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改革:让人力资本获利

2014-03-06周子君ZHOUZijun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积极性

文/周子君 ZHOU Zi-jun

新年伊始,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就社会办医提出了系列举措。涉及公立医院改革的部分提到“支持并优先选择社会信誉好、具有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的改制重组。”

在政府部门的医改文件中,涉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托管等政策并不少见,虽有社会资本的热情和地方政府的意愿,但实行起来并不顺利,主要障碍在于医院医务人员对此类改制或托管不感兴趣,甚至有抵制情绪。

年前曾去几家医院调研,在访谈与交流过程中,发现多个社会力量参与改制或被社会力量托管的医院员工对这类改革颇有微词。归纳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在改制或托管过程中,医院员工没有发言权和参与权,往往是政府和资本投资方就决定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命运;二是社会力量在参与改制或托管公立医院过程中未考虑医院员工的利益,医务人员在改制后既没有得到股份,也没有得到实际利益;三是改革后由于理念的不认同,一些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造成部分医务人员流失或不满。

近年来,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时过多考虑了物质资本获利,“谁出资谁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一理念依然盛行,而从事管理、技术等实体劳动的人力资本参与资产分配的权益被忽视,造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本无法得到合理回报的不合理现象。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heodore Schultz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逐步被企业和资本接受。人力既是资本,那收益就不应该只是劳动报酬,作为资本的人力在企业中拥有产权也顺理成章。在近年的医疗机构收购兼并过程中,品牌等无形资产已成为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医疗机构通过股本获益的重要资产,而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本往往被忽视。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团队配合是支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承担的风险也往往大于物质资本的风险。如果任由物质资本决定、掌控医疗机构的话语权,而又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支持,则医院发展势必受到负性影响。这也是近年来公立医院改制或被社会力量托管后效果不佳的原因。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或托管公立医院是希望能够用新的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改善公立医院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须要有切实调动公立医院参与改革积极性的动因,这一动因不应只是来自政府、来自社会资本,更主要的是要来自于公立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对于很多公立医院来说,目前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如何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积极性的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待于在公立医院改制及托管方面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尝试:

一是鼓励公立医院在股份制改造时允许医务人员以人力资本参与改制,并通过与投资方的谈判取得合理的股权或期权;二是允许公立医院员工有参与所在医院改制的优先权,允许医院员工以个人资本或与投资方合作等方式参与医院收购;三是允许公立医院员工成立私营医院管理公司参与医院托管竞争。

既然政府和公众一致认为公立医院改制或社会资本托管是盘活、利用现有公立医院资源、更好为民众服务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协调各方利益使之顺利实施就成为政策能否落地的关键。

我们衷心希望公立医院改革能够顺利渡过深水区,早日驶上健康发展之路。我们也希望政府在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政策时不要忘记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力量,也给他们留下公平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机会和空间。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积极性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