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2014-03-05周燕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周燕萍

摘要:情境创设为课堂增添活跃气氛,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运用,小学的信息技术科目的开设对于小学生本身来说是新知识的介入,因此有些问题用专业术语讲解晦涩难懂,情境创设则大大改变了平铺直叙下的课堂教学弱点。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为视角展开思维,集中讨论情境创设的优缺点及营造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49-02

一、引言

小学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在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大不同,由于小学生认知程度较低,好动活泼,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适应枯燥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这一科目在某些问题上枯燥无味,知识性、技术性较强。而情境创设正是解决传统教育下死板枯燥的一剂良方,以情景交融式的教学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传递重要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效率,加强了学生重点难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看来情境创设是解决部分教育难题的有效方式,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二、情境创设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知识的重点难点多采用强加记忆的方式,以强制性的手段使学生被动接受晦涩难懂的知识,而苦心经营下的教学成果却不尽人意。许多强加给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掌握度不高,学生易遗忘,学习过程费时费力,另外,在将知识点以颁布条文法令般的方式讲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课堂秩序,学生兴致不高,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使知识传授和接收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被迫经历的事。而在课堂的讲解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会大大改观信息技术的教学面貌。以简单形象、直观立体的语言及教学行为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兴趣,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与时俱进的授课理念,更符合新时期教育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之下,一改传统教学中压抑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氛围,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情境创设和构建,能够培养学生的立体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形象的语言讲解和图片多媒体展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方便学习和知识的领悟,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1]。另外,对于一些技能性知识的讲解,采用情境创设的形式可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制作PPT画图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传统授课方法是先怎么做,然后怎么做,最后怎么做,而情境创设首先告诉学生PPT插入各种元素与word文档插入大致相同[2],然后对于知识的研究提出疑问,比如如何加入一幅插图、一段文字,先让学生以word中的知识做引导,自行找到问题的出路,然后教师给予标准操作方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自主探索比被动接受记忆更深,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可以设置图片成品这一情境,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致,跃跃欲试试图达到同样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比硬性灌输效果更明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1.开篇的背景创设,气氛营造。在一堂课的开始,以一组图片、一段话、一首歌曲、一段视频等作为开篇引入的元素,首先给课堂设定活跃的教学气氛,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元素作为过渡,让学生预先知晓本次课堂内容,尤其对于一些理论性、知识性强的知识内容,要更加强调背景的渲染,使学生不会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开篇背景的营造是为课堂奠定基础色调的重要环节,由于信息技术的传授锻炼的是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一堂课的开端,不能将严肃死板的气息带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情境创设的技术性带动课堂气氛,是既方便快捷又投入小、回报大的有效教学方式。

2.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观学习能力。对于较简单、连结性强的知识,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回答,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一,方便快捷,可在短期内确保学生学会必要知识。一问一答的形式比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更具教学效果,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活跃气氛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主观思考问题的能力,无论问题回答的对错,都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想法、犯错的关键点等基本信息。第二,加深知识掌握程度,自己探索出的道路比教师铺平后的道路更具价值。以问答的形式串连授课内容,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增加了解知识的渴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凡事多想多问、多动手多创新的能力。以设问的形式对课堂情境进行创设,可以在放松的气氛中偶尔加入紧张气氛,使课堂氛围轻松但不松懈,紧张但不拘束,课堂情况的设定掌握在教师手中,方便课堂管理。

3.设定小组讨论。对于一些较复杂、难以一人完成的问题,可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合作得出结论,这种组合式的研究模式,对课堂授课的进行起到一种积极的推进作用。小组讨论的意义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可以锻炼学生主观寻求知识的能力。小组讨论是探索问题答案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小组集中智慧得出结论之后,收获的不单单是某个问题的正解,更多的是学到知识后的喜悦和得出结论后的成就感。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情境创设中加入互动小组研讨的过程,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养。

4.寓教于乐,轻松学习。对于一些实践性的知识,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展现,如计算机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可将废旧的计算机进行拆解分开向学生讲解,并实际说明各部分的内部结构,简单的构造原理,各部分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的讲解有一定的了解。另外也可通过小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学会技术知识,如练习打字这一知识,可在电脑上利用打字游戏软件让学生练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打字习惯,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学会知识,并从中得到乐趣。

四、结语

合理的将情境创设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当中,收获的效果是巨大的,但是要控制比重和使用的度,以免转移学生注意力造成舍本求末的现象。凡事均有利弊,如何将情境创设运用到极致是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探讨的课题,要选取合理的方式加入情景元素,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陈峻英.信息化教学中如何设计学习情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0).

[2]李宏敏.谈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福建电脑,201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