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

2014-03-05韩祥宗杜维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

韩祥宗+杜维

摘要:目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已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切实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文章对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严峻性、紧迫性进行剖析,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术道德;学风建设;科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09-02

一、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情况的严峻性

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个久远的命题了。早在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就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清除浮躁之风,整顿科学道德,发展我国科学》的文章,罗列了一些学术违规现象。十余年之后,我们的学术道德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我们有必要反思:为什么十年前就在讨论的学术不端问题,十年后情况依然严峻?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总结并列出了当今科技工作者中学术不端的几种情况:抄袭剽窃、伪造实验数据、弄虚作假;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一稿多投;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科技评价体制的导向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主要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又迎来了市场经济大潮,于是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盛行。这种情况下,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急功近利搞实惠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和腐败现象。对这些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如不加以制止,将严重破坏学术风气。切实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清代大学者郑珍曾说过“学术正,天下乱,犹得持正者以治之;至学术亦乱,而治具且失矣。”可见学术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术的兴衰往往成为国运隆替的象征,学术风气的邪正也往往成为世道人心的缩影。作为学术研究与学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作出学术规范的表率,弘扬科学道德。中国高校领军人物发出疾呼“高校若没有净土,何谈社会?”在学术不端行为和剽窃事件时有发生的当下,更具警示意味。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

三、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措施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构建长效的体制机制。

1.宣讲教育。高校教师是科研工作的主体,其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道德水准。各高校应教育引导教师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抵制功利化思想,把优良学风内化为自觉行动,用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教化学生。各高校要大力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在学生中组织学术规范宣讲活动,同时逐渐将学术道德列入大学课程,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2.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切实可行、公正合理的科技考核评价制度,创设一个正确的目标导向,引导高校科研人员远离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科研评价体系应避免量化指标体系倾向,实现从数量到质量和贡献的转变。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教育部正逐步将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

3.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要将监督和约束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高校要建立学术成果公示制度,完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的评审、鉴定程序,增强科研管理的透明度。提倡同行监督,强化行政监督,正确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像“315”打假一样,敢于对学术失范的曝光下猛药,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教育部已与中国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促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发展。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规范学术研究、恪守学术道德、推进建立良好学风具有重要意义。

4.发挥高校科协作用。高校科协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民间组织,是上级政府与高校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应成为高校科协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科协可利用组织脉络对全校师生的学术道德进行监管,针对全校师生建立科研诚信档案。高校科协可以民间学术力量的身份,组建独立的科研诚信体系,抛弃行政和官本位思想,以更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利用校内外媒体渠道对于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曝光公示,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从事科学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四、苏州大学在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1.健全制度。学校强化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功能,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苏州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于有弄虚作假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者,不能应聘专业技术职务,已经聘用的一经发现解除聘用合同。《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条例》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活动。

2.宣传教育。成立了苏州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以研究生院、科研管理部门及导师学院为载体,针对师生开展广泛长期的宣传教育。2012年11月14日及21日,苏州大学举行了两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题报告会,引导全校师生坚决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与伦理的科研行为,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共同努力。在研究生入学和教师职工入职、导师上岗阶段做好学术道德的教育工作。将宣传教育与日常科研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好平时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周济.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全面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03-15.

[2]鞠德峰.关于当前学术腐败问题的道德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5):69-72.

[3]袁建湘.科技奖励中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1-4.

[4]余丰晏.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透视[J].云南科技管理,2009,(5):34-37.

[5]赵飞,张艳.浅论大学学风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J].传承,2010,(7):46-47.

作者简介:韩祥宗,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研究生,助研,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管理、职业教育、科协学等。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高校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