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机制的国内现状探析

2014-03-05刘建圻陈翠松邹才凤张严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

刘建圻+陈翠松+邹才凤+张严林

摘要: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教育专家与学者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界、企业界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要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分析了合作学院模式、工学交替模式、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了其优点和劣势,并从中初步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校企合作的症结所在,为校企合作和进一步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教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23-02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12年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服务。而具有操作技能同时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非常缺乏,这类人才的培养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大量实践的锻炼[1]。高职院校要应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完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国内,政府、职业学院与企业三方就如何进一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如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如何更好培育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国内校企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集中主要的模式进行分析,分析了国内校企合作机制的不足。

二、合作学院模式

合作学院职教模式有如下特点:企业参与度高,校内专家与合作企业代表共同组建院务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派驻技术能手共同授课,形成合学院的校企共管共营,完成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完善的职教师资培训,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职教师资培训经常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对教师的实训操作培训不够的问题[2],通过合作学院的培养模式,派校内专职教师入驻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专家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学生既能获得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能了解行业中最新的技术;合作关系相对稳定,相比较其他模式而言,关系相对稳定,企业与学校共同投资,共同经营,解决企业的招人难的问题,特别在一些用人需求大的企业,有共同的利益契合点。

三、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依据“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抓住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理论—实践”的多次循环反复,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深度[3]。工学交替模式最大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学习。根据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效果来看,总体令人满意。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去实习或学生实习后不愿意留下,企业无法完成招人计划或者遇到经济危机,实习公司人力资源饱和,不需要补充,实习学生必须自己走向劳动力市场。

四、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

近年来,在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一直在稳步推进,参与职教集团的成员的目的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为了某个共同目的的互补性合作;另一类是为了拓展和强化品牌而采取的战略手段。广东省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有南海职教集团等共13个职教集团。松散型组织的职教集团成员之间没有实质性的捆绑和约束,不会对成员个体形成发展障碍,成员进出集团自由,对集团不承担长期的义务和责任,各种集团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各方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因而,组建起来相对容易。但正由于成员间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十分有限,从发展角度看,它一直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它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难以对集团进行长远规划,即使制定了目标也不能保证按计划实现。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看似很像德国的“二元制”办学模式,但是国内缺少像德国这样的完善的法律保障,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训等工作参与度很低。由于未让企业感觉到校企合作建设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低,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保障[4]。

五、国内校企合作机制优缺点探析

分析现有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职业院校需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利用法律法规、税收等政策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但具体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税收优惠细则尚未落实到位,这些扶持政策尚在研究阶段,具体如何操作,有待于探索。

2.共同目标驱动力不足。依据徐涵、宋士杰两位教授所做问卷调查,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最大的动机是解决人力资源成本,物色满意员工,学校最大动机是学生就业。但是在传统行业中,现有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加上现在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欧美经济恢复乏力,出口下降,人力资源需求下降,无需从校企合作中就能获得所需劳动力,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与动力;而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现有的职业学院又无法培养出合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造成企业缺人,而学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对中小企业来说,校企合作最大的动机是技术创新,通过校企合作来获得技术的升级和技术难题的突破,而现有大部分职业学院创新能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导致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没有共同利益点。

3.合作关系松散,企业参与度低。校企合作之间缺乏直接利益的兼容,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多为单项参与,缺乏深度,处于一种松散的合作状态。在人才培养上,企业没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没有参与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办法立即上岗,需要再次培训,增加企业成本,挫伤企业积极性。在师资培训上,“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师的内涵发展尚有差距。

4.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还存在着疑虑。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层次偏低,从事高端研发技术岗位的人数较少,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现有高职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陈旧,专业技能不够娴熟,不能满足企业立即上岗的需求,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现在的学生就业情况也验证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差距。

六、结论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为此,知名学者欧阳河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呼吁职业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目的是要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分析国内校企合作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当前的问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与企业合作,高职办学才能贴近市场,办出活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国家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俞仲文.从让学校跟着企业走到让企业追着学校跑[J].科学咨询,2011,(3).

[2]王风慧,周志刚.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1,(5).

[3]唐湘桃,刘冬香,赵华军.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3).

[4]毕燕萍.政府主导,滚动发展,稳步推进我省职教集团化办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7).

基金项目:感谢中国职教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204921);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0301011)的资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融合研究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