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2014-03-05王敬王海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

王敬+王海莉

摘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相应的基础英语知识,并能够运用英语知识从事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学生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实施课堂改革入手,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学前教师培养目标。

关键词:学前英语;培养目标;提高口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84-02

一、前言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及严峻的挑战。学前英语教育已在幼儿园广泛开展,然而在学前英语师资方面存在着人才短缺、不合格的状况。合格学前英语教师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学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学前英语教师的培养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课题。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能够运用英语知识从事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在所有英语教学活动中口语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要培养并发展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我们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幼师的英语口语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呢?

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提高学生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学前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标准的英语发音、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熟练地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认清形势,明确学习的任务和方向,我们要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知晓英语口语的学习不论是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今后的工作应用都很有帮助。

其次,规范教学内容。根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清晰标准的语音、语调,以及自然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既要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各类主题、各种场合的常用语,能用简单、规范的英语组织教学活动,还应掌握与幼儿英语相关的内容如儿歌、童谣等以及幼儿英语教学法,从而具备一定的从教能力,能够运用英语口语与幼儿开展互动。所以我们根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要精选、整合学习材料,增强实用性及针对性,降低难度,扩大信息量。

另外,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侧重实用能力的培养,增加语言输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给学生提供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量十分有限,输出的量就更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掌握了不少语言知识,却很难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实用能力。通过视听教学,增加语言输入,并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比重,根据教材内容,模拟各种交际场景,加强语言输出训练,多为学生创造使用英语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激活已吸收的语言输入,使其真正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鉴于学生的基础,练习活动应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来开展,先从句型训练、一问一答、英语小游戏等活动入手,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句型,随后进行复述故事和情景对话等练习,给出课文的关键词或相关图片,让学生学完课文后练习复述,或是让学生学完对话后,创编情景对话等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将主要训练形式调整为话题讨论及“创编、表演英语短剧”。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布置任务,并给予适当的启发,课下督促大家分组练习,课上进行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创造力,编短剧,分角色,准备道具,课下排练,课上表演,将讲台变为舞台,将一篇篇课文演变成不同版本的课本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听、说能力以及组织、表演、创新等能力。总之,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引导其进行创造性的练习。

2.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策略如“归纳法”、“大声报告法”、“图忆法”等,引导学生学会对常用语进行整理,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将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了解哪些用语在怎样的情境中可以直接套用,哪些句式怎样进行变换去应用。学会将书本上的语言进行拆卸和组装,用于生活中,从而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3.借助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高素质的学前英语教师除了做到发音纯正,口语流利外,语调、表情及肢体语言也要十分丰富,这样才能更有亲和力,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为此,要将儿歌、童谣等技能训练作为热身活动穿插于教学中,要求学生力争做到语音标准、举止大方、态度亲切地用英语去表演儿歌、童谣,绘声绘色讲述、表演英语故事等等。

4.英文电影辅助教学。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逼真地再现语言交际过程,创造动态式语言教学的语言交际情景。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教师可巧妙运用英文电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的魅力,让他们留意影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然后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复述故事。由此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5.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要基本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地接触与练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利用学生住校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课外练习时间,发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听、多读、多说英语,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形式多样地接触英语。具体措施包括:充分利用英语早读;增设英语点;在教室里设置英语园地;在校园中增设英语广播;等等。总之,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更多地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

6.适当学习社会文化知识。语言交流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的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如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

7.注重学习过程,改进考评措施。有效的监督、考评措施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日常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多的重视,使其与总结性评价有效地结合。比如,督促学生把握好各学习环节,课前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课上督促其有效利用时间,课后要求及时复习巩固,学会进行阶段总结,重视考后反思。将其日常学习情况,与总评成绩直接挂钩,并随时向学生公布。此外,丰富了口语考试形式,适度地提高口语考试的难度及权重,从而使考评措施更加科学、有效,使其更好地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口语活动,不断增加对其他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及时合理地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当的做法、说法。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学生付出时间和汗水,就一定能学好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3]教育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席玉虎.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浅析KAQ培养目标的物流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推动中职教育再发展
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研究1)
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