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想象画引发的思考

2014-03-05朱俊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想象力

朱俊红

摘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很重要,平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这方面能力很薄弱,儿童创作时更多的是自由随想。结果发现他们想的和画的并不是那么富有想象力。于是笔者思考:制约想象力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教师如何真正的挖掘儿童的想象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影响想象力的因素,即儿童对想象对象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程度。具备了这三个因素就能让想象变的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就能给儿童搭起一座通往想象世界的桥梁。

关键词:想象力;情感体验;生活经验;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27-02

一、生活经验是想象的基础

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想象的基础。儿童的思维不可能凭空想象,想象是跟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生活经验是创意的基础,它根植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形象思维的积累,没有这个基础儿童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作品。因此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持续的日常绘画练习。

1.深入生活,练习写生。笔者观察到孩子写生时仍旧会用简单的形式表达。这是因为存储在他记忆中的视觉表象,有些是模糊的。由于生活经验贫乏,脑海中积累的表象有限,这就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2.关注生活,画日记画。想象力不但取决于储存在脑海中的视觉表象,而且还取决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这两方面对想象的深刻性、新颖性和独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二、激发儿童对想象对象的情感体验

课改中提到:“注重美术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儿童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体验”是儿童在认识想象对象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潜在的能力和兴趣。

1.优质图片的运用。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并与人的心理相协调,引起人们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审美感情。我们要充分利用优质图片直观的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图形——水波纹》一课时,只凭语言文字和插图,学生很难观察到自然界各种水波纹的形状美、色彩美。

2.简明概括的图表。对教学环节的开展按照不同的学情做出相应调整,复杂的、需要理清的问题,只要利用一张简单图表,然后再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便能一目了然。

三、加深儿童对想象对象的认知程度

“认知程度”指的是儿童对想象对象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对想象对象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想象的质量。对想象对象的认知程度越深厚,想象就越有质量。如何深化学生对想象对象的认知程度呢?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明白教材中想象对象的特点,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1.有效的指导的方法。教师理清教材的脉络之后,把课程进行提炼、整合、重构,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笔者在指导《可爱的猫咪》一课用有效的指导方法体现“观察想象,喜爱动物”的人文内容。教学活动如下:师:猫有怎样的生活习性?我们从哪些方面走进可爱的猫咪?(板书内容)步骤与方法:(1)了解习性;(2)观察分析;(3)概括形状;(4)动态神情。这样做的目的是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让学习内容变得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2.运用“最近发展区”搭好思维阶梯。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区间,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顾及儿童的实际水平,忽略了“最近发展区”,即使教学手段再丰富、再直观、再生动,也难以挖掘出儿童潜在的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需要把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想象对象身上,并且跳出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以《可爱的猫咪》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层层深入。

教师第一次活动:猫咪在生活中会做哪些事?生1:捉老鼠。生2:白天睡大觉。生3:玩线团。教师点评:问题过于笼统,思路停留在表面,想象无从下手。第二次活动:(1)猫咪会做哪些趣事?(2)猫咪干哪些坏事?(3)你会为猫咪做些什么事?生1:洗脸,玩线球。生2:偷吃鱼。生3:办个演唱会。教师点评:问题引导细致一些,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虽已能突破猫本身可能做的事情,可这样的回答还停留在现有经验层面上,想象似乎不太特别。第三次活动:说说猫咪做的趣事、坏事和你为它做的事。提示:你会做的事猫咪也会做;甚至你不会做的事,猫咪也会做。生1:老鼠爱上猫姐。生2:猫咪太阳浴。生3:猫狗的矛盾与他们之间的霹雳战。教师点评:从儿童的回答来看,问题的引导更具体、更到位。这样能使儿童“超越”自己的生活经验,转移到想象对象的身上。

在这个例子中,第三次教学实践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一问一答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经验,然后转移到想象对象的身上,“超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3.有梯度的作业布置。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与发展不同,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想得一样精彩。为此教师应兼顾不同水平,给学生自由探索和表达空间。

具备了“有效的指导方法”、“搭建好思维阶梯”、“梯度的作业布置”,儿童对想象对象的认知程度会进一步加深,想象质量就有了保障,课堂就会变得高效。生活经验越宽广,想象的内容就越丰富,对想象对象的情感体验越深刻,想象就越富有情趣。对想象对象的认知程度越深厚,想象就越具质量。这三个因素成为儿童储备现有知识通向想象世界的桥梁。做一个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的教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在鼓励中建立自信,在赞扬中得到自尊,在游戏中孕育快乐,在快乐中生发想象,在想象中赢得创造!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98.

[2]杨景芝.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04.

[3]武杰,周玉萍.创新、创造与思维方法[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