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类高职院职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4-03-05任永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是把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途径,主要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职业认同与归宿感、职业诚信与责任意识、职业标识与职业心理调试、职业平等与职业尊重意识等方面。

关键词:建设类高职院;职业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15-02

职业文化是指长期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大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上高职生职业文化素养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普遍重科技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文化素质的培养。湖南城建职院结合专业特点,把鲁班精神和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全院师生认知、认同、信奉、实践的基本准则,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水平高、职业文化素养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职业文化

建设类高职专业是培养建设事业中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和工程管理型专门人才,必须适应建设行业基层技术和管理岗位对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院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素质优先: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培养“有德之才”,德与才相比,德比才更重要;培养“健康之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培养“创新之才”,不仅让学生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更要使学生具备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能力。

2.对接行业:依据建设行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企业对大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执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应会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融入教学,使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颁发职业素质教育合格证。

3.结构合理:依据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对课程体系重构与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开发理念、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训条件、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探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技术教育中融入人文内涵,注重解决人才培养中“教育性”与“训练性”的矛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彰显职业文化

学院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根据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的理念选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际的应用价值,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将公共基础课分为三类: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大学人文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选课,工程技术类专业开设建筑艺术赏析、工程文化等,设计与管理类专业开设社交礼仪、数学文化、逻辑概论等;任选课,包括职业汉语、诗词欣赏与创作等。更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突出人文性。努力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使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基本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隐性课程提升学生职业文化素养

学院重视隐性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制定并实施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计划,主要内容有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业业务素质教育、职业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职业适应素质教育等。营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浓郁的有建设行业特色的环境文化氛围;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引入湖南建工集团等企业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明确行业规范、坚定职业理想,增强生产安全、质量和环保节能等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培养遵纪守法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

四、职业文化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需要,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创业创新和学习发展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专业技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和节能降耗、善待环境等要求,促使学生形成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工作价值观,使其理解和懂得企业文化,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守纪、诚实守信、安全生产、注重质量、服务顾客等意识,成为具有工程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不断创新为核心理念,推动校园文化职业化的实践创新。开展素质拓展团体训练、模拟职业面试、工学训练业绩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校企订单学生成果汇报演出等具有企业化的社会性的校园活动,丰富和提高了高职生的社会文化生活,让高职学生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校园之外的职业文化生活。通过校园职业文化的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大大缩短学生准职业人、准高技能人才的磨合期。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对学生的职业文化教育按学期划分为六个阶段,明确阶段目标、工作内容,一年一期重在培养学生的法纪意识、团队意识、职业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年二期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感恩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年一期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协调能力;二年二期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三年一期重在培养学生的择业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三年二期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调整心态,做好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准确定位,尽快适应社会。

六、职业角色体验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构建了技能训练规范化体系,指导和规范各类专业的技能训练。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分别制定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标准,使技能训练有章可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同时,严格考核,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证,还要拿到职业资格等证书。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针对学院专业特点重点建设了土建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建设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湖南省职教重点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实验条件,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

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零距离上岗。学院已在湖南建工集团及各子公司、中建五局、湖南路桥集团、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等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参考文献:

[1]易玄明,任永辉.着力打造文化建院?摇培育当代鲁班传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巡礼[N].湖南日报,2012-12-14.

基金项目: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2013—2014年科研课题(CHA2013002)。

作者简介:任永辉(1983-),男,陕西凤翔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校园文化建设。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