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2014-03-05张明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张明前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点拨引导,让他们自主地发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享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点拨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25-02

小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天起,开始接受系统的知识培训。教师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知、公平正直的人。小学生个性发展是呈螺旋上升的,对身边的事物的认识水平不高,教师说的就是对的,基本上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自主学习的引导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1.激发兴趣。在低年级阶段,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有趣的符号。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这样学生就容易认识。而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有成功感、收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自学条件。时间、环境、学具是学生自学的主要要素。仅仅是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在课前应布置好学前任务,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材料,并对他们自学所掌握的知识认真评价,给予肯定。

二、回答问题的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好,有些人胆子小,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害怕答错遭到指责,因此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或是结结巴巴,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心理从此留下阴影,越来越沉默。针对这些状况,教师要教育学生贵在参与,只要肯站起来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

三、计算公式问题推导过程的引导

小学数学计算公式很多,也很重要。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使会使用也是机械式的使用。所以,对每一个公式的产生及推导过程都要具有一定的生活意义和很强的逻辑推理。在教学小学数学的公式时,一定要引导好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了解。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利用画圆为方的数学思想求出圆的面积。

首先让学生考虑将圆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所以尽量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

那么第一步就是将圆进行切割,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当我们把圆分成32等份的时候。我们发现拼后的图形就比较接近长方形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时候观察比较,原来的圆形和所拼图形相比较只是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如图:

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的周长=πd=2πr,圆周长的一半=πd/2=πr.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字母表达式就是:S=πr2。从图片上不能很细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但是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就很细腻地看到每一步的变化过程,学生就知道圆的面积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了。

2.利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推导计算公式。直观教学是小学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教具演示与学具操作时直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相互配合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记忆和思维活动的展开,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初级阶段,因受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制约,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就在初步形成量的概念之后,往往也要根据抽象的数学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外化为计数的具体形象,才能着手计算。

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用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玻璃容器做教具,通过用装满沙子或水的圆锥形容器将沙子或水倒入圆柱形容器中,三次就能装满,教师演示,学生再去操作,从而得出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及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学生可自行写出公式:V锥=■πr2h.h是高,r是半径.

四、思想健康成长的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如从数学概念上看:直与曲、已知和未知、精确与近似、循环与不循环等,均揭示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从数学运算上看:加与减、乘与除的关系、积与商的变化等内容,隐含着客观事物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总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当今社会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引路人,在教学中怎么演好自己的角色?怎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这只有在不断地教学、不断地反思,才能做得更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