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牛津触摸“殖民”

2014-03-07文/柯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英联邦殖民地国际交流

文/柯 玲

柯玲东华大学教授,国际汉语教师

要说在英国租房遇到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房东,你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奇怪,尽管他们的英语会让你听得如坠五里雾中。但你若发现自己踏破铁鞋觅得的一处距离适中、租金便宜、环境优雅的居室,房东并非是你想象的英国人,而是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甚而至于是香港人,你可能就要有点困惑了:他们也是英国人?而这在牛津实属常见,现在国际交流如此频繁,“杂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不过,这些英国房东并非我等来此学习或交流的匆匆过客,而确实是大英帝国的永久居民。

英国的大量非英国的永久居民,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国际交流”的结果。国际交流大概有两种性质或两种形式:一是横向的平等交流,一是纵向的主从交流。横向与纵向之间有着质的区别。横向交流是指两个平等的国家或国家公民之间的正常交往,各自以独立的国格立世,无论相互是朋友或敌人,但平等是必须的,正如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这是从古到今的国际惯例。敌友之间可以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也有可能反目成仇、变友为敌,总之,这是一种若即若离,可即可离的关系。双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要做到毫无戒备的贴心比较难。双方若是酒肉朋友更是如此,酒肉穿肠而过,一旦没有了好吃好喝的招待或礼尚往来不均衡,朋友很可能耿耿于怀,甚至出现危机。即便用“会盟宣言”或“结义公约”等形式来强化责任、深化情感,但出现危机、关系破裂或绝交的事还是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横向的国际交流有时并不很可靠。

所谓纵向国际交流是两国之间并非或起初并非平等关系,而是存在着或存在过主从关系,即:一个国家是或曾经是另一个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国,两国之间有主从之分、尊卑之序。虽然当初的结交大多非自愿甚至带有威逼或强暴的性质,但若干年过去了,历史冲淡了血痕,既成史实也就默认了,即便是狼外婆也还属于尊长。所以,纵向的国际交流双方之间类似强扭的姻缘关系。如今的赴英留学生当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以前的英属殖民地国家。他们来英国如同走亲戚,护照大都是免签的。不像中国同胞出趟国不仅自己的家庭成员甚至连父母都要被彻底盘查外,还要冻结一笔存款以担保你出了事不要花人家的钱。即便因公出差也要单位担保、公证处公证,手续不胜其繁。在牛津经常碰到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同学,所谓英联邦国家约等于以前的英国殖民地。英联邦公民毫不避讳甚至不无自豪地说自己国家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牛津也会碰到很多香港同胞,他们说起英国来也仿佛很亲切,与大陆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据说在回归祖国怀抱之前,很多港胞移去英国定居,英国对他们大门四开。但现在港胞若还想去英国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港英之间往来签证依然是互免的。

历史上的“大英帝国”曾经有过56个殖民地国家和2个地区,它们包括:大洋洲14个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瓦努阿图、图瓦卢、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瑙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巴巴多斯、基里巴斯;非洲21个国家: 南非、尼日利亚、喀麦隆、莱索托、博茨瓦纳、加纳、马拉维、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斯威士兰、赞比亚、乌干达、汤加塞舌尔、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冈比亚;美洲8个国家:加拿大、伯利兹、圭亚那、特利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格林纳达、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亚洲10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缅甸、文莱、民主也门;欧洲3个国家:爱尔兰、塞浦路斯、马耳他。2个地区分别为:美国的一部分(纽约州及周围),中国香港。

虽然我国并未完全沦为过别国的殖民地,但半殖民地历史留给我们的也都是屈辱与惨痛。我们从不少资料和电影,看到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殖民地百姓民不聊生。殖民国一般通过向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形式实行殖民。殖民者在殖民地大多比当地原住民享有优越的政治权力,有着明显的人种歧视、民族歧视,对原住民的人格和尊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一旦殖民地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一旦民族意识被激化,殖民地的独立斗争就越来越尖锐。随着世界性的独立运动的兴起,殖民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甚至其人生、财产也常常遭到极端的做法毁灭,造成巨大的损失。

箍紧必炸,适度松动反得安宁。大英帝国总算识时务,慑于日益高涨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得不调整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关系。1926年“英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若干殖民地国家之间“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唯有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从法律上对此予以确认,英联邦正式形成。1949年,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从此,以前的英属殖民地大多蜕变为“英联邦成员国”。原英属殖民地中未加入英联邦的国家和地区仅有:缅甸、爱尔兰、南也门、中国香港和津巴布韦5家。虽然殖民地时代早已结束,但从以上数据,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殖民给英国带来的昔日辉煌,也终于明白为何英语至今稳坐着世界第一语言的位子。

在我们的词典里“殖民”是个带有强暴、侵略色彩,并烙有痛苦印记的贬义词。我曾确信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对殖民者心中一定满怀不共戴天的仇恨和敌意。但现如今在牛津遇见很多来自先前英属殖民地国家亦即现在英联邦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在英国愉快地学习、生活,对自己国家的被殖民历史完全没有我所想象的苦大仇深。当殖民时代终结,殖民成为历史时,我们不能漠视当年强行扭结的殖民情感确实也是一种现实情感。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审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真好似养父养母与养子养女之间的关系。不管这孩子是生父母主动送上门来的、路边捡来的抑或是人贩子拐卖来的,但孩子终究会长大成人,撑门立户是早晚的事情。日久生情也难免。不管你承认与否,英联邦国家之间的某种亲缘关系已是史实,如同生米煮成了熟饭,有时还香喷喷的。同样是在英国的外国人,来自前殖民地或现在英联邦国家的人大多感觉如同走亲戚,而其他非亲缘关系国家的来访者充其量是在访朋友而已。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走亲戚者与英国的心理距离更近一些。事实上,英联邦国家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就教育方面看来,英国和这些亲缘国家之间大多可以互认成绩、学历等。如新加坡人,中学毕业即可取得“A Level”认证。A Level证书是被所有英联邦国家认可的;雅思成绩在英联邦国家通用;定期举行的英联邦国家运动会也促进了各地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进步。

所谓的“殖民历史”就是这么硬硬软软、是是非非的写就,其间可以研究的空间无比广阔。用简单的意识形态眼光做粗略断论,往往容易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我倒更倾向于从微观的“田野调查”做起,结合我的亲历亲睹,充电各种“殖民地理论”,或许能够成就我开阔的研究视野。

猜你喜欢

英联邦殖民地国际交流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查尔斯王子,下任英联邦国家元首
英联邦秘密研究女王继位人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