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气囊炎病因及防控策略

2014-03-06张一健张岚薇林登汉福建省三明市动物园福建三明3650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4年9期
关键词:气囊肉鸡病原

张一健 张岚薇 林登汉( 福建省三明市动物园 福建三明365000;

2 福建省霞浦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霞浦355100; 3 福建省罗源县松山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罗源350601)

肉鸡气囊炎是肉鸡发病率高(发病率可以高达50%~60%)、死亡率也较高的疾病,发病后常常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目前肉鸡业常见的一大难题,也是广大肉鸡养殖场户较头疼的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和难题,最大的原因是气囊炎不是一种有特定病原的疾病,而是一种病理变化,其病因非常复杂,在搞不清病因时,盲目采取治疗措施,抓不住治疗时机,针对性不强,则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既然气囊炎不管病因多复杂,终究是一种病,那么防当然还是重于治。本文就气囊炎的病因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希望对本病的防控有所帮助。

1 气囊炎的病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1.1.1 育雏室湿度过低

育雏期的温湿度要求都较高,育雏最初的湿度要求是在65%~70%,但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鸡舍中的湿度往往都达不到要求,有的湿度还达不到40%。以至于鸡舍内空气过于干燥,空气中粉尘颗粒过多,使呼吸道负荷加大。另外,病原容易附着在粉尘中进入雏鸡的呼吸道,而使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机会增加,发生气囊炎的几率提高。

1.1.2 鸡舍内环境

气囊炎的感染与鸡舍内环境的卫生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鸡舍内环境不良,饲养密度大,温度控制不良,尘土多,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高等,都会使鸡体非特异性免疫抵抗力下降,恶劣的空气会严重损害鸡上呼吸道系统,容易诱发气囊炎。不良的鸡舍内环境会导致受损的上呼吸道黏膜组织不易修复,这种情况下,即使用药物治疗得当,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药物杀灭或抑制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时候,如果不改善鸡舍内环境,受损的黏膜还会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造成重复感染。与些同时,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抵抗力低,机体康复的能力也较差,不利于疾病的愈后。

1.1.3 应激因素的影响

应激是指畜禽对外界因素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但是如果应激反应大,就会影响机体的生产性能,同时也会成为肉鸡气囊炎的重要诱因。应激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上文鸡舍内环境不良中提到的因素都会引起应激反应外,季节性的高温、低温及气温突变,强风侵袭,转群,饲料品质不良(饲料营养过低或霉变等),突发性噪声恐吓,药物或农药(如磺胺类、灭鼠药和农药等)使用不当,注射疫苗(捉鸡)等也会引起应激反应。有报道认为肉鸡在14日龄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和21日龄进行新城疫二免时,易导致应激反应而诱发气囊炎就是典型的例子。

1.1.4 生物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许多肉鸡养殖场户主生物安全意识差,不知道建立生物安全制度,不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带入鸡场或鸡舍,不注重日常消毒工作。殊不知病原微生物的积累和增殖逐渐使鸡群暴露于风险中,当然导致气囊炎的病原微生物也是包含其中。

1.2 细菌性病因

引起肉鸡气囊炎最常见的细菌病是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但是近年来,病原种类逐渐增多,也使病情越来越复杂。鼻气管鸟杆菌被证明也会引起气囊炎,有些地区甚至是气囊炎的主要病原,另外曲霉菌、衣原体和禽分支杆菌等感染也会导致气囊炎。

1.3 病毒性病因

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感染都会引发气囊炎,但是这些病毒临床上多与大肠杆菌或支原体等细菌混合感染后更容易形成气囊炎病变。

1.4 免疫抑制性病因

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等免疫抑制病也是气囊炎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些免疫抑制病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力下降,而使上述能造成气囊炎的原发或继发病原容易侵入呼吸系统而导致气囊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肉鸡气囊炎一般都不是单病因引起的病理变化,而通常多为多病因共同作用而成。

2 防控策略

2.1 预防

2.1.1 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疾病的根本,这一点不容置疑。良好的饲养管理概括起来就是两大要点,一是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二是具有较好的管理制度并能得以贯彻。较好的硬件设施指的是鸡舍内环境可以通过设施进行较好的控制,形成一个有利于肉鸡生产和疫病防控的内环境,以保证生产要求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生产要求。执行较好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员工具备开展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执行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各环节的科学性。对于气囊炎的预防,要注意几方面的管理,其一是要选择优质的鸡苗,这就意味着种鸡场的种鸡免疫措施得当,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病免疫良好,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疫苗也应能列入免疫计划。如果能建立无特定病原鸡群那就更好,孵化场要重视种蛋的选择和消毒,尽可能避免肉鸡相关疫病,包括导致气囊炎发生的疫病;其二是保证饲料优质,避免饲料霉变;其三是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其四是控制好鸡舍内环境,保证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良好,病原微生物含量低。

2.1.2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

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是肉鸡场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并认真落实才能保证鸡群中病原微生物的量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减少气囊炎的感染和发病风险。生物安全制度对病原微生物引入的预防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控制均应详细规定,外来人员和器具进入鸡场(舍)、饲养员串舍、入鸡场(舍)的消毒、饮水消毒、用具消毒、鸡舍内外环境消毒、粪污处理和无害化处理等均应进行详细规定并严格执定,发病期间更应增加消毒次数,强化消毒,并确保消毒效果。

2.1.3 注重应激管理

应注重应激管理,将鸡群应激减少到较低限度,高温季节的防暑和低温季节的防寒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其二应防止强风袭击鸡群,其三应减少免疫应激,其他如避免饲喂劣质饲料、防止药物中毒等也应考虑。有报道认为因接种冻干疫苗诱发气囊炎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接种疫苗前后,使用高效黄芪多糖配合抗支原体药物,清除呼吸道内支原体,提高抗应激能力,可减少疫苗应激引起的气囊炎等呼吸道病变。

2.1.4 调整免疫程序

针对鸡群21日龄注射油乳剂疫苗容易诱发气囊炎,综合肉鸡的生长周期,应考虑调整免疫程序来防止气囊炎的诱发,建议7日龄注射新城疫-禽流感二联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三联油乳剂疫苗,到21日龄不再进行油乳剂疫苗二免,这种情况下,鸡群生长后期新城疫等疫病的免疫抗体可能稍低,但是通过鸡群的生物安全控制,肉鸡应该会安全出栏。

2.1.5 加强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的目的有3个,其一是添加抗菌药防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感染鸡体而造成气囊炎;其二添加免疫增强类中草药来提高鸡体的免疫力,同时会带来减少应激的作用;其三是添加延胡索酸、琥珀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应激的药物来减少应激。雏鸡的免疫器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鸡舍条件较差或者发现入舍雏鸡较弱时,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的生物制剂或中药制剂,并在7日龄免疫前投喂预防支原体病的药物,防止支原体感染,以保证免疫效果。针对肉鸡免疫带来的应激,每一次免疫前都应有防应激措施。

2.2 治疗

2.2.1 把握治疗时期

气囊炎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疾病在发病初期往往是最容易控制的,肉鸡气囊炎也不例外,在发病初期若能找出病因,及时进行排除,并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比如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气囊炎可以及时得到控制,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错过了时机,一旦全群感染气囊炎时,即使措施得当,治疗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2.2.2 选择敏感药物

对于气囊炎的治疗,除了控制环境因素外,病毒性疫病只能用常规抗病毒药物和中药进行控制,而细菌性疫病如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鼻气管炎鸟疫杆菌病和曲霉菌病等均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

2.2.3 注意给药途径

肉鸡气囊是一种较特殊的组织结构,气囊壁只有少量的血管,因此,通过口服和注射给药,气囊的血药浓度通常会比较低,因此,在发病初期时一般可以口服给药,也可通过喷雾给药,使药物可以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气囊,直接到达病灶部位,消除病灶;在发病中后期,病情较严重时可以采用注射给药,结合喷雾给药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多种给药途径,局部和全身同时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2.4 中西医结合

也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囊炎取得不错效果的报道。选用中药处方:初期发病选用荆芥45g、防风30g、柴胡 30g、麻黄 75g、桔梗 30g、川芎 25g、连翘50g、穿心莲 100g、黄芪 100g、甘草 15g;重症用回阳救逆汤:灸附子 30g、人参 50g、黄芪 100g、白术 150g、灸甘草70g、桂枝100g(25~32日龄中鸡1 000只鸡用量),每个疗程应用3~7d。西药处方: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钠+左旋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配合替米考(两药物上午、下午分开饮水),每个疗程应用3~5天。当然选用西药处方时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配合。

猜你喜欢

气囊肉鸡病原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肉鸡腹水咋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高田气囊案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