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8例高压氧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2014-03-10李爱华施笑秋

医疗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氧分压血流量大面积

李爱华,施笑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高压氧室,福建364000)

38例高压氧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李爱华,施笑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高压氧室,福建36400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6例,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38例,高压氧治疗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再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可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亦有一定作用。

高压氧;脑梗死;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压氧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神经科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75% ,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由于其并发症及合并症多且重,故其临床预后差。目前,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机体恢复慢,且近年来的动静脉溶栓疗法因有严格的禁忌证而受到限制。2011年以来,我院采用高压氧合并药物综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8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如下条件:(1)发病48小时内来院;(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均经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为脑梗死。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5±6.8岁),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41~85岁(平均年龄54±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功能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自发动作减少、失语、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偏瘫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糖,有脑水肿者用甘露醇脱水,在此基础上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活化剂等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同时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0.20Mpa,面罩吸氧60 min,中间休息吸空气5 min,舱内总治疗时间11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附件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或增多18%以上甚或死亡。

2 结果

治疗组:显著进步3例、进步27例、无变化3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为78.95%(30/38);对照组:进步17例、无变化13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44.74%(1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脑梗死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水肿,继而导致脑代谢障碍及神经功能丧失。药物常规治疗主要作用是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细胞功能等。近年来出现动、静脉溶栓疗法,效果较好,但由于受溶栓时间及技术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基层单位难以广泛开展。高压氧治疗简单、易行、高效,因此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前后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明显改善,显示高压氧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高压氧治疗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肺内感染、脑水肿及糖尿病并发症,与高压氧无直接关系,但因严重脑血管病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呛咳、吞咽障碍等引起窒息的因素,故应注意意外发生,在氧舱内要有专人陪护。

高压氧疗法改善预后的机制有:(1)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提高组织氧贮备:常压下呼吸氧气时组织中毛细血管动脉端内血氧分压可达90 mmHg,如果血流量减少一半,则该处氧分压可降至20 mmHg;如在高压下进行吸纯氧治疗,动脉血氧分压则可显著升高,此时既使血管中血流量减少一半,其氧分压仍可比常压下高出很多。根据气体溶解定律,若温度恒定,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量与其分压成正比;因此高压氧下血浆内物理溶氧量增多,血氧含量增加,可迅速改善缺血半暗带供氧,增加代谢酶的活性,增加能量,使脑细胞线粒体中H+-P酶活性增强,H+排出增加,减少酸性代谢物质,从而改善病变区微循环。(2)提高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能力:气体总是从高分压区向低分压区弥散,压力差越大,弥散越快、越远。脑梗死时,由于病灶周围脑水肿,致使毛细血管与周围间距增加,压力差相对减小,弥散能力减弱。而在高压氧下,患者脑灰质中的血氧有效弥散距离从常压下的30μm增至70~100μm,氧的弥散能力增高达2~3倍。(3)增加椎一基底动脉及缺血区的血流量:在高压氧下,全身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仅椎一基底动脉扩张,其增加了脑干和网状结构的血供及氧供,有利于昏迷的清醒;高压氧的作用还会使病灶组织出现反盗血现象,这是因为缺血组织的血管因酸中毒、缺氧而麻痹,对高压氧作用不敏感而没有收缩或轻微收缩,从而有利于脑血栓病灶的供血。(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在高压氧下,氧分压升高,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和血管床面积减少,从而可以减少血液中的水分向组织渗透,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而且由于组织缺氧的纠正,组织有氧氧化恢复,能量增多,酸性产物减少,可以进一步减轻细胞水肿。(5)降低血液黏稠度;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多存在血液黏滞状态。高压氧治疗可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组织氧合作用,并抑制血小板凝聚。(6)刺激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高压氧下,氧分压的增加刺激了脑缺血区域成纤维细胞分裂活动加速,胶原纤维形成,从而促进侧支循环建立。(7)有助于清除氧自由基:高压氧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减少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

影响高压氧疗效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时机:国内外一致意见应早期开始高压氧治疗。因为脑血管堵塞后脑细胞缺血、缺氧损害在6 h内尚属可逆阶段,故应争取在4 h以内进行治疗,以挽救更多的脑细胞。对于错过这一时机的患者,高压氧治疗仍然有效,这与脑血管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区”有关。缺血半暗区的血流一般维持在0.1~0.17 mL/g·min之间,脑细胞处于结构正常但功能丧失的抑制状态。这种半暗区可持续7~8年甚至终身。高压氧治疗可迅速改善半暗区的供氧,逐渐改善供血,恢复缺血半暗区的神经细胞功能。(2)疗程:有资料对严晋成、杨硕、韩也等人的几篇有关疗程与疗效的报道进行统计,发现2~3个疗程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与4个疗程基本相似,治愈率、有效率比1个疗程组高。(3)综合治疗:发生脑梗死时,病人会发生昏迷、脱水、血中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可续发感染、低氧血症、脑水肿、发热、抽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单一的处理方法很难达到治疗一系列病症的效果,因此应强调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抗氧化治疗剂,中药及理疗等。(4)治疗压力:临床治疗压力一般采取0.2~0.25 Mpa(2~2.5 ATA),每次吸氧60 min。24 h内治疗超过2次时,治疗压力控制在0.2 Mpa(2ATA)以下,每次吸氧时间应少于60,him,第2次应适当缩短时间,40~50 min。每日1次则按常规进行。

通过本组病例研究分析认为高压氧是治疗脑梗死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如经确诊,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尽早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1]王维治,罗祖明. 神经病学[M]. 5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35.

[2] 黄如训,郭玉璞.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602~621.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382.

[4] Kazuharu S,Yoshimasa 1 Hyperbaric oxygen reduces infaret volumein rats by increasing oxygen supply to the ischemic perioherv l Crit Care Medicine,2000,28(8):2831~2836.

[5] 李飞.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2005,2l(2):72~74.

[6] 黄明.高压氧对脑梗死者大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J].高压氧医学杂志,2003,2(2):73.

[7] 付亨征.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74-75.

2014-03-19

R459.6

A

1002-2376(2014)09-0030-03

猜你喜欢

氧分压血流量大面积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抖腿是健康行为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与穴区局部氧分压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