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动”中做音乐学习的主人

2014-03-05韩娟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动性新课程音乐

韩娟红

摘要:新教材用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教学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但如何创造出符合音乐课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和高效、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模式呢?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从生理到心理动起来,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课堂组织到任务安排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主体参与,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88-02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学生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音乐课中让学生动起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随着起伏的旋律,孩子们边听边动,边唱边动,边演边动,不仅能使他们感知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课堂美感,还会使他们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之中,欣赏音乐之美。

那么,在实施音乐教育时,如何从中挖掘出有助于培养学生艺术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因素,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呢?

一、让学生在歌唱中动起来

唱歌本身是一门情感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欲望则是艺术的艺术。有的学生对所学歌曲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明显的走调、忘词、吐字不清晰等现象。音乐课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教唱新歌时,要让学生尽情歌唱,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歌唱的喜悦。我在教唱一年级歌曲《螃蟹歌》时,因教材的地方特色太浓,歌词又多,再加上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很难理解《螃蟹歌》中的乐趣。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把歌词的内容转化为肢体的语言”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记忆歌词和理解歌词,让他们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在歌唱中“动”起来,这样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教学中兴致高涨的学会歌曲。我放手让学生把自己变成一个个小螃蟹,让他们自己来设计螃蟹走路的形态和打斗时的动作。同学们一下子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一番讨论交流之后,一只只“可爱”“顽皮”的小螃蟹爬满了教室,孩子们的动作设计得惟妙惟肖。然后我再一点点的把歌词渗透到他们的小脑袋中,边随音乐歌唱边让学生随音乐动起来,同学们就很快学会了《螃蟹歌》,歌词也很快记住了,这样的一节课快活而难忘。在教《飞呀飞》这课时,我先提问,谁能飞,怎样飞?并用肢体语言回答,有的同学说蝴蝶能飞,拍着翅膀飞;有的同学说树叶能飞,风儿一吹它就飞。然后我再把这课的歌词“飞呀飞呀飞呀飞呀谁能飞?小鸟能飞,小鸟怎样飞?拍着翅膀飞呀飞,飞呀飞。飞呀飞呀飞呀飞呀谁能飞?飞机能飞,飞机怎样飞?伸直翅膀飞呀飞,飞呀飞。”让学生再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看看两段歌词的不同之处,学唱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记住歌词。这样一来,学生在唱中“动”起来,在“动”中演唱和表现歌曲。

二、让学生在听赏中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在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赏能力。让小学生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音乐课的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的美丽、音乐的魅力。

在听赏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感受得不到表现,就容易造成学生听赏兴趣不高,出现老师台上说,学生台下讲,互不相干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参与了音乐,才能更好地体验音乐。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如何统一、优美,与音乐情绪吻合即可,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例如:在听赏《小熊猫百货店》时,所有学生都可以模仿小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河边挑水,骑自行车上百货店买东西的样子,顺便在地上打几个滚都可以。因为情绪是快乐的,学生都会很开心。在听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让学生八个人一小组进行模拟春游,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乐曲的情绪感染,在教室里自由的创造“春天”,体验到了那种在春天里的愉快心情就可以了。要求很简单,过程也不复杂。或许大家试一试,自然会发现其奇妙之处。

三、让学生在乐器中动起来

音乐课中,让学生把身边的学习用品变成“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我是草原小骑兵》一课,节奏较快,在演唱时学生很难掌握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会使学生更好的领会和掌握歌曲。这时,我让每一位学生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乐器”来给歌曲伴奏,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孩子们争先恐后寻找自己身边的“最佳乐器”。有的说,老师,我想用我的铅笔盒作“打击乐器”,强拍用铅笔重敲一下铅笔盒,弱拍轻敲一下;有的说,老师,我俩合作,强拍自己拍一下手,弱拍我俩互击一下;还有的说,老师,我把一个饮料瓶装上沙子做沙锤……这时我及时鼓励大家说:“同学们选择的乐器真奇妙啊!我们先来为歌曲范唱伴奏一下,尝试一下你的乐器,感知节奏,是否和谐动听,然后我们再一边唱歌一边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看谁是神奇小乐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瞧!一个个真像“小音乐家”,敲铅笔盒的同学手握铅笔有轻有重,敲击的非常带劲;摇沙瓶的同学上下晃动,真有“大音乐家”的架势;击掌、拍手、拍腿……同学都和谐有序,真像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这节课在欢乐互动的气氛中不仅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歌曲,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的在音乐课堂中“动”起来,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每时每刻给学生创设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出潜能,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他们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性新课程音乐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