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市玉米单产增产措施

2014-03-06胡美静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总产单产普洱

胡美静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 665000)

普洱市玉米单产增产措施

胡美静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 665000)

玉米是普洱市主要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及主要的工业原料作物,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5万hm2,粮食总产108.81万t,平均单产3 153 kg/ hm2。玉米播种面积15.9万hm2,产量52万t,平均单产3 270 kg/hm2。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6.1%,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8.1%。玉米在普洱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玉米平均单产却低于全国5 745 kg/hm2和全省4 751 kg/hm2的平均水平。

普洱市玉米生产由于管理粗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科技贡献率低等原因,单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笔者根据普洱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玉米单产增产措施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在山区推广新品种及精简技术。加强技术的集成示范,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1 玉米单产低的主要原因

1.1 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低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加之近年来普洱市茶、咖啡、烟草、橡胶、蚕桑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玉米耕作、栽培、管理粗放,良种良法不配套。2012年全市15.9万hm2玉米中杂交玉米有10.4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5.4%;规格化种植仅为10.8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8%;玉米地膜覆盖3万hm2;虽然近年来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90%以上的玉米种植追肥全部撒施在地表,不覆土、不中耕、不培土,造成肥料流失,肥料利用率低,除草主要用除草剂。甚至出现了部分高产型玉米品种由于施肥不足或种植密度不合理,秃尖度大或雌穗不结籽的现象。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密度在4.5万株/hm2左右。玉米单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2 发展不平衡

普洱市一年四季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夏播玉米约12.6万hm2,烟后玉米(秋播)2万hm2,冬播玉米1万hm2;夏玉米平均单产3 450 kg/hm2;烟后玉米平均单产3 900 kg/hm2;冬玉米平均单产3 750 kg/hm2;坝区玉米新技术推广较容易,农民接受能力强,玉米平均单产6 000 kg/hm2左右;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小,推广难度大,成了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难点,玉米平均单产2 250 kg/hm2左右。南部澜沧、孟连等4县(区)玉米种植水平低,平均单产3 000 kg/hm2;北部景东、墨江等6县区玉米种植水平相对较高,单产4 500 kg/ hm2。季节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1.3 玉米生产条件差,高稳产田地少,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难度较大

普洱市30万hm2耕地中90%分布在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全市旱涝保收的面积仅占2万hm2,40%的旱地玉米难以获得中产以上的水平。近年来烤烟、咖啡、油料、橡胶、茶叶、蔬菜等种植面积均有稳定增长,受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地等的影响,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反季节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风险增加,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1.4 科技对粮食的保障功能不高

普洱市科技贡献率不高,关键原因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适应本市的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关键技术传递、应用不到位。

1.5 种粮成本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影响

一方面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加大,种粮效益比较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作物间横向比较,2012年普洱市农民种粮实际收益7 500元/hm2,仅占蔬菜、果树等特色经济作物的1/3。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粗放种植现象严重,粮食生产“副业化”日趋呈现,这对保障普洱市粮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2 提高玉米单产的措施

2.1 开展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玉米品种筛选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由于普洱市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大,环境条件不同,玉米种植水平差异大,要提高玉米单产,必须因地制宜,推广相适应的玉米品种及配套技术。因此,结合玉米高产创建及烟后玉米项目的实施,必须加强玉米品种试验筛选、品种展示、玉米高产栽培试验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高效适用精简玉米施肥技术研究及烟后玉米不同海拔、不同区域播种期、种植密度、套种规格等技术研究,开展冬玉米高产栽培试验、示范,提高普洱市科技种植水平,确保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推广优良品种

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推广相适应的玉米杂交种,在种植水平较好的区域,推广高产型优质玉米杂交种,如北玉20、辽单527、云瑞88、雅玉889等高产型品种;在种植水平较低、产业较多的区域,推广抗逆性好,耐瘠薄、耐粗放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如五谷1790、黔单24;烟后玉米推广抗病、优质、生育期适合的玉米杂交种,如五谷1790、贵单8号、贵玉1号等;在适宜冬玉米种植的区域,推广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如五谷1790、云瑞88、云瑞999、海禾69等玉米品种。

2.3 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在种植水平较好的区域,推广高产型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规格化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80 cm,小行40 cm;增加种植密度6万株/hm2以上;增施有机肥15 t/hm2以上;增加化肥施用量,平衡施肥,施用N 300 kg/hm2、P2O5150 kg/hm2、K2O 300 kg/hm2、硫酸锌30 kg/hm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进行高产攻关,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建设吨粮田,开展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粮水平及积极性,玉米平均单产提高到7 500 kg/hm2以上。

在种植水平较低、产业较多的区域,推广高效适用精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规格化种植;增加种植密度6万株/hm2以上;增施有机肥10~15 t/ hm2,推广高效控释肥,将有机肥及高效控释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保证玉米一次性施肥能满足玉米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推广玉米专用除草剂;适时收获。将玉米单产水平提高到4 500 kg/hm2以上。

普洱市烟后玉米种植推广适宜本地的烟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及光热水资源,适时套种,避免玉米生育后期低温及干旱造成的种植风险,保证烟后玉米正常成熟;提高播种质量,保证烟后玉米出苗整齐,种植密度6万株/hm2以上;加强管理,烟收完后及时去除烟秆,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保证苗强苗壮,在玉米苗期结合中耕施尿素750 kg/hm2、钾肥150 k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施尿素25 kg/hm2;推广烟后玉米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技术,特别是大斑病、灰斑病等严重影响烟后玉米生产发展的重点病害,一定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意排灌,烟后玉米生长前期降雨量大,要注意排水防涝;玉米生长后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保证烟后玉米平均单产4 500 kg/hm2以上。

冬玉米种植区域,创建冬玉米高产示范区。推广规格化种植技术,适当加大冬玉米种植密度,种植密度6.75万株/hm2以上;适时播种,无霜冻的地方,及早播种,可以充分利用秋末土壤湿度,提高出苗率,同时可减少对下季作物的影响,增加复种指数;推广冬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高效缓控释肥,增施有机肥;适时灌水,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锈病等病虫害。保证冬玉米平均单产4 500 kg/hm2以上。

总之提高普洱市玉米单产,增加总产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技术配套,同时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玉米增产潜力,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保证玉米产业持续发展。

2014-03-26

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

胡美静(1966-),女,哈尼族,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试验工作,E-mail:humeijing. sm1966@163.com。

猜你喜欢

总产单产普洱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