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在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中的应用

2014-03-05潘贤林林雪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帮扶社会工作大学生

潘贤林+林雪妹

摘要: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中出现了学业困难的群体,并且数量不断增加,其表现也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四大专业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引入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中,建立个体、群体、家校联动、政策支持等不同层面的帮扶机制,开展全方位的帮扶,以增强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2-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基础、规划、能力、效果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高校学业困难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困难情况日益多样化,一些学生面临降级、延期毕业甚至退学等情况。大学生学业困难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发展和成才,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压力,对高校育人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表现及成因

学业困难大学生即指学习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可以是智力因素,也可以是非智力因素,本文所指的学业困难大学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学习态度、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良,难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业要求,需要必要的教育、矫正措施的大学生。学业困难大学生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智力正常,二是存在动机、方法、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三是障碍是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克服的。

1.大学生学业困难的表现。大学生学业困难的直观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如课程分数低下、学业排名落后、面临降级、退学等。在学习成绩的背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学业困难大学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表现,主要表现为:(1)情绪障碍,包括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焦虑、厌学等;(2)意志障碍,包括散漫、不思进取、自制力差等;(3)人际交往障碍,包括兴趣缺乏、拒绝集体活动等;(4)方法障碍,包括听课效率低、规划能力差、自学能力低等。学业困难大学生的这些表现都是学生工作者在帮扶工作中应当注意的。

2.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主要有:(1)个人因素,如目标迷失、大学适应差、缺乏规划、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等;(2)家庭因素,如缺乏关爱、家庭变故等;(3)教学因素,如教学方法不当、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厌学等;(4)环境因素,如受周围不良学风、社会风气影响等。有关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有许多文献研究,本文不再赘述。

二、社会工作方法对学业帮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多学科知识以解决各类问题为目的的社会实务。台湾学者廖荣利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已与教育学充分结合,形成了学校社会工作这一专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开展大学生学业困难帮扶方面,社会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引入价值,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四种专业方法都能运用到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中去。首先,大学生学业困难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学生本人,这与社会工作强调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理念非常吻合;其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恢复自我学习能力,这与社会工作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强化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目标相一致;再次,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帮扶,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而社会工作有成熟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能为帮扶工作提供专业方法支持。最后,许多学业困难的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消极和抑郁情绪与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因果关系,单一的工作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社会工作具有系统性的方法,能从多方面系统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学业帮扶中的应用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科学、有效帮助受助者消除或减轻困扰、恢复其社会功能的工作方法。在学业帮扶中,困难大学生多以个体形式出现,需要解决的大多也是其个体问题,因此个案工作是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学业帮扶个案工作中,受助者一般为学生本人,帮扶者可以是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

1.学业帮扶个案工作目标。针对学业困难大学生的个案工作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表述:第一,减少或减轻学生焦虑和心理困扰,激发其改善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学会自我心理调试,提升自我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第三,帮助学生在身边的社会网络中寻找能够提供支持的资源和渠道,构建一个良好的、持续的、支持性的资源网络。概括地说,就是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剖析自我,激发其动力和主动性,通过与学生工作者的联动和其自身努力改善学业困难状态。

2.学业帮扶个案工作程序。与社会工作者的被动接案相比,高校学生工作者往往更加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工作实践中,学生主动求助的情况较少,而学生工作者主动介入的情况较多,这种差别虽然存在,但仅存在于个案初期,在个案确立和进行过程中,其他程序和方法都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个案工作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研究、评估、干预、结案,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学业困难大学生干预个案工作可以有以下一般性程序。(1)前期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业困难状况,掌握其成绩单、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表等相关资料,了解不及格课程数量、分布,与同期学生落差程度等直观和可以量化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学生个人及其所处环境,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特征、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需要了解其家庭、朋友、宿舍和班级学风等环境因素,以及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建立帮扶关系。咨询和帮扶关系的建立,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工作者主动提出,受助学生被动接受,但这种帮扶关系必须得到双方一致认可。帮扶关系建立后,要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受助者如实反映情况,帮助者保守秘密等,以增进双方的责任感,有利于工作的展开。(3)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关系后,受助学生与工作者一道,通过评估自我情况,一起制定学业改进计划,明确帮扶工作目标,约定帮扶工作内容。制定计划时,一要帮扶双方共同协商,使受助学生保持全过程的积极性;二要防止目标不切实际,动摇受助学生的信心;三要确保计划的可行性,目标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4)记录与跟踪。帮扶双方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对帮扶工作做好记录,如基本资料、双方约定、工作计划、会谈概要等,形成帮扶个案材料。计划实施过程中,帮扶者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学生计划完成情况,特别是学生懈怠或新的困难等情况,做到帮扶全过程有记录和反馈。(5)评估与干预。帮扶过程中,双方要进行定期的帮扶效果评估,总结前期计划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帮扶双方特别是受助学生的学习的成效,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正。对学生积极性下降、不按计划实施等情况,实施一定的干预,尽量保证帮扶关系顺利进行。(6)结案。帮扶双方都应该明确,学业帮扶关系是一个过程,有开始有结束,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结束个案:完成双方约定目标;受助者完成大部分目标,可以自行学习;受助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重新制定帮扶计划;当然还包括受助者表示不愿意再接受帮扶、受助者被退学等特殊情况。endprint

当然,个案工作的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帮扶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应确保个案工作程序的科学性和档案的完整性。

四、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学业帮扶中的应用

小组工作方法是通过成员间相似的问题和经验,组建小组性团体,形成一致的团体动力,使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照顾,促进小组整体提高的一种专业方法,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将其定义为:通过小组活动方案与互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1.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目标。在针对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小组工作中,小组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小组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恢复并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恢复其作为学生的社会功能;(2)通过矫治、教育、互助等小组工作,促使学生遵从教学管理规定,培养学习责任心,在大学生活中担当积极且有用的角色;(3)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团结协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2.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类型。根据小组工作的不同模式,学业帮扶小组成员可以包括学生工作者、帮扶志愿者、学业困难生、以及其他可支持的社会成员等。学生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成不同类型的小组。(1)成长型小组,成员为同质化的学业困难生,小组目标为恢复和提升全体小组成员的学习功能,主要工作方式为团体辅导和经验分享。(2)结对型小组,成员主要为帮扶志愿者和学业困难生,其目标是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提升受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可以是一对一帮扶,也可以是多对多帮扶。(3)互助型小组。成员为非同质化的学业困难生,目标是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提升对方学习能力的薄弱方面。小组指导者还可以根据学业困难生的不同情况,掌握的社会资源类型等组建多种类型的小组。

3.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程序。小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会经历成长和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一般小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小组准备期、初期、中期、后期和结束期,每个阶段小组和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需要经历招募成员、制定小组目标、成员间相互熟悉、分配和执行任务、总结与分享、解散小组等过程。一般开展小组工作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和理念。明确小组组织者的背景、小组的目标、所采用的理论等。如成立学业困难生互助小组,目标为成员间相互督促,共同学习,经过半年的时间,提升全体成员的学习成绩,恢复社会功能。(2)招募和确定成员。确定目标小组成员的类型,制定成员招募的办法、宣传方案和遴选程序,招募成功后,确定小组成员的年龄、学历、性别等基本信息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3)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小组工作的总体方案,分阶段确定每次小组活动的计划,包括日期、时间、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小组指导者和小组成员的任务,需要准备的器材、场地、工作人员等。(4)评估与应变。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每一个阶段小组工作的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5)预算。小组工作中的材料、指导者、场地等都需要用到资金,因此,需事先做好资金预算,并确定资金来源。

五、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在学业帮扶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除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外,社会工作还有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两大基本工作方法。社区工作面对整个社区,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而社会行政是指依据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技术,策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向有需求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核心在于执行社会政策。大学中虽然不存在居民社区,但其宿舍、班级也具备社区功能,因而,可以在学生宿舍、班级中建立学业困难生的社区工作体系,同时,学校、院系也需要制定各类鼓励、帮扶、资助政策,以鼓励学业困难生正确面对困难,从困难中走出来,形成面向学业困难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实践证明,改善学业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责任感,养成积极行动的行为习惯都有极大的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帮助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优化人际环境,让学业困难学生得到更多的尊重、关怀、鼓励和信任,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满意度,提高整体自信心,调整良好的情绪状态。这种社会支持系统包括:(1)学业预警体系,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班团干部等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在学业问题产生之初就提出预警,并进行初步干预和矫正,如在班级、宿舍中开展学习研讨、建立学习兴趣互助小组、谈话谈心等工作,阻止学业困难进一步发展,防范于未然;(2)学业危机干预体系,一部分同学由于多种原因,长期学业不佳,出现必须降级、跟班试读、延期毕业、濒临退学等严重的情况,即出现了“学业危机”,对于这部分困难同学,则需要通过学生工作者、家庭、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进行强力干预,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监管,防止问题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3)政策支持体系,在宏观层面,学校、院系等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政策支持学业困难生的帮扶工作,如制定经济资助政策、帮扶志愿者激励政策、党员结对责任制度、学习先进集体奖励政策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全体同学努力学习,减少学业困难的发生。

六、结语

应该注意到,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帮助他们通过考试、达到学业要求,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战胜自我,对缺乏挫折经历的大学生而言,经历一次从学业失败到成功的转变,往往能够使他们领悟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虽然为学业帮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尝试,当然,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还需要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创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自华,张保敬,施媛,刘丽,吴丽平.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2]子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J].中国妇运,2010,(8).

[3]子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技巧[J].中国妇运,2010,(9).

[4]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第五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重点项目(xg10-5)。

作者简介:潘贤林(1981-),男,硕士,讲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团委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政研究;林雪妹(1984-),女,硕士,助教,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政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帮扶社会工作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