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语言学知识 提高英语教学

2014-03-05李彩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流词汇量语言学

摘要:语流和语音、阅读量和词汇量、篇和句和词是英语教学中的几组重要概念,反思英语教学现状,重新审视和思考它们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从语言学角度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对比:语流>语音;阅读量>词汇量;篇>句>词的关系。基于这些认识,得出教学启示:树立语言教学的整体观,增加语流和语篇的输入。英语教师运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流>语音;阅读量>词汇量;篇>句>词;语言教学整体观;增加语流输入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72-02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

重词汇教学,轻阅读教学。教师强调背单词和灌输语言点,缺乏在语境中运用词汇和语篇分析的指导,学生很难提高在语境中的运用能力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不重视听力教学,听力课常被挤占,教学形式单一。缺少语篇朗读,学生只读单词,不读课文,不懂得按意群停顿,语调带有地方口音,缺乏流利性。

以上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厌学英语。这不纯粹是学生学的问题,更多是老师教的问题。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回到原点,反思语言教学的目的,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理清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的本质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它传递信息,表达思维,而不只是词汇或语言点的堆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正是我们忘了语言的本质和教学目的,才导致学生厌学。所以,深入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二、英语诸要素重要性对比

语流和语音、阅读量和词汇量、篇和句和词是英语教学中的几组重要概念,也属于语言的本质和要素,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它们的不同认识将决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重新审视和思考他们的关系,比较他们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1.语流>语音。语流>语音指语流的重要性大于语音的重要性。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连续性。李学钧提出“语音要素进入结构体后,实际上处于一个不间断的语流中,在口语里组合成一个由多个音节构成的语音链——语音流”。处于具体语音流中的音素以及声调等语音要素,会受到邻近音的影响,或者因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变化需要,它们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流音变。所以,语流教学是语音教学的催化剂。遵循语流音变的规律,在实际朗读中不断规范语音和语调,更自然高效。相反,如果花很多精力纠音,结果出现反复错误,语调也没能改进,则收效甚微。

听力教学也遵循语流的规律。语言学家W.S.Allen说过,“语言(speech)实质上是运动”。在言语听辨中,人们的注意力随着语流的运动,捕捉主要信息,而不是孤立静止的某个音。在交谈中,人们很少去逐个辨认孤立的因素,而不去注意谈话的内容。连续性听辨和孤立音听辨的主要差别是前者总是离不开语境,这也就是说词汇和句法因素在听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人们对口头语言的解码,还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听声音或认字符,而是对声音赋予意义。意义的了解牵涉到词义的提取和句子、语段的分析。如果我们听遍一段正常的口语材料,就会发现发音常有含混,要是把材料的每一个词抽出来孤立的听辨,还会发现有一半是听不懂的。因此,听力教学也应引导学生注重整体语篇的把握,而不纠缠于个别音。

2.篇>句>词。语言理解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建立意义,但是一个句子的意义不是靠把单词的意义加起来就能理解的,而一个语篇也不是靠把几个句子的意义加起来就能理解的。人们在语言理解中使用到句法结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它的词语意义以及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Chomsky通过一系列“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的转换规则来解释句子的结构。我们的语言处理过程在几个层面上进行。最低的是语音层面,然后是句法层面,最后是话语层面。这种处理过程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相反的是从上而下的处理模型(top-down processing)。它认为上一层面的信息可以影响下一层面的处理。最足以体现从上而下过程的是“图式(schema)”的作用。Rumelhart把图式看成是“认知的建筑会计”,他在解释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感觉输入,从记忆里检索信息、组织动作、决定目标、分配资源、指引处理过程等环节中都起到中心的作用。例如,句子的上下文可以影响我们对词的辨认,背景知识可以影响对语篇的理解,要完全了解语篇的意义需要一些附加信息,这些附加信息包括语言知识和对世界的知识。做阅读理解时,如果遇到熟悉的话题,可以充分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就比较容易理解。还有,我们在听一段广播,只要听到“购物”这个词组,就能激活一个关于购物的图示,在这个图式的指引下,就能特别注意购物的相关信息。

3.阅读量>词汇量。阅读量和词汇量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但到底孰轻孰重?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词汇量,没有生词障碍自然能读懂整篇的意思,而其实则不然。有些学生狂背词汇表,还是考不好,他们做阅读时不能记住一个语篇的要点,记住的仅是一些孤立的细节,而且还不是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和别的有关的细节又不能连接起来,结果阅读理解题的准确率低。所有语篇处理都牵涉到局部性和全局性结构。依赖全局性结构的知识来导向,它使我们摆脱那些起干扰作用的细节。相反,过度注意某个字词,孤立片面地理解,缺乏整体意识,反而会造成“只见树不见林”,影响整篇大意的把握。

英语中存在许多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死背词汇和盲目扩大词汇量是无效的。语言是活的,只要不同的语境,一个词的语义就不同。这就决定了你不可能背下所有意思,即便你背下它的意思,如果不懂得在上下文中灵活引申,也是不能理解整句的含义的。例如,Weather can be pleasant,although temperatures average 10~20 degrees lower than summer readings. Nighttime lows can fall into the teens and lower. Snowstorms increase in frequency as the weeks go by or towards the end of the fall season.句中虽然没有生词,但存在average,low等词性活用,还有teens这一用法也是学生少见的,increase in frequency和the end of the fall season使学生也反应比较慢。所以,多数学生对这句理解觉得有困难,瞬间反应不过来。事实上,是因为学生对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掌握不熟练,这样的语言素材输入较少,不够敏感。所以,应该多输入地道的语言素材,学生自然就能增强敏感度,从而提高理解力。endprint

三、教学启示

1.树立语言教学的整体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因为当构成整体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最优化结合时,就会产生大于整体的综合效应。桂诗春提出语言系统工程说“外语教学——学习整体模式建构”,用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外语教师要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和语言观。如上所述,语流>语音;阅读量>词汇量;篇>句>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语言的连续性输入,即语流输入和语篇的整体教学,减少孤立词汇的讲解和微观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整体宏观把握,从更大的语言单位,运用从上而下处理模型,充分利用除语言形式之外的附加信息,如句法和图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增加语流的输入。语言的输入有两种形式,听和读。从某种角度说,听的输入比读的输入更重要,多语音和语调感知,增加语言的地道性。听电台CNN\VOA\BBC是很好的学习渠道。电台播音就是语流(speech flow)源源不断的输入,而且输入的是最纯正自然的语音语调,长期不断的输入,刺激耳膜,可提高语音的听辨能力,更重要是提高语言的敏感度,感受语言的线性特征,甚至能体会到思维的差异。长此以往,对语义的感悟能力就增强,不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语音在语调中也会不断被规范,趋于准确。语调也可避免地方口音,口语能力得到提高。甚至,对书面阅读能力也有提高,因为随着听说能力的提高,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就能促进读写能力,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所以,增加听力语流的输入是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最便捷又最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过程,因此贵在坚持,它不能立竿见影,但会潜移默化。另外,收看21世纪报网站中的“名人演讲”,也很有帮助,它不仅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扩大知识面,了解和学习名人,提高非智力因素。遵循这一规律,早读多跟读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少跟读词汇,学会在课文中识记单词。

3.注重语篇教学,教授语篇理解策略。改变重词汇轻阅读的教学观念,增加语篇的输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比例应倾向阅读教学,而非词汇教学。如果整堂课都是讲解语言点,学生就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形成整体的语感。语言点的讲解应在语篇中进行,注重引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感悟出语义,培养和提高猜词的能力。适当教授语篇理解策略,例如,文章脉络梳理、提高模糊容忍度和语言敏感度等。这些阅读策略可结合具体练习在讲评过程中给于点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注重阅读错题分析,让学生讲做题思路,促进思维外显,并正确归因,如原文的片面理解,以及干扰项的特点等。只有多从语篇下手,有意识运用阅读策略,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教学理论,还需要语言学理论,应对语言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有系统的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指导外语教学实践。任何违背规律,急功近利的教育,结果都会适得其反。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理论能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忠,张绍杰.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彩燕(1975-),女,福建厦门人,硕士,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英语教研组,中学一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流词汇量语言学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英语语流中词汇识别的实证研究
语流切分影响因子研究
词汇量测试对语言水平的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地道口语是怎样练成的等
社会语言学名词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