,追求精神至上,视外物为羁绊,视生命如虚无。

中国的史书中,记载有众多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但引导他们生命轨迹的主线却是不变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怀揣梦想,奋斗打拼,成王败寇,现实中屡屡碰壁,或寄情自然,或归隐田园,或沉醉诗酒,郁郁终生而不得志。

其实,文化基因传承现象一直都存在,直至今天。

恩格斯认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不可否认的是,造就这些人物传奇色彩的人生归因中,内因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外人物的出身、家庭背景、父母及亲人朋友的影响,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等也是性格塑造的重要原因。所以,归根结底,这些人物形象的形成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符合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产物。

猜你喜欢

侠客隐士人生
挂羊头卖狗肉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侠客
护鹿小侠客
侠客李白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隐士的文艺范儿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