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大亮点

2014-03-11甘肃省陇南武都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语文知识 2014年7期
关键词:纳谏齐威王邹忌

◆甘肃省陇南武都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王 翼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多年来,一直作为优秀传统篇目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故事讲述了邹忌通过比美,发现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他就深思,为什么自己身边值得信赖的人如此呢?原来他们各怀心思,不愿说真话,他马上联想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臣都受到如此大的蒙骗,那么,作为一国之君的齐威王肯定也受到比自己更大的蒙骗。他立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齐威王,劝他纳谏,齐威王听取建议,立即实行。结果齐国变得十分强大,其他各国都来朝拜称臣。读罢此文,掩卷沉思,感慨颇多。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有三大亮点:

一、开展自我批评的理想教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有之;更也,人皆仰之。”只要我们善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就不怕别人指出。知错不改,其害无穷,害人害己,遭人唾骂。堂堂国君齐威王听了邹忌的陈述后立刻以实际行动来改正自身缺点,是何等气度。如果执迷不悟,势必自取灭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像《召公谏厉王止谤》中的厉王不听召公劝告,一意孤行,靠高压政策想堵住百姓的口,其结果呢?“三年,乃流王于彘。”像商纣王、楚怀王、吴王夫差、秦王嬴政、项羽、隋炀帝等暴君,独断专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不听忠臣良将的劝阻,反而迫害他们,最后身败名裂,遭国人一致反对,被赶出历史舞台。如果能像李世民一样采纳魏征等人的建议,国力就会强盛,不至于落个如此可悲的结局。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就要不断克服自身弱点,加强理论业务学习,虚心听取周围人的劝告。有错就改,积极进取,完善自我,戒骄戒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中收获巨大。把此文作为一篇思想教育课文,常读常新常行,我们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处处受人尊敬、欢迎的人。

二、文中人物值得尊敬

本文主要写了两个人物,邹忌和齐威王。他们是君臣关系,可他们配合得相当默契,没有一点令人生畏的森严等级关系,好像他们是兄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点也不戒备。

邹忌,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发现自己很漂亮,问妻、妾、客人,他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他们都说,他比徐公漂亮。徐公来了以后,他仔细观察,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漂亮,他就沉思:为什么他们一致说谎呢?原来妻子疼爱他,妾害怕他,客人有求于他,才欺骗了他。想到自己能受到如此大的欺骗,那么作为一国之君的齐威王肯定也受到巨大蒙骗,如果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去见齐威王,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齐威王,让齐威王纳谏。他这种忠君爱国思想值得学习。如果他不说,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可他想到的是国家的安危存亡,人民的生活幸福。他这种宽广胸怀,一心为公的行为令人钦佩,不像有些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唯恐给自己带来麻烦或受到伤害,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叫人生厌唾弃,我们要以邹忌为榜样,始终为集体、为人民、为国家着想,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

再看齐威王,当邹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时,他爽快答应并付之行动。这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第一,邹忌进谏艺术高超,会说话,很谦虚,并没有直言相告,你如何如何,而是委婉地设喻类比,将心比心,以己之事进行联想,使得齐威王很相信邹忌说的话,很快接受。第二,齐威王之所以听取邹忌的建议,与他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有关。他面对现实目光敏锐,头脑清醒。觉得自己肯定存在受蒙蔽的事实,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必将误国误民误己。他立即采取行动,广纳良言纠己之过。他这种从大局出发,为国为民负责的态度令人拍案叫绝。

邹忌替国分忧,齐威王知错就改,确实令人感动,受人尊敬。

三、学习写作的典范之作

学一篇文章除了学习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外,更要学习它的写作技巧。这篇文章堪称写作典范,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一)故事完整

《邹忌讽齐王纳谏》整个故事叙述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条理极为清晰,文脉流畅自如,短小紧凑,有一气呵成之势,可看出是作者精心构思谋篇布局的结果。

(二)详略得当

全文共347字,有三次详写,一次略写。第一次详写是邹忌比美之事;第二次是邹忌向齐威王建议纳谏;第三次是齐威王纳谏。详写最多的是第一次,对比美之事不厌其烦地叙述,把邹忌的问话和妻、妾、客人的回答都写了出来。略写是第三段齐威王听了进谏后如何治理国家使齐国强盛的,只是从侧面叙述其他几个国家都来朝拜齐威王,来交代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三)语言简练生动

本文语言简洁,给人以文字美的享受。寥寥八个字“八尺有余,形貌昳丽”写出了邹忌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潇洒。在听了妻、妾、客人对自己的赞美和亲眼看到徐公比自己漂亮的事实后,将他思考妻、妾、客人为什么对自己说谎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一个“善”字,写出了齐威王接受邹忌建议的痛快劲儿,一下子打消了所有人对齐威王是否接受邹忌建议的顾虑。纵观全文,没一句废话,没一个多余字,作者精益求精才达到如此高的文学境界。

(四)排比、对比修辞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本文排比修辞反复运用。第一段中邹忌对妻、妾、客人的三次问话及妻、妾、客人对邹忌的三次回答,还有邹忌揣摩出妻、妾、客人欺骗他的三次思考,都是排比修辞。第二段邹忌向齐威王进谏时又用了两个排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第三段又用了两个排比。第一处是齐威王鼓励大家给他提意见进行奖赏,具体是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第二处是随着时间推移进谏的人越来越少的时间段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本文总共用了六个排比,使得文章缓中有急,急中有缓,小有波澜,层层推进,最后达到高潮。

另外,本文对比鲜明。邹忌受欺骗是妻子疼爱他,妾害怕他,客人有求于他,而齐威王是宫廷左右侍奉他的人私爱他,朝廷臣子害怕他,全国所有的人都有事有求于他,所以他最容易受欺骗。通过对比,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确实,齐威王听不到真言,其害无穷,令人担忧。

这几点都是我们写作中值得借鉴的。

这篇文章,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教育性都是首屈一指的。我们要好好学习研究这篇课文,让它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永放光芒。

猜你喜欢

纳谏齐威王邹忌
田忌赛马
邹忌劝齐王纳谏
邹忌比美
田婴巧荐王后
田婴巧荐王后
论《左传》关于春秋霸主重耳的纳谏叙写
太宗纳谏
栾书纳谏
嗜好可以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