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目前对中小学校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应做重大调整

2014-03-05张玉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调整课程

张玉龙

摘要:我国当前因中小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培养人才的结构与社会需要的不相适应,既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又压抑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加强中小学课程调整和管理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35-02

我国古代的教育工作在世界上曾经领先了几千年,让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但是,在世界进入工业革命后我国无论是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管理模式上都逐渐落后,在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以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培养人才的结构与社会的需要不相搭配。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另一方面有大批的人才过剩。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好多东西到了社会上根本用不上或用上的很少。回头想想,还是小学里学的东西用得最多。

一、简析中小学课程调整的必要性

学生在读初中和高中时大量拼时间、拼精力以取得高分,取得高分就可以上一所好学校,要拿高分就得认真学好每门学科,如果有一门“瘸腿学科”就会把分数一下子拉下来。全面发展是对的,但是,真的是全面发展了吗?不考试的学科早早的扔在脑后,比如音、体、美等学科。对考试而言,是全面发展了,但是这些考试的学科知识将来到社会上是不是人人都能发挥作用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爱好也是不同的,应该让学生全面科学的发展,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要考试的科目。

有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写过一段话:“我真的很同情咱们中国的孩子,一路可悲。从小学为了成绩分数,一直学啊学,还报班补课,到初中愈加劳累,自由空间少的可怜。现在我弟弟初三了,那更是天暗出门,夜深回家,一回来背着那重重的书包,一脸沧桑。我弟弟国庆就放3天假,还有作业,我觉得放3天假也就是个摆设,还不如去上学。我看了,他那作业真多的可怕。为考试而学习,为分数而学习,为上好学校而学习。虽然很重要,可听起来还是那么可笑。青春都这么浪费了,没有爱好特长,学习也成了应付。他们的学习也只是义务和责任,找不到快乐。我看着,默默哀叹……”

再看看,学生拼时间、拼精力不顾一切地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学的。中国教育部曾经有位官员说,中国的教育就是“吃鱼式教育”,即去头去尾只吃鱼的中段,学生学习不讲成因、应用,只讲背公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是普遍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的人。以上讲的是统考学科,再看看不统考学科的变化吧:我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上初中的时候,还经常上体育课,专门的体育老师带着我们跑步、打篮球、跳高、跳远等,可是现在很多农村中学上体育课都不敢让学生跑啊跳啊的,万一出了安全事故,学校还得负责。一些农村学校任意减少体育课时,甚至没有专任的体育教师。当然,为了争取考分,学校也会压缩音乐、美术的课时,到了毕业班就干脆砍掉。可是,学生其实是喜欢上这所谓的“小三门”课的。这些所谓的统考学科真得就比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课,陶冶学生情操的音乐、美术课更重要吗?看看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小小的年纪就背着大书包,戴着近视眼镜,跑个几十米就气喘嘘嘘,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反思,教育迫切的需要改革,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和调整已是势在必行。再看看国外的情况,美国的中学大多与企业有联系,让学生到企业里参加实践和劳动是必修科目,所以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学会了修理汽车,学会了用机床制造零件,学会了制做机器人等;德国更加侧重实用技术培训,很多学生不是去读普通大学,而是上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需要的人才,这是德国能在二战失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需要调整,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吸取国外好的经验,做好加减法。

二、关于中小学课程调整的一些想法

高考就是一个指挥棒,决定了中小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内容。我想,可以这样安排高考:不再分文理两科,让学生进入高中后就选取自己最喜爱的2~3门学科,其余学科为选学内容,高考时所选学科分值占70%,体育为必考学科占一定比重,音乐、美术再自选一门作为考试学科也占一定比重,学生毕业报考时报对口的相应大学和专业。大学要增加自主招生的权限,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监管。这样,学生便可以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做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发展一些个人爱好和兴趣,对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再来说一说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开设问题。从目前来说,小学必开的有8门课,初中必开有9门课,这里还没有算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认为,国家逐步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是非常正确的,除了每天两个大课间各30分钟,每周开体育课应在三节以上;语文和数学在小学作为工具学科开7节以上也是对的。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把小学英语也提到了重要位置上来,逐步达到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位置,对于这个做法我的想法与国内有些专家看法有一致的地方,我认为:小学是学习母语的关键期,在母语还没有学好的情况下,过早的让小学生学习外语,无异于邯郸学步,且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负担,现在阶段应该是学生重点学习母语的时期,同时也应该多做一些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一些爱好和兴趣。对于英语教学,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在现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学习英语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应以母语学习为主,有爱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一点,学校可以小学高年级时再开设英语课。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名曰“双语”幼儿园,我认为大可不必,幼儿园、小学是发展孩子个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应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心中扎根,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英语教学还像以前一样,到小学高年级再开始学习应不算晚。中小学要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课真正开起来,要有固定的师资和课时。

以上所述是我的个人观点,可能与大家观点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我们都是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各位教职人员都是一致的。我希望同仁们可以在一起讨论,引起国家教育管理决策部门的注意,以改革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持续注入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调整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