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初探

2014-03-05林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阅读自主学习初中语文

林芳

摘要: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而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运用已有知识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个体获得独特体验的过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29-02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学习能力,彰显社会发展的价值。学习能力就是指懂得怎么学习、“会学习”,这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懂得学习,如能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调整学习的内容,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时间等。还指特殊意义上的懂得学习,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变化而成就的特定的学习能力,这两方面意思是对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较详细的阐释,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终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也是学习化社会形成的决定因素。

2.以人为本,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展开,而教材又是由多篇课文构成的。因此,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贯彻,是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到位的关键。“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让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3.还学于生,是对学校教学的迫切要求。“还学于生”,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要求,必须把课程、课堂还给学习者。学习需要通过主体有意识地控制来完成,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反复地体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懂得关心、懂得研究、懂得生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高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

1.无法全面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会因个人的喜好,能力的高低而产生差异。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因为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堂上小组、自主探究的发言者,常常是优等生,往往忽视了中等甚至中下水平的学生的理解感悟。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应当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教师的问题预设,游离课堂中心目标,往往让学生失去了探究兴趣。笔者曾见到一位教师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他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知小人物的不幸和作者对他们同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1)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2)在你眼中,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3)菲利普夫妇可鄙吗?为什么?针对该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第一个问题显然游离了中心目标,与下面两个问题也找不到关联,而且于勒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这一问题也是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定论的问题,而该老师却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耗时费力的带着学生探来探去,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新意,实际上学生因为得不出确切的结论,渐渐地对这个问题也失去了探究兴趣。

3.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缺乏智慧的引导。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能把学生圈在自己的预设的范围内,应该让学生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不断地出现思维的碰撞,时不时来个唇枪舌战,这就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因此,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哪怕只有一丝丝闪光,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正确引导。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践

1.虚中求实,从文本表达的“空白处”发掘深意。在阅读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时,为了体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文本往往只提供一个多层次的基本的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需要读者加以具体化才能获得作品的意义。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时值得挖掘之处。像有些记叙文,文中人物的语言常常因为某种原因欲言又止、或者因为生命垂危无法不下去而出现不完整的情况,探究问题的过程,就可以联想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等。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浮想联翩,在与文本的交流中,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通过移情体验,以自己的解读唤醒文本中的生命,在复活的意象中使文本呈现新的韵味。

2.寻章摘句,从文本的具体内容找寻文章的重点。第一,对关键字词句的探求。阅读教学应该对文本意义进行有价值的理解,而品析文本离不开对关键字词句的品析。例如:对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的段落的分析,就是让学生找出段落中的关键字词句。“我本来是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一定要亲自为儿子安排好才会舒心。“蹒跚”一词可以看出父亲连在平地上走过去都会蹒跚了,那么凭他那肥胖的身体上下月台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却非常开心,因为能为儿子想到的都替儿子做了。通过对一系列关键词句的分析,就感受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感激父亲的父子亲情。第二,在同类作品的比较中体味文章的意思。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往往具有共同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以作者的整个人生阅历、性格积淀为背景,能够更深刻全面,甚至有创造性的理解作品。例如,学习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把《少年闰土》、《风筝》、《阿长与山海经》作为延伸材料,让学生对比分析。通过初步感知文本,可以发现文中的少年都是不快乐的,那这种不快乐是怎样造成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三味书屋中的不快乐和其他的快乐在具体事件上有所不同,但他们也有共同之处,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表现少年儿童喜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对阻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厌恶。第三,对题眼进行分析。可以从文章的题目中的一两个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字词就是文章的题眼。对题眼进行分析学习,往往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例如《皇帝的新装》,可抓住“新”字分析:“新”装的特点。做“新”装的过程,穿“新”装时的情景,展示“新”装时不同人的表现,人们为什么都赞“新”装?体现什么样的性格?通过这些分析,文章的主题就不难归纳了。

自主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学习方式上的一场革命。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一项理论的、实践的难题,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这项工作。真诚地希望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而自主学习也始终发展,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新的突破。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自主学习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